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做大腸鏡檢查需要空腹,那平常吃的藥怎麼辦?
複製連結
根據臺大醫院大腸鏡說明書,如安排上午檢查,降血壓與其他必要之藥物請於當日早上5點前服用;如安排下午檢查,則於檢查當日早上9點前服用。
然而,若有服用以下三大類藥品則需要和醫師討論是否暫停。
抗血栓藥品
此類藥品會增加血液凝固的時間,是否暫時停藥須考量到此次大腸鏡檢查是否會同時進行如息肉切除術等可能造成出血的治療,如果確定不會進行則不需停藥;若有可能進行則需與醫師討論,切勿擅自停藥,因為可能導致血栓的產生。故需要經過醫師進一步的評估決定是否暫時停止服用以及停藥的時間。抗血栓藥品作用持續時間不同,因此停藥的時間也不同,有些在術前1至2天停藥即可,有些則在要術前5至7天開始停藥,建議病友應即早與醫師討論。
降血糖藥品
降血糖藥品包含口服降血糖藥以及胰島素等,大腸鏡檢查需要空腹一段時間,於未進食的狀態使用降血糖藥品可能會有低血糖的風險,尤其常用於降餐後血糖的速效型藥品、磺醯類(Sulfonylureas)降血糖藥品及短效或混合型胰島素,在未進食的狀態下使用易發生低血糖,因此可能需要暫停或調整劑量,安排檢查時也應與醫師討論降血糖藥品的使用。
非處方藥品
常見如鐵劑、銀杏、魚油等需暫時停止使用。鐵劑除了可能影響大腸鏡檢查前的清腸效果外,也會影響大腸鏡檢查的品質。銀杏與魚油則是可能增加出血風險,且此類藥品暫時停藥多半不會有不良反應的發生,故建議在大腸鏡檢查的前5至7天可以暫時停止使用,以確保檢查品質。
-
看完診後,醫師開了眼藥水和眼藥膏給我,請問使用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複製連結
使用眼藥水和眼藥膏的注意事項,如下:
請遵照醫囑使用
醫師會評估每個病人眼睛的情況,決定藥水和藥膏的使用劑量及次數。請按照藥袋上醫師的醫囑使用藥品。若仍有疑慮,可以詢問藥師或是醫師正確的使用方式。由於病情不同,需要用藥的時間長短也不同。若無醫師指示,切勿自行停藥,請定期回診,在醫療人員指示下使用藥品。
使用眼用製劑的訣竅
先將雙手洗淨,若有配戴隱形眼鏡者,要先將隱形眼鏡取下再使用藥品。若醫師有開立眼用懸浮液,藥水需要先搖均勻才能使用。打開藥水或是藥膏時,雙手不要碰觸到藥瓶及藥膏的開口。
使用眼藥水時,可將頭稍微後仰或躺下,以指腹將下眼瞼下拉(拉開眼袋),同時眼睛往上看(近似於翻白眼的動作),依據藥袋上的指示滴入所需的滴數,放開眼瞼,並輕輕閉眼,用手指輕輕壓住眼瞼和鼻子的交接處1分鐘。
使用眼藥膏時,在下拉下眼瞼後,擠出適量的藥膏(約0.5-1 cm左右)於下眼瞼,接著慢慢放鬆眼瞼,閉眼睛幾分鐘,並同時輕輕轉動眼球(不要揉眼睛)。閉眼後,患部多餘的藥膏可以用乾淨的衛生紙或棉花棒輕輕擦掉。使用藥膏後,會暫時出現視力模糊的情況,建議多休息避免進行耗眼力的工作。
同時要使用多種藥品時,多種藥品記得要間隔至少5至10分鐘。使用的原則為澄清的藥水先點,接著為懸浮液藥水,最後才使用藥膏。
藥品儲存注意事項
若未特別註明,一般眼用製劑開封後應貯存於陰涼及乾燥無陽光直射的地方,請避免放置藥品於家中小孩子可以輕易拿取的位置,以免造成危險。若藥袋或是包裝上標示冷藏字樣,請放置於冰箱中冷藏(勿冷凍)。為了避免造成藥品污染,請勿自行分裝眼用藥品。開封後一個月未用完,應丟棄不再使用,若藥水出現不明原因的沉澱或是變色,也一樣不能再使用。
-
羅特律輪狀病毒疫苗口服懸液劑(Rotarix®)與倫達停口服活性五價輪狀病毒疫苗(RotaTeq®)有何不同?小朋友應該何時接種?是否有相關補助?
