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鶴雄醫師
更新日期:2012/06/22
婦女尿失禁的定義為無法用意識來控制的漏尿情形,且造成患者在衛生上或家庭社會上困擾。又漏尿的現象,亦可以用客觀的檢查顯示出來時,方可稱為尿失禁。據統計約有三分之一女性有尿失禁的困擾,且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但有不少人會羞於啟齒,不會主動尋求治療。
一般由於生產、難產所導致;坐月子期間,產後復原障礙;另外慢性長期腹壓的增加,如長期便秘、慢性咳嗽、或長期從事使腹壓增加的勞動;又停經後不使用荷爾蒙補充;遺傳因素如先天上肌肉力量較弱者;解尿習慣不良,如用力解尿或長期憋尿者;或其它使用藥物者,如抗高血壓藥物或利尿劑等,皆是引起尿失禁的原因。
- 尿失禁的種類:
- 暫時性尿失禁-如發生於尿路感染或精神錯亂者。
- 應力性尿失禁-具高移動性尿道,或尿道本身機能不全。當病患的腹壓上昇時,如咳嗽、打噴嚏、提重物、跳躍或大笑時,導致漏尿之發生。這樣的病患最常見,佔70%~80%。
- 急迫性尿失禁-常會造成頻尿或急尿或急迫性尿失禁,佔10%。
- 滿流性尿失禁-因長期憋尿或神經病變導致膀胱功能失常,甚至可能造成腎功能傷害。膀胱容積變大且缺乏張力。
- 綜合性尿失禁-合併數種原因,約大於10%之病患同時罹患了應力性尿失禁及急迫性尿失禁。
- 其它種類之尿失禁-如腦血管病變、長期臥床病患。
- 尿失禁的診斷需由醫師作決定,患者可以簡單地記錄每日排尿時間、次數及尿失禁之頻率等,來協助診斷。
尿 失 禁 的 治 療 方 法 :
- 行為治療-包括膀胱訓練、定時排尿及骨盆底肌肉運動。
- 藥物治療-針對分佈於膀胱及尿道之神經種類及其神經傳導物質之作用,使用加強或抑制不同接受體之藥物,來達到治療的目的。另外,停經後婦女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也可改善尿道粘膜層的作用,有助尿失禁的治療。
- 手術治療。
- 其它輔助治療-如間歇性自我潔淨導尿,使用導尿管,子宮托,置入膀胱內彌補物,尿片或衛生棉墊等方法。
- 又上述治療方法中,也可以同時使用多種方法來治療,則其效果會更佳。
- 預防尿失禁的方法有:
- 生產時儘量避免產道的傷害。
- 坐月子期間,儘量讓骨盆腔休息,攝取均衡營養,另外,在此段期間施行產後骨盆底肌肉運動,幫助骨盆底恢復正常。
- 避免長期便秘和憋尿。
- 解尿時切勿使用腹部力量。
- 適當運動,避免使用腹壓過度增加的運動或動作,如提重物。
- 避免過度肥胖或過度節食。
- 不要刻意時常排尿,因為過度密集排尿反而使膀胱容積變小,未必能改善尿失禁。
- 正確姿勢,如應力性尿失禁患者,少做向下用力的蹲姿。
- 避免喝利尿或刺激性的飲料,如咖啡、茶。
- 婦女尿失禁應尋求醫療的協助,配合醫師的處置,可以獲得改善甚至是可以治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