跳到主要內容

常見問題

檢索結果:17 檢索詞:
  • 心臟衰竭個案管理小組
    複製連結

    單位概況及簡介

      本院之心臟衰竭個案管理服務起始於2003年。自2018年2月承做健保署急性後期照護計畫,針對心臟衰竭惡化而住院之病人,於病人出院前,依其特性及需求進行個別化的跨醫事職類、跨醫療及社福機構,整合性服務之個案管理照護,提供病人單一窗口之諮詢。
     

    心臟衰竭個案管理業務內容

    1. 依心臟衰竭病人個別需求,提供出院前指導,出院後電話訪問、定期心衰竭門診等連續性之專責照護,提供專線電話使病人能透過個管師獲得單一窗口諮詢服務。
    2. 評估心臟衰竭病人健康照護需求,協助共病處理,提供以病人為中心之全人、全家、全程、全時照護。
    3. 參與跨領域多專科團隊會議,了解病人的照護計畫,協助醫師向病人說明各階段之治療照護計畫,實踐醫病共享決策,協助病人解決問題。
    4. 提供病人及家屬面對診斷及治療時之情緒支持及照護,並適時協助轉介。
    5. 協助發展及維護心臟衰竭資料庫、個案管理系統與心臟衰竭雲端資訊系統。
       

    聯絡方式  
    護理部心臟衰竭個案管理小組
    地址 | 台北市中山南路7號
    聯絡信箱 | hfc@ntuh.gov.tw
    聯絡電話 | (02)23123456轉63272

  • 護理資訊小組
    複製連結

    簡介

    因應國際電子病歷發展之趨勢,本院護理資訊小組於1995年成立,配合院方政策,協助本院推動各項電子病歷專案。護理資訊小組以護理部副主任為召集人,核心工作小組包括督導長、護理長、資訊護理師。
     

    主要業務內容包括:

    • 跨科部資訊系統整合與協調
    • 發展護理電子病歷
    • 單位中、英文內、外網站建置與維護
    • 參與健康電子報、員工電子報編輯小組
    • 創新科技應用於臨床照護
    • 護理資訊需求管理與問題解決
    • 護理資訊教育訓練
    • 護理資訊系統評值
    • 護理資訊科學研究
       

    聯絡人員
    黃月嬌副主任、詹靜媛​督導長、陳孟君資訊護理師

    相關連結

  • 腫瘤個案管理小組
    複製連結

    簡介

    本院之腫瘤個案管理始於2009年10月,由肺癌先開始試行, 2010年9月拓展個案管理業務至頭頸癌、鼻咽癌、乳癌、胃癌、食道癌、肝癌、結腸直腸癌、泌尿癌、子宮頸(婦)癌、淋巴癌及血癌個案管理模式。2011年5月擴展至全癌腫瘤個案管理服務。針對初診斷且初次接受治療之病人,於病人確診之後,依疾病特性及分期來進行不同程度之個案管理服務,並提供病人單一窗口之諮詢。
     

    工作內容

    1. 依腫瘤病人個別性需要,提供護理指導及定期追蹤等連續性照護,並予公務電話提供單一窗口諮詢服務。
    2. 評估癌症病人健康照護需求,提供以病人為中心之全人全家照護。
    3. 參與多科團隊會議,了解病人的照護計畫,協助醫師向病人說明各階段之治療照護計畫並協助解決問題。
    4. 提供病人及家屬面對診斷及治療時之情緒支持及照護,並適時協助轉介。
    5. 負責癌症病人診斷後未治療或中斷治療的電話追蹤及諮詢。
    6. 協助發展及維護腫瘤資料庫與個案管理系統。
       

    聯絡方式
    本小組位於西址四東一樓,內設有2間諮詢室提供腫瘤個案諮詢服務。
    連絡人 | 崔宛玉個案管理師
    E-mail | 005836@ntuh.gov.tw

  • 住院生活環境
    複製連結
    環境介紹描述 照片說明
    1. 護理站
      護理站的醫護人​​​​​​​​​​​員提供您醫療諮詢服務。行政人員可為您辦理出入院手續,各項證明書申請及聯絡照顧服務員、特別護士(理師)等​​事宜