複製連結
輪狀病毒流行期間為11月至隔年3月間,是五歲以下兒童急性腸胃炎的常見原因之一1,其中兩歲以下孩童為感染高峰群2。常見造成感染的病毒血清型為G1、G2、G3、G4、G92。因國內尚未將輪狀病毒疫苗列為常規接種疫苗,故需自費接種使用。
目前輪狀病毒疫苗分為兩種:羅特律輪狀病毒疫苗口服懸液劑(Rotarix®)、倫達停口服活性五價輪狀病毒疫苗(RotaTeq®)。兩者皆為活性減毒疫苗,對於常見造成疾病的五種血清型皆有效果,但在接種次數、價格及保護力上稍有不同。
倫達停口服活性五價輪狀病毒疫苗(RotaTeq®)需接種三次,第一劑建議在6-12週時接種,每劑間隔4-10週,三劑總花費為4,875元。羅特律輪狀病毒疫苗口服懸液劑(Rotarix®)需接種兩次,第一劑建議在6-16週時接種,每劑間隔4週,兩劑總花費為3,950元。兩者對於輪狀病毒所造成之腸胃炎皆有80%以上之保護力,對於不同血清型之輪狀病毒保護力則稍有不同3,4,然兩疫苗之資料目標族群與研究設計方式稍有不同,非同一個研究所導出之結論,並不能直接互相比較,故若想施打輪狀病毒疫苗,建議先經醫師專業評估,並考量接種次數、時程、金額等因素後擇一施打即可。目前尚不建議兩種輪狀病毒疫苗混合施打。
補助方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06年4月5日起至107年12月31日實施試辦「106-107年臺北市輪狀病毒疫苗補助接種試辦計畫」。凡出生滿6至32週內,且領有第二類臺北市兒童醫療補助證的嬰兒或關愛之家收容嬰兒,依照規定時程接種皆可全額補助;出生滿6至32週內,且領有第一、三類臺北市兒童醫療補助證的嬰兒依照規定時程接種,則定額補助每位2,100元整5。符合上述資格之孩童,家長可攜帶臺北市兒童醫療補助證、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卡至「臺北市輪狀病毒疫苗補助特約醫療院所」接種。先行自付疫苗費用的補助對象,則應於就醫日起7個工作日內,持就醫收據正本、補助證、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卡至接種單位辦理退費事宜。
參考資料:
1.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102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人與動物之輪狀病毒病毒株監測與流行病學分析。計畫編號:DOH102-DC-2013.
2. Chen SC, Tan LB, Huang LM, et al. Rotavirus infection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rotavirus vaccines. J Formos Med Assoc. 2012 Apr;111 (4):183-93.
3. Vesikari T, Matson DO, Dennehy P,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pentavalent human-bovine(WC3)reassortant rotavirus vaccine. N Engl J Med. 2006 Jan 5;354 (1):23-33.
4. Ruiz-Palacios GM, Perez-Schael I, Velazquez FR,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n attenuated vaccine against severe 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 N Engl J Med. 2006 Jan 5;354 (1):11-22.
5.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臺北市輪狀病毒疫苗補助接種試辦計畫」
6. 呂俊毅醫師-兩種輪狀病毒疫苗比較表
-
我的膽固醇又不高,醫師幹嘛一直開降膽固醇的藥給我?
複製連結
膽固醇過高或是低密度膽固醇過高,囤積在血液中易導致粥狀動脈硬化,讓血管變得狹窄或阻塞,最終容易導致心臟疾病或中風。故膽固醇或低密度膽固醇過高,其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是可能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因此在使用降膽固醇的藥品時,目的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在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時,除了血脂以外,年紀、血壓、是否有其他共病症(曾經發生過腦部、心臟或周邊血管阻塞、糖尿病、腎臟病等)及是否抽菸等,都是相關的風險因子;依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不同,建議的低密度膽固醇目標也不同,風險愈高的人其目標值就愈低。可參考臺灣2017年國民健康署公布的目標參考值。
因此,在評估自己的低密度膽固醇數值是否合格時,應先評估自己的疾病狀態和心血管疾病風險,才能更清楚自己的目標在哪裡、是否需要服用降膽固醇的藥品。在降膽固醇的藥品中,以他汀類(statins)降低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的效果,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效果最好,也最廣為使用,而我們在使用藥品時除了它的療效,當然也應考慮可能發生的副作用,例如使用statins可能發生肌肉痠痛,若服藥後發生此狀況,應與醫師討論是否為藥物所造成及如何處置。
不論是否用藥,都應改變及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戒菸、多運動、健康的飲食型態等),如此才能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
胃食道逆流,吃胃乳就有效了嗎?
