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小兒骨科與跨領域醫學研究 — 王廷明醫師

  臺大醫院的小兒骨科是國內最具優良歷史與傳承的骨科部門,從五十年代的陳漢廷教授首開台灣骨科新紀元以來,那時候還沒有很多的骨科退化性疾病,臺大醫院骨科就是國內小兒骨科的醫學與訓練中心。

 

  台大小兒骨科團隊,是目前國內最堅強的陣容,黃世傑教授是國內極負盛名的小兒骨科教授,曾任小兒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郭耿南教授曾任美國芝加哥伊利諾大學骨科主任,熱心於台灣與國際學術交流,積極於骨科醫師訓練養成教育,且在其美國任職期間,國內的許多小兒骨科醫師前輩,都曾經前往擔任其研究員,小兒骨科醫學會稱其為「台灣小兒骨科醫學之父」。王廷明醫師,為台大醫學工程學博士,專長於兒童動作分析,且師承郭耿南教授、黃世傑教授親身指導多年,並曾赴日進修小兒骨科學,已為國內青壯代小兒骨科醫師的翹楚。新近更有吳冠彣醫師的加入,其為後起之秀,已多次在國際會議或期刊發表論文,未來更加可期。兩位教授多年來作育英才,粗略估計國內約有三分之二的小兒骨科醫師皆出自三位教授的門下,所以說臺大醫院的小兒骨科不僅是醫療重鎮,更是相關領域的專科醫師培育中心。

 

  臺大小兒骨科服務範圍最為廣泛,其中包括髖關節發育不良與脫臼、早發性退化性關節炎、長短腳、脊椎側彎、關節變形、腦性麻痺、小兒骨骼肌肉創傷與腫瘤、先天性肢體缺損與畸形矯正等。各種疾病的治療方式都相當成熟,是國內最完整的小兒骨科醫學中心。其累積治療病例,不可勝數,如在髖關節脫臼的矯正手術早已超過二千例,而肢體延長手術也有八百例左右,治療成效顯著;我們的成績不僅在國內首屈一指,同時也是國際知名。非正式統計,在少子化的今天,臺大小兒骨科的住院及手術質與量均為全台之冠。

 

  除了傳統與尖端的醫療設之外,我們利用高解析度超音波於先天性髖關節脫臼的篩檢與治療追蹤。此外,軟組織受傷與幼兒生長板、軟骨損傷,也可因超音波使用熟悉而提高診斷的正確性。在微創手術方面,關節鏡手術除了兒童與青少年運動傷害治療外,亦應用於腦性麻痺病童肌腱放鬆手術。結合3D立體動畫原理的步態與動作分析系統,目前在臺大醫院小兒骨科的醫療應用亦已臻於成熟,可提供完整的手術前功能評估與診斷,可以大大提高醫療的品質,減少手術的不確定性,而電腦模擬手術,更是目前積極發展中的臨床服務課題。

 

  在跨領域研究方面,目前著重於生物力學與動作分析研究,與醫工所骨科工程實驗室、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學系、復健科、影像醫學科等醫師多年合作,現已完成腦性麻痺兒童數十例術前術後步態分析資料,為國內最完整資料庫。在影像醫學方面,所建立之活體(in vivo)骨骼三維動作影像模型,這方面的技術堪稱世界上唯三之一。此研究,將有助於未來人體脊椎植入物與兒童脊椎側彎之研究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