    護理站

    1. 病房類別
      一般病房可分為單人房、雙人房、三人房、四人房等四種類別,每間病房均有衛浴設備及冰箱。單人房另多設有沙發組、電話及電視。

    病房類別

    1. 病房設施

      病床:
      每張病床均附有床上桌,供床上用餐寫字;床欄杆可往上輕拉,預防病人跌落;床尾搖桿可調整床頭、床尾的高度;床旁桌可當餐桌及置放物品。

      衣櫃:
      每床均配置一個衣櫃,置放自己攜帶的衣物、日用品。

      護理師呼叫鈴:
      床頭及浴室內均設有呼叫鈴,壓下紅色按鈕,透過對講機,可將您的需要告知護理人員。

      冰箱與熱水瓶:
      每間病房均有冰箱與熱水瓶,供冷藏食物及盛裝熱開水使用。

      衛浴設備:
      感應式水龍頭,冷熱水淋浴式衛浴設備。

      開水機:
      24小時供應開水。

      活動陪病床:
      提供固定式沙發或活動陪病床供陪病者使用。

    衣櫃及沙發​冰箱與熱水瓶

    1. 日光會客室
      每樓層設有日光會客室,設有電視、電腦,提供病人或家屬使用,提供網路服務,方便病人或家屬快速、方便取得院外訊息。

    日光會客室

    1. 洗衣間及開水熱食區

      洗衣間
      設有投幣式洗衣機、烘乾機及脫水機。

      開水熱食區:
      設有開飲機提供24小時的溫、熱開水及投幣式電鍋。

    洗衣間開水熱食區

    1. 佛堂
      於東址大樓北棟十樓設有佛堂,供病患或家屬宗教上需求。

    佛堂

    1. 祈禱室
      於東址大樓南棟十樓設有祈禱室,供病患或家屬宗教上的需求。

    祈禱室

    1. 民間信仰(醫公醫婆)
      於西址5W1病房走廊尾端安全門外(或四西、五西病房中間之中庭花園尾端),提供病患或家屬心靈寄託。

    民間信仰(醫公醫婆)

    1. 空中花園
      於東址大樓六樓設有空中花園,供病患或家屬運動、散步、親近大自然景色以紓緩身心壓力之處。

    空中花園

    1. ​​安寧病房客廳
      於東址大樓六樓安寧病房中設置客廳,讓病患或家屬有如置身自己家中一般的親切和安全舒適。

    安寧病房客廳

    1. 地下室(B1)美食廣場
      本院地下一樓設有外包商場,包括美食廣場,可滿足探病訪客及陪病家屬休憩餐飲需求。

    地下室(B1)美食廣場

  • 安寧緩和醫療共同照護
    複製連結

    簡介

    癌症病人常有身心靈各方面的痛苦,所以需要全人的照護。而各醫療專業人員有不同之專長,安寧緩和醫療共同照護乃是由原診療團隊與緩和醫療團隊聯合照護病人,提供非安寧病房癌症晚期的病人有機會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專業照護。依病人情況不單是照顧身體,同時也照顧心理情緒,社會與靈性層面並關懷家人。

    安寧緩和醫療共同照護之特色

    • 安寧緩和醫療共同照護模式提供全人、全家、全程以及全隊的照護,以協助病人及家屬面對生病的困境。
    • 「全人」是指除了身體,也照顧心理、家庭社會及靈性層面。
    • 「全家」雖然家中一人生病,其實是整個家庭一起面對,所以除了照顧病人,也關心家屬。
    • 「全程」則是在病人生病初期即提供照顧,並持續至去世後家屬的哀傷輔導。
    • 「全隊」醫療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宗教師、心理師及其他相關人員。

    有哪些情況可以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共同照護」?
    癌症病人有下列健康問題或照顧需要時,皆可加入安寧緩和醫療共同照護。

    1. 生理問題:疼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食慾不振、傷口潰瘍、腹脹、水腫、便秘、失眠。
    2. 心理社會問題:憂鬱、焦慮、人際、關係、死亡及瀕死調適、經濟困難。
    3. 靈性困擾:無生命意義與價值、靈性不平安、宗教儀式諮詢。
    4. 其他:病情溝通、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死亡準備、臨終照護。

    面對癌症的病情變化時,會遇到許多困擾症狀,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力與資源共同處理。若有需要的時候,可向醫師與護理人員提出要求照會。

    安寧共照護理師陪同病患寫作畫面
    安寧共照團隊會議
    安寧共照護理師陪同病患寫作畫面
     
    安寧共照團隊會議
     
    協助病患美足畫面
    陪同病患進行視訊畫面
    協助病患美足畫面
    陪同病患進行視訊畫面

     