複製連結
大家是不是常常會在電視廣告上聽到「吃甜食又讓妳胃食道逆流了嗎?」這句經典的廣告台詞呢?搭配上帥哥美女以及生活化的情境,使胃食道逆流這個疾病廣為人知。胃食道逆流顧名思義,就是胃裡不管是未消化的食物或是胃酸等等,逆流到食道甚至到達口腔,典型的症狀包括食道灼傷、胸口灼熱,也就是俗稱的「火燒心」,長期的食道灼燒也可能造成慢性咳嗽、喉嚨沙啞等非典型的症狀。好發於長期處於高壓環境的學生族以及上班族,作息不正常或是愛吃甜食、酸辣食物的人也容易引起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
醫師的診斷方式除了詢問病人的症狀、生活習慣之外,還可以透過上消化道攝影(照胃鏡)來直接觀察,也順便可以針對病灶做處置及採檢化驗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在藥物治療選擇方面,有制酸劑、胃乳、組織胺第二型受體阻斷劑和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可以選擇。在治療上最有用的藥物為氫離子幫浦阻斷劑,但是須由醫師開立處方才得以用藥。社區藥局內可以購買得到的為前三種治療藥物,病人可以諮詢社區藥局的藥師來選擇對自己最適合的藥物。
回到我們的問題「胃食道逆流,吃胃乳就有效了嗎?」答案是不一定有效。因為每個人逆流的嚴重度不一定,原則上症狀較輕微的病人可以單純使用制酸劑和胃乳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緩解;中度、重度症狀的病人,可能就需要醫師處方組織胺第二型受體阻斷劑或是氫離子幫浦阻斷劑來治療,而氫離子幫浦阻斷劑也有健保給付上的規定,需經過上消化道攝影檢查之後,符合一定的標準才可以以健保開立處方,否則需要自費。如經化驗結果發現有胃幽門桿菌的感染,則須配合多種抗生素除菌加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合併治療,以避免日後有惡化成胃癌的風險。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改善生活習慣才是治本的方式,有正常規律的吃飯時間;一餐不需要吃太多,吃八分飽就好;減少甜食、咖啡、酒精、辛辣、油炸類等重口味的食物;吃飽飯後三個小時之內不要一直坐著或是躺著,可以稍微出門慢走散步;吃飽飯後不要立刻去做劇烈運動;平時不要做太多會增加腹部壓力的活動,例如搬重物、重量訓練等;睡眠時間容易逆流的人可以考慮將枕頭墊高15~20公分,減少胃酸的逆流;因為壓力過大而造成胃酸逆流的人則是該放鬆自己的心情,利用空閒的時間好好紓壓,別讓自己一直處於高壓的環境。
-
什麼是李斯特菌症?有何症狀?如何預防和治療?
複製連結
李斯特菌症
李斯特菌症(listeriosis)通常是由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引起的疾病,主要藉由污染的食物來傳染。感染到李斯特菌後的致死率可高達20~30 %,是在最容易因食物導致死亡的疾病排行中排名第三。李斯特菌是一種兼性厭氧(facultative anaerobe)、能動的(motile)、β-溶血性(beta-hemolytic)、短的革蘭氏陽性桿菌,主要生長於土壤和腐爛的蔬菜中,喜歡在攝氏4~37度生長,因此李斯特菌好發於夏天。
臨床症狀
潛伏期約1~70天。若為單純的發熱性胃腸炎(febrile gastroenteritis),則會出現發燒、腹瀉、噁心嘔吐和肌肉痠痛的症狀,但若病菌有侵襲到其他器官,導致菌血症(bacteremia)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可能出現其他嚴重的症狀包括意識改變、癲癇、肢體運動異常等,嚴重甚至會危及到生命。
危險族群
以下三種族群的人較容易有李斯特菌症,需特別注意 :
1. 懷孕婦女和新生兒 。
2. 65歲以上的年長者 。
3. 免疫不全的病人,例如器官移植的病人、癌症病人、患有愛滋病的病人、長期接受化療或類固醇的病人 。
如何預防
1. 避免喝未經殺菌的牛奶或任何食物中含有未經殺菌的牛奶成分 。
2. 將生菜清洗乾淨後再食用;肉類食品煮熟再食用 。
3. 盡早將易腐壞的食物食用完畢 。
4. 保持冰箱正常的冷藏和冷凍溫度,避免食物腐爛 。
5. 在烹煮食物前,將雙手、刀叉和器具清洗乾淨 。
6. 將生食和熟食分開放置。
診斷方式
醫學上通常透過細菌培養(bacterial culture)來確認是否為李斯特菌菌種,若為腦膜炎(meningitis),則可以進一步做腦脊髓液分析(cerebrospinal fluid analysis)。
藥物治療
李斯特菌需使用抗生素(antibiotics)來治療,第一線的藥物為注射劑ampicillin(安比西林)/penicillin G(青黴素G)加上gentamicin(見大黴素),若病人對青黴素過敏,可改為使用口服或注射劑的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Baktar®、Sevatrim®)。其他藥物有carbapenem、cephalosporins、vancomycin、linezolid、erythromycin、tetracyclines等等,但治療效果有限。
依照不同的感染部位,會有不同的治療療程。單純的腸胃炎可不用使用抗生素或治療約七天,若為菌血症則約兩週,腦膜炎則需治療三週以上。
資料來源
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 Johns Hopkins ABX Guide
3.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青春痘(痤瘡)的常見用藥有哪些?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副作用呢?
