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次專科醫師訓練-生殖內分泌科

  本科(生殖內分泌科),是台大醫院婦產部三個次專科之一(另有婦科、產科兩個次專科)。雖然形式上本院之分科是1995年才開始,但早在1951年,本科吳家鑄教授即開設不孕症及內分泌特別門診,針對一些特殊生殖生理、病理的現象(如先天性腎上腺增生、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月經異常、慢性不排卵症候群、甚至陰陽人等種種案例),加以觀察與治療,造福許許多多婦女同胞,而後本科李鎡堯教授在不孕症及生殖內分泌之診療,更是國內之權威,因此實際本院早已有分科的雛型。近十年來,由於新的人工生殖科技進展十分迅速,為了因應世界發展之趨勢,及日新月異之科技,因此於1995年成立生殖內分泌之次專科,以培育此方面之專門人才及師資。

 


 

訓練目的

  當四年婦產部住院醫師及總住院醫師訓練完成後,並取得婦產科專科醫師,得經本科師長遴選具優異潛質者,進入生殖內分泌科接受兩年的次專科的訓練,依此完整的次專科訓練資歷,取得次專科醫師資格,俾能獨立且正確地執行人工協助生殖技術,將來並為本科之學術地位之提高,研究領域之拓展,貢獻心力。
(一) 訓練容量:本科計有九名不孕症及生殖內分泌之次專科醫師,故每年可訓練四名醫師。

(二) 訓練期間:專職連續兩年。

(三) 受訓資格:四年婦產部住院醫師及總住院醫師訓練完成後,取得婦產科專科醫師資格後,始能接受訓練。

 


 

訓練內容、方式及時間分配

(一) 教育訓練課程部分:

  1. 專業知識之訓練:包括生殖內分泌學,舉凡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軸之生殖生理及病理,各種賀爾蒙之正常與異常分泌;不孕症之病因與診療;子宮內膜異位症之診斷與處理;更年期婦女症狀之診斷與處理;性分化異常與生殖器官異常之病人之診斷與處理;子宮肌瘤之診斷與處理;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的基本知識….等。每星期一至星期五參加本科主治醫師迴診教學,研修醫師可從中吸取許多知識與經驗;每星期五下午1:00~2:00更有一個生殖內分泌科討論會,討論先進的科技新知與臨床實用的知識。
  2. 論文寫作之訓練:在師長指導之下,選擇研究題目,從事內分泌不孕症之相關之實驗,並從事實驗結果之論文寫作與發表,兩年之內,至少有一篇第一作者之論文,刊登在SCI雜誌上。從中培養並發現自己興趣之所在,繼續深入研究,追向國際水平。
  3. 語文表達之訓練:要定期參加國際會議,並於訓練結束前,至少有一次將所作的研究成果,於國際性的醫學會議發表,以訓練其外語表達能力及國際會議之臨場經驗。

 

(二) 臨床訓練課程部分:

  1. 病人選擇之訓練:每週固定於資深醫師的不孕症門診跟診學習,參與生殖內分泌及不孕症之門診診療工作與病人諮詢服務。瞭解病人如何選擇與追蹤,與治療方式的選擇。
  2. 誘導排卵訓練:全程參與試管嬰兒病人(每年約400例)之藥物使用、賀爾蒙檢查數據討論、胚胎植入後追蹤,參與每日超音波濾泡檢查與內分泌報告之討論與病人聯絡。如此,可以熟悉排卵的機制與突發狀況,兩年下來,有超過3000次的超音波濾泡檢查,與同次數的賀爾蒙數據對照,對於排卵應頗有心得。
  3. 人工授精之訓練:從病人之選擇、開始療程、用藥追蹤、反應效果、乃至技術技巧之反覆學習,務必使技術純熟到病人不會感到不舒服,人工授精成功率達一定水準。本科每年人工授精週期約有700~800人次,每位研修醫師至少可有100例以上之經驗。
  4. 人工生殖技術訓練:每位研修醫師可參與至少取卵超過100週期,腹腔鏡輸卵管胚胎植入100個週期以上,並參與基礎的實驗室工作,如找卵、洗滌精蟲、體外受精、胚胎培養,並研習植入後之賀爾蒙使用,或卵巢過度刺激之處理,與超音波檢查正常懷孕、萎縮卵或子宮外孕等。受訓第一年,這種植入後的超音波檢查,應會累積超過800次以上,故對於懷孕之預後與卵巢過度刺激,都應該滿有經驗的。
  5. 手術部分:參與腹腔鏡與子宮腔鏡等手術,增加這些與不孕症診斷有關之檢查的熟練度,兩年期間約作腹腔鏡手術150台,子宮腔鏡手術100台左右,並參與輸卵管顯微手術、子宮整型手術等。至於與一般不孕症有關之手術,如子宮肌瘤摘除術、卵巢囊種切除術等,在住院醫師時已充分訓練過,這時是更完整的執行,兩年期間執行至少50例以上。
  6. 性分化異常、停經、月經異常之處理:這部分是在門診學習,第一年固定在人工協助生殖案例較多的教授門診,第二年就在性分化異常、停經、月經異常例較多的教授門診。這樣一來,第一年學生殖,第二年學內分泌,就有完整的門診經驗。至於停經,這些教授的門診也有許多停經或早發性停經的案例,可以提供充分學習的機會。
  7. 其他臨床訓練:研修:醫師可在固定時間跟診泌尿科對於男性不孕症之治療(目前是每週二上午),並邀請他們來定期演講。取精手術時,可以跟著學習。對於住院醫師之有關不孕症例行檢查與治療有問題時,研修醫師有義務立即予以排除,並指導他們,學習當指導者的角色。第一年受訓時,必須時常研讀人工生殖法規,與醫學倫理之探討,並負責有關主管機關之規定,撰寫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