  • 愛滋及毒癮疾病管理小組
    複製連結

    一、簡介

      愛滋小組是照護愛滋個案及藥癮個案經驗十分豐富的護理專業小組。我們的服務對象包含凡是在本院就醫或住院之愛滋或藥癮個案,以及照護愛滋或藥癮個案之相關醫事人員,都是我們主要的服務範圍。

      我們提供凡是住院中或出院後在門診追蹤者,如何自我照顧、正向自我健康管理的知識及技巧、服用雞尾酒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如何告知家人或性伴侶此疾病等等困境的專業協助;如有需要轉介社會服務機構、安置機構、中途之家、愛滋寶寶之家等,我們都會主動提供。除此之外,我們也幫助愛滋感染者的家屬渡過得知此診斷時的危機處理,使其了解如何照顧家中愛滋個案的日常生活、情緒、相處等任何問題的專業協助。另針對藥癮個案,我們協助藥癮者渡過藥癮戒斷症狀,以及需要時轉介替代治療的服務,同時教導藥癮個案如何安全注射、避免藥物過量、安全用藥的專業衛教。由於,愛滋及藥癮都是伴隨個案一生的問題,因此,我們也提供長期個案管理的專業服務,出院後仍持續提供個案專業照護,必需的社會服務轉介,聯結相關的服務機構。

      我們因深切了解愛滋及藥癮個案的困境,進而提供最適切的醫療、護理專業照護。無論,愛滋或藥癮個案都需要專業的協助,以渡過生病的艱困時期,邁向更穩定而健康的人生。

     

    二、聯絡方式
    台大醫院愛滋及毒癮疾病管理師
    聯絡電話 | (02)23123456轉66842、67893、66704
     

    三、相關連結

  • 氣喘疾病管理
    複製連結

    簡介

    氣喘是一種會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病況嚴重又未及時接受治療者可能致命,據2002年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公告,台灣地區死亡原因排行,支氣管炎、肺氣腫及氣喘佔第12位,顯示氣喘病嚴重影響國人健康;但大多數病人缺乏正確知識,往往將氣喘當作感冒治療,反而使疾病更加難以控制,並且增加醫療資源的浪費。中央健康保險局於2001年11月正式推出包括氣喘等五大論質計酬疾病管理方案,利用「包裹給付」、「加成給付」的方式,引導醫療服務提供者與病人及家屬密切聯繫,使其學習預防及發作時如何適當的處理,且能定期返診追踪,使病人疾病得以獲得良好控制,有效降低或延緩合併症的發生,不僅可減少醫療耗費,也直接提昇醫療服務的效率與品質,進而提高病人之生活品質。台大醫院於2004年9月加入「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試辦計畫」,自2007年1月始,健保局將試辦計畫更名為「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目前本院共有21名內、兒科醫師參與此改善方案;另配置專責之氣喘個案管理師2位,原隸屬於醫療事務室,於2006年9月回歸護理部,並更名為「氣喘疾病管理師」。

    台大醫院氣喘疾病管理照護流程
    (一)收案及複診

    1. 依據健保局「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規定及病人意願,決定是否收為氣喘疾病管理個案。收案後,先予以填寫病人基本資料並衛教之前測考卷。
    2. 新收案病人授予八項全面性知識衛教,內容包括【氣喘病理機轉】、【如何診斷氣喘】、【氣喘嚴重度的認識】、【過敏原與環境控制】、【急性發作的處置】、【如何長期控制氣喘】、【氣喘藥物衛教】、【監控PEF的重要性】。
    3. 教導正確吸藥方式及使用時機,並當場確認方式正確。
    4. 測量病人尖峰呼氣流速值(PEF),根據病人預估值並計算綠、黃、紅燈區。另外填寫氣喘控制測驗(ACT),依PEF及ACT值當作評估病情及進步程度的依據。
    5. 新收案病人第一次返診填寫衛教後之後測考卷及吸藥藥物回覆示教外,每個收案病人返診都需測量尖峰呼氣流速值(PEF),填寫氣喘控制測驗(ACT),詢問病人上次看診後至此次看診期間的症狀、衛教病人相關問題及依照季節進行環境控制建議,並視情況反覆確認病人吸藥方式正確與否,最後寫成問診單方便醫師了解病人此次返診的狀況。
    6. 登錄portal系統入疾病管理照護費,及到健保局的健保資訊服務系統輸入病人此次就醫嚴重度、症狀發作頻率、PEF值及變異度,以利醫療事務室月初向健保局申報照護費。
       

    (二)電話追蹤

    針對未規則返診之病人,疾管師會主動打電話關心病人近況並詢問未返診原因,視情況需要予電話衞教及協助返診掛號。當接到收案病人主動來電諮詢時,亦會在電話中予以衛教指導,必要時協助返診掛號。
     

    (三)其他服務

    非專案醫師的病人或未收案的病人也提供服務。內容包括:教吸藥、教吹PEF及記錄、填寫ACT(氣喘控制測驗),以及有關氣喘相關知識。另外也幫忙教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如何使用吸入型藥物。
     

    (四)照護特色

    氣喘控制好壞與否在於是否有正確的知識且能實際運用在生活上,以及吸藥方式會影響藥物在肺部的沉積率決定治療的效果。我們會在每次病人返診時根據當時季節該注意事項不斷提醒病人要注意的事情,並視情況反覆確認吸藥方式。問診單的設立不但可以詳細的陳述病人呼吸道的狀況當作下次返診病情追蹤依據,也可以讓醫師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病人的病情及需求,縮短看診時間。本院希望藉著氣喘疾病管理師的設立,除了當作病人與醫師溝通的橋樑之外,還能真正貼近病人的需要且適時回應,使氣喘病人能達到完全控制。
     

    聯絡方式
    台大醫院目前有二位氣喘疾病管理師

    1. 曲愛琳氣喘疾病管理師 | alchu8221@ntu.edu.tw
    2. 蕭淑雅氣喘疾病管理師 | hsiaosy@ntu.edu.tw
       

    氣喘門診衛教表
    總機 | 23123456

    日期 時間 諮詢室電話
    星期一 上午 氣喘衛教諮詢室 分機:67868或67869
    下午 氣喘衛教諮詢室
    分機:67868或67869
    星期二 上午 氣喘衛教諮詢室 分機:67868或67869
    下午 氣喘衛教諮詢室
    分機:67868或67869
    星期三 上午 氣喘衛教諮詢室 分機:67868或67869
    下午 氣喘衛教諮詢室 分機:67868或67869
    星期四 上午 氣喘衛教諮詢室 分機:67868或67869
    下午 氣喘衛教諮詢室
    分機:67868或67869
    星期五 上午 氣喘衛教諮詢室 分機:67868或67869
    下午 氣喘衛教諮詢室
    分機:67868或67869
    星期六 上午 兒科11診分機:70221
    下午  
  • 出院準備服務
    複製連結

    簡介

      台大醫院出院規劃小組成員包括:各醫療科部主治醫師、社工、護理、品管、醫務管理等相關人員,另設有專責護理師作為長期照護服務之聯繫窗口、出院準備服務教育、品質管理以及特殊個案的出院準備服務之協助。

      我們的特色是在病房的出院準備服務推動上,以單位模式為基礎,透過病房的醫師、護理長、主護護理師及社工等跨團隊合作,針對病患後續照護需求直接提供指導、協助長期照護機構的聯絡與轉介,以及提供出院後個案的電話諮詢。因為病房團隊對病患的病情更為清楚,不但能增加轉介成功的機會,也因為醫院護理師和長期照顧機構人員的直接溝通與互動,對病患轉出到機構或居家護理的照顧上,做到確實交接與延續的效果。針對高危險群個案,病房護理師則會直接執行出院後電話追蹤訪問,透過提供照護指導之加強,協助病人出院後之適應,也因為了解病人的問題,可回饋於住院期間的指導,達到提升出院準備服務品質的目標。​
     

    聯絡電話
    住院病人,請先洽各病房護理站
    專責護理師電話 | (02)23123456轉63179
     

    相關連結

  • 品質管理小組
    複製連結

    簡介

    護理品質管理小組秉持「全方位品質管理」之概念,促使全員參與,建立各項護理標準,及定期評值臨床護理過程並依結果持續改善,以有效提昇護理服務品質並維護病人安全。護理品質管理小組以護理部主任為召集人,成員包括副主任、督導長及品管專責護理師一名。

    護理品質管理小組任務包括:

    1. 建立並宣導護理品質管理之正確觀念。
    2. 確認護理品質問題並訂出評值方法。
    3. 策劃護理品質的評值工作,包括組織結構、護理過程、護理成果及特殊問題之評核。
    4. 分析評核結果並提出適當之建議,向本部中央品管會議或護理主管行政會議報告。
    5. 配合單位之特殊需要,協助其護理品管活動之有效執行。
    6. 維持與其他相關小組織良好溝通與協調合作。
    7. 依據品管評核結果提供護理業務發展的參考。
    8. 配合本院醫療品質委員會之方針,以提昇全院之醫療品質。

    護理品質管理小組重點項目包括:

    1. 台灣臨床成效(Taiwan Clinical Performancer Indicator, TCPI)之監測與改善。
    2. 臨床護理品質稽核與持續改善。
    3. 病人滿意度之分析與改善。
    4. 本部異常事件之彚整、分析與處理。
    5. 與本部相關的病人或訪客建言之彙集、分析與處理。
    6. 護理品質相關教育訓練課程安排。
    7. 護理專案之彙整與審查。
    序號 業 務 範 圍 工 作 內 容

    品管專責護理師業務範圍

    1 促進臨床護理活動之品質 制定、修訂各項有關護理品質之評核表
    安排各單位各項有關護理品質評核
    宣導護理品質指標之要點
    接受臨床護理人員對護理品質標準之諮詢
    2 分析改善護理品質之問題 負責統計及製作與護理品質有關統計報表
    分析各項有關護理品質之問題原因
    3 提升護理品質 提出各項有關護理品質問題之改善措施並持續追蹤
    策劃及執行品質管理教育
    執行各單位護理專案送評相關事宜
    4 協調各項業務 參與及安排品管會議
    5 完成及推動各項業務

    其他交辦及綜合性業務(評鑑、考核、品質競賽…)

     

    聯絡方式
    品管專責護理師 林鳳蓮護理師
    E-mail:lotus@ntuh.gov.tw
     

    相關連結

  • 糖尿病小組
    複製連結

    簡介

    預防勝於治療,為加強糖尿病人醫療照護的水準,行政院衛生署於1991年4月在台大醫院設立糖尿病人保健推廣中心,希望藉適當衛教增進病患和家屬自我照顧技能。

    目前糖尿病衛教小組設於內科部,由內科部、護理部、營養部支援相關醫護人員組成,國民健康局評核為優質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為臺北市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成員。本院病友聯誼會連續二年獲得國民健康局優良糖尿病友團體表揚。經由團隊協同合作,可協助病患將飲食控制、藥物治療、運動及血糖監測整合於日常生活中,以減少併發症發生,提升病友的生活品質。

    目前本院門診一年約16,000多位糖尿病患者,各病房也有糖尿病人住院。​

    (一)服務內容

    1. 個別衛教門診 (每星期二、三、四下午,星期一、三、五上午,由內科醫師約診或衛教師加號),包含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個案追蹤(需由共同照護網認證醫師收案約診)及一般個案(需自費)。
    2. 糖尿病病變篩檢門診(每星期一、三、四、五上午,星期三、四下午,由內科醫師轉介)。
    3. 糖尿病小型團衛(每月的第一、二、四週的星期五舉辦),糖尿病防治演講(社區民眾皆可參加)。
    4. 收集國內、外教材為參考,製作本土化的教材和課程。
    5. 收集、評估糖尿病防治用品,教導連續式血糖監測儀、筆型注射器、胰島素幫浦等器具的使用。
    6. 協助本院及其他糖尿病防治機構衛教人員、照護網醫事人員、醫學院學生訓練。
    7. 協助本院「糖尿病友聯誼會」辦理定期病友服務(每星期一、二、三、四下午),年度4-5次活動、出版會刊。
    8. 協辦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夏令營、世界糖尿病日等社區宣導活動。
    9. 團隊糖尿病治療研討會(每週一次),個案討論。
    10. 協辦糖尿病衛教學會研習會、衛教師考試、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評鑑等 活動。
    11. 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個案管理及登錄。
    12. 協助護理部專科小組及為民服務糖尿病照護相關網頁設置。
       

    (二)未來計劃

    1. 整合糖尿病教材、教法,推廣優良衛教模式。
    2. 增進「健保署糖尿病醫療服務改善方案」收案及追蹤成效。
    3. 與公衛人員建立轉介制度,加強病患追蹤。
    4. 配合糖尿病衛教學會,加強在職教育。
    5. 加強糖尿病防治資訊傳播。
       

    (三)場地及設備

    1. 衛教諮詢室:提供糖尿病防治用品、書籍展示,病友聯誼會服務處,置放病患檔案及諮詢專線(一東二樓)​。
    2. 門診檢查室:提供糖尿病變篩檢檢查(於內科門診第三檢查室)
    3. 門診衛教診:提供個別衛教(於二東外科門診旁糖尿病衛教門診)
    4. 糖尿病小型團衛:一東二樓​糖尿病衛教室
       

    聯絡方式
    糖尿病疾病管理師 汪宜靜護理師、王秋香護理師、黃秀芬護理師、張靜芸護理師
    E-mail | 004209@ntuh.gov.tw

    相關連結

  • 遠距照護中心暨心臟衰竭疾病管理小組
    複製連結

    簡介

    「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提供遠距生理量測,包含血壓、血糖、心電圖、血氧專業量測儀器讓病友在家自行量測,並藉由遠端監測系統將量測紀錄直接傳回醫院,由專業管理師負責個案追蹤,24小時全天候提供個人化的健康服務管理,協助處理陣發性或突發性狀況,強調「整合型」個人健康紀錄,醫護團隊持續掌握健康狀況,依不同需求提供個人化的健康服務管理,持續掌握病友的身體健康狀況,能減少往返醫院的時間和精神成本,改善生活品質。

    聯絡方式
    個案管理師:吳惠雯
    聯絡電話 | (02)23123456轉62875
    E-mail | wen0603@ntuh.gov.tw

    相關連結
    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

  • 傷口造口小組
    複製連結

    護理服務

    服務宗旨
    提供造口、傷口及失禁病人護理、教育及諮詢,增進造口、傷口及失禁病人之醫療照護品質,提昇病人生活品質。
     

    服務對象
    所有住院或住院後門診病患,有下列情況者:

    1. 結腸造口、迴腸造口、空腸造口及尿造口等病患,其手術前衛教與造口定位,手術後造口護理衛教指導及結腸灌洗等,以促進病患造口自我照顧能力,並提供出院病人門診追蹤服務。
    2. 慢性且困難傷口:如壓瘡、下肢潰瘍、糖尿病足潰瘍、癌症傷口、失禁性皮膚炎…等。
    3. 其他特殊傷口:如肛門瘻管、肛門膿瘍、腸皮瘻管、引流管滲漏、胃或空腸造瘻口管滲漏…等。
       

    服務地點

    1. 門診病人:西址外科門診 造口傷口治療室(二東一樓)。
    2. 住院病人:至各病房。
       

    服務時間

    1. 門診病人:星期一至星期五,14:00~16:00報到。
    2. 住院病人:星期一至星期五,8:30~17:30。
       

    諮詢方式
    電話 | (02)23123456,分機63491(東址)、67274(西址、兒醫、門診) 
    鐘美智護理師E-mail | 009437@ntuh.gov.tw
    賴幸伶護理師E-mail | 006911@ntuh.gov.tw
    蕭晴文護理師E-mail | tayson@ntuh.gov.tw
     

    相關連結 

  • 營養小組
    複製連結

    簡介

    為了在整體醫療上提供良好的營養照顧,使病人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況,以減少或防止併發症的發生,使病人早日康復,本院營養小組於1986年8月在陳維昭校長的大力奔走號召之下成立,成員包括醫師、藥劑師、營養師及護理師,並於1995年成立跨部會的營養醫療小組委員會,由副院長任召集人,目前委員共一十七位。 

    營養小組護士為營養醫療小組之成員之一,其工作依營養小組的政策從事有關營養治療方面的護理業務,並配合推行本院營養醫療小組委員會的政策,以維護並提高營養醫療照護品質。
    其職責敘述如下:

    (一)護理照護方面

    1. 管灌(tube feeding)部分
      (1)接受病房照會:
      1. 照會條件:有關管灌之方法、供給途徑及合併症處理等問題,及腸道灌食患者出院前提供購買灌食機資訊等。
      2. 照會方式:使用「TPN & 管灌護理照會單」(如附件),緊急照會可先以電話聯繫,安排於24小時內訪視病患。
      3. 照會處置:針對照會個案與醫師、護理人員、營養師討論病患管灌的問題,提供適當建議,並在護理紀錄上記載及交班。之後持續追蹤,直至個案問題解決或停止管灌後結案。

    (2)Feeding pump 問題之諮詢:病房對Feeding pump有操作問題時,可直接電話聯絡,將及時協助處理。
     

    1. 全靜脈營養(TPN)部分
      (1)住院TPN個案管理:
      1. 主動追蹤及評估:對使用TPN超過一週的病患,評估是否有代謝性或感染性併發症之問題,針對問題與醫療團隊討論處理方針,並在護理紀錄上記載及交班。之後持續追蹤,直至個案問題解決或TPN停止使用後結案。
      2. 接受病房照會:提供TPN病患相關問題的照會,使用「TPN & 管灌護理照會單」(如附件),緊急照會可先以電話聯繫,並於24小時之內訪視。
         

    (2)居家TPN個案管理:

    1. 對欲使用Home TPN之個案請單位醫囑開立當天照會;與醫師討論個案返家之輸注目標,安排以漸進方式調整為循環式TPN(cyclic TPN)之輸注模式,同時請護理人員在改變輸注量時需監測血糖。
    2. 與個案、家屬溝通選定固定照護者做返家前訓練,需學習的護理技術包括: 輸液管和敷料之更換、輸液配製、保存方式及給予的正確程序,並多次回覆示教至熟練為止。
    3. 對經濟有困難的個案,安排照會社工,協助補助輸液幫浦的購買(特別兒科病患一定需要購買);若成人病患沒有意願購買時,教導使用一般點滴輸液套計算滴數。
    4. 與藥劑部協調個案TPN 輸液每週領藥時間、地點。
    5. 出院前提供個案及家屬出院後24小時諮詢及緊急連絡方式。
    6. 每週於門診協助有Port-A裝置之個案更換蝴蝶彎針。
    7. 固定於門診追蹤Home TPN個案營養治療情況,直到TPN 停止後結案。
    8. Home TPN 個案如因合併症或疾病相關因素再度入院,請單位主動連絡營養專科護理師,並依住院TPN個案之管理方式追蹤處理,如住院原因為導管引起之感染,予加強無菌技術的回覆示教。

     

    1. 追蹤所有個案營養治療相關之檢查數據,評估治療效果。
    2. 針對臨床營養治療問題與相關單位做必要之溝通、聯繫。
       

    (二)教育諮詢方面

    1. 提供醫護人員輸液配製、給法及正確程序之指導,以及其他有關營養治療方面的諮詢。
    2. 教導個案、家屬有關各種營養供給方法的必要知識及正確的執行方法。
    3. 舉辦在職教育訓練、討論會,以及參加院內外臨床營養研討會。
       

    (三)協助營養醫療政策的制定與推行

    1. 每週向直屬主管提出工作報告,以及針對單位需注意或改善之事項提出檢討,並每月提出工作業務報表。
    2. 參與每三個月一次的全院營養醫療小組會議。
       

    (四)研究方面

    1. 執行或協助規劃營養相關護理研究或專案設計。
    2. 協同小組其他人員共同進行有關營養治療問題的研究。

    聯絡人
    營養小組護理師謝德瀅 分機:62486
    聯絡Email | dyhsieh@ntuh.gov.tw

    相關連結
    台灣靜脈暨腸道營養醫學會(http://www.tspen.org.tw

  • 器官移植小組
    複製連結

    簡介

    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是目前挽救器官衰竭末期病人生命的根本治療方式,也是唯一的途徑。除了能持續生命外更能提高生活品質,使得病人由需要他人照顧的角色轉變為能自我照顧、減緩家庭人力消耗及費用支出,甚至重回到工作崗位積極回饋社會,重返自己的人生舞台。 

    完整的器官移植流程,簡單來說包括協助器官捐贈及移植手術前後照顧與追蹤。為增加屍體及活體器官來源,台灣自民國年通過器官移植條例,為應變移植醫學進步突進步、拓寬器官捐贈來源,於民國年再修正移植條例在同時配合移植除了參與的相關人員多,其過程連續又複雜,更有其專業及特殊性。在移植醫學進步的歐美國家,在世紀初開始有協調員投入器官捐贈及移植的工作,至目前已發展成器官捐贈及器官移植照顧兩部分,甚至成立專業組織機構及認證。完整的器官移植流程,簡單來說包括協助器官捐贈及移植手術前後照顧與追蹤。為增加屍體及活體器官來源,台灣自1987年通過器官移植條例,為應變移植醫學進步突進步、拓寬器官捐贈來源,於2003年再修正移植條例在同時配合移植除了參與的相關人員多,其過程連續又複雜,更有其專業及特殊性。在移植醫學進步的歐美國家,在20世紀初開始有協調員投入器官捐贈及移植的工作,至目前已發展成器官捐贈及器官移植照顧兩部分,甚至成立專業組織機構及認證。 

    本院於1988年設立全台灣第一位專職移植協調員(Transplant coordinator),目前的協調員均為護理師;故又稱器官移植協調護理師,2011年更名為移植小組護理師。主要負責器官移植業務及支援器官捐贈流程,至今已有5名移植協調護理師;1名負責心臟移植、1名負責肺臟移植,2名共同負責肝臟、腎臟及胰臟移植,又包括肝、腎的活體親屬移植等,1名負責眼角膜移植。

    平時移植小組護理師為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的,所扮演的角色是貫穿整個移植流程的第一線人員,除了不斷的溝通協調讓整個過程順利爭取時效外,同時讓受贈者與家屬,在術前、術後對移植手術均有正確的認知外,也減少其焦慮不安,因為移植手術不同與一般手術之處,除了移植術後將須需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還有監測器官功能、排斥與感染問題,更有抗排斥藥物對身體造成的副作用處置,與出院後心理及社會行為適應等;如就學、就業甚至結婚及懷孕等,種種的生活品質及壓力適應等問題,都是移植術前、後隨時面對的變化。

    因此移植協調護理師在這過程中有衛教、傾聽,諮詢、協助與支持者等多元化的角色,從移植術前、術後及門診長期追蹤,伴隨移植病人的治療過程,是移植病人在移植醫療過程中重要的朋友。

    民國94年為拓展屍體捐贈來源,在衛生署的器官勸募計畫下另聘專人負責(器捐小組)屍體捐贈部分,但是活親屬活體捐贈仍由移植協調護理師協助及處置。由於移植醫學在台灣地區逐漸蓬勃,成為器官功能衰竭末期病患一個重要的選擇,但是它也不是超級萬靈丹,移植手術有它的限制,例如適應症及禁忌症,移植治療並非適合每位器官功能衰竭末期病患,同時要「切記」移植後的自我照顧及定期追蹤的順應性更是關鍵,所以「移植協調護理師」是移植病人術前術後追蹤的重要朋友。

    連絡電話 |(02)23123456轉63089

    相關連結
    台大醫院器官移植團隊

  • 專科護理師
    複製連結

    簡介

    隨著國人壽命延長,醫療科技日新月異,至本院求診的病人病情日趨複雜,加上本院之分院與院區紛紛成立,為提昇病人照護品質,強化進階護理師角色功能,本院於2001年開始由護理部籌劃專科護理師制度,訂定設置要點草案,於2002年設置30名專科護理師(當時稱為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NS),歸護理部統籌管理,並由本部黃金蓮副主任負責於同年4月1日舉辦「台大專科護理師培育訓練班」,自此開啟本院專科護理師新頁!

    為推動與建立本院專科護理師之執務運作和制度,本院自2004年10月19日設置「專科護理師專責委員會」,統籌監督管理各醫療科部之專科護理師培育暨執業規範相關業務。截至2017年12月止,共計有內科部、外科部、創傷醫學科部、急診醫學科部、骨科部、泌尿部、腫瘤醫學科部、神經部、婦產部、老年醫學科部、眼科、耳鼻喉科部、小兒部等13個醫療科部,已進用149名專科護理師,目前具有衛生福利部專科護理師證書者137位(佔91.9%),其餘為訓練專師。本院於專科護理師專責委員會下設立作業小組,由督導護理部之副院長擔任召集人,急診醫學部副主任及護理部張慈惠副主任擔任副召集人,其角色職責包括:

    1. 協助醫師執行臨床照護工作,提供病人及家屬護理及一般性醫學指導與諮詢,讓病人在病情穩定之後,能有信心且安心地及時出院。
    2. 協助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查房及巡視病人,協助偵測病人病情,並聯絡醫師或相關單位作適當處理。
    3. 指導護理人員執行臨床護理業務,提供護理新知及相關文獻,制定護理標準及專科護理指導教材,以提昇臨床照顧服務品質。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於2004年10月27日公布「專科護理師分科及甄審辦法」,本院正式將「專科護理師」中文名稱,配合現行護理人員法,仍以「專科護理師」稱之;英文名稱為Nurse Practitioner(簡稱NP);本院通過衛生福利部專科護理師訓練醫院認定(效期:2015-2019年),於每年3月至次年3月辦理「內、外科專科護理師訓練班」,訓練班分為課程與臨床實務訓練,課程訓練時數202小時,臨床實務訓練504小時。專科護理師於醫師監督下執行醫療業務依據衛福部2017年5月8號衛部照字1061560785號令,發布實施「專科護理師於醫師監督下執行醫療業務辦法」第八條及第三條附表修正,依法由專科護理師執行。 

    聯絡信箱
    謝佩穎督導長  | peiyin3111@ntuh.gov.tw

    相關連結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台灣專科護理師學會

    20171215專科護理師訓練班結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