複製連結
青春痘(痤瘡)是青少年及成人常見的皮膚疾病,通常在臉部,也可能在胸部、背部或上臂部。是多成因疾病,最常見是皮脂分泌過多(荷爾蒙、飲食、外界刺激),皮膚角質代謝異常,使毛囊及皮脂腺阻塞,進而產生發炎反應,封閉的毛孔內變成厭氧的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很好的生長環境。一旦發生感染,就有可能進一步形成膿皰型青春痘。非發炎性病灶通常是密閉性粉刺(closed comedones,白頭粉刺)或開放性粉刺(open comedones,黑頭粉刺)。發炎性病灶則以紅色丘疹(papules)、膿皰(pustules)、結節(nodules)等表現。
平時保養清潔和良好生活習慣養成是預防青春痘的第一步。基本的清潔很重要,選用溫和的洗面乳,每天用室溫(或微溫)水洗臉兩次,不建議過度清潔,避免擠壓,以免正常的皮脂膜受損。再來是生活習慣調整,避免高糖飲食、建立平時少熬夜、多運動的健康生活習慣。由於青春痘是多因素導致的疾病,若需要以藥物治療,醫師會依嚴重程度(發炎紅腫、分布面積、膿皰多寡等)以及病灶的種類來選擇藥物,常見的治療藥物如下:
外用藥物
1. 外用過氧化本醯(Benzoyl Peroxide)
雅若凝膠(Aczo Gel)
作用:對輕度、中度的痤瘡有效。可氧化細菌蛋白質,達到抗菌效果,減少痤瘡桿菌增生,也具有角質溶解作用,增進表皮細胞更替,降低毛孔阻塞。可合併抗生素治療避免抗藥性產生。
常見用法:每日塗抹1-2次。
常見副作用:皮膚發紅、落屑、乾燥等刺激性症狀。
懷孕 :C級,必要時可使用,目前無致畸胎性報告。
哺乳:目前無報告表示會分泌於母乳,哺乳婦女可用。
兒童:低於12歲兒童使用的療效及安全性尚未被確立。
2. 外用抗生素-克林黴素(Clindamycin)
麗歐迅外用液(Cleocin T Topical Solution 1%)
作用:對中度、嚴重痤瘡有效。減少痤瘡桿菌增生,緩解發炎反應。在患部有高局部治療濃度,而無全身性副作用。
常見用法:每日塗抹1-2次。
常見副作用:皮膚乾燥、結痂或脫皮等刺激性症狀。
懷孕:製劑中可能含有苯甲醇(benzyl alcohol),對胎兒有害,孕婦應避免使用。
哺乳:治療期間不建議哺乳。
兒童:低於12歲兒童使用的療效及安全性尚未被確立。
3. 外用A酸(Retinoic acid類)
特蒂樂乳膏(Tretinoin Cream 0.1%)、痘膚潤凝膠(Differin Gel 0.1%)
作用:對中度、嚴重痤瘡有效。改善皮脂分泌,間接抑制痤瘡桿菌(痤瘡桿菌需要皮脂才能存活),幫助毛囊正常角質化。
常見用法:每晚塗抹1次,每次塗抹薄薄一層。
常見副作用:初期使用具刺激性,皮膚易有輕度灼熱、發紅、紅腫或刺痛感、落屑、搔癢、乾燥或對日光、冷風或低溫敏感。
懷孕:D級,具致畸胎性,孕婦應避免使用。
哺乳:目前無報告顯示外用A酸分泌於母乳的藥物濃度是否對嬰兒有害。哺乳婦女慎用。
兒童:低於12歲兒童使用的療效及安全性尚未被確立。
4. 外用杜鵑花酸(azelaic acid)
思麗安乳膏(Skinoren Cream, 20%)
作用:對中度、嚴重痤瘡有效。作用類似A酸,可以改善皮脂分泌,間接抑制痤瘡桿菌,幫助毛囊正常角質化。
常見用法:每日塗抹2次,每次塗抹薄薄一層。
常見副作用:較外用A酸刺激性小,可能會使皮膚過度刺激變紅、脫皮、落屑、發癢、灼熱感。
懷孕:B級,目前無報告證明對胎兒有害。孕婦可用。
哺乳:目前無報告顯示分泌於母乳的藥物濃度是否對嬰兒有害。哺乳婦女慎用。
兒童:低於12歲兒童使用的療效及安全性尚未被確立。
口服藥物
1. 口服抗生素-四環黴素類四環黴素(tetracycline)、去氧羥四環素(doxycycline)、美諾四環素(minocycline)
常用藥品及用法:
鹽酸四環素膠囊(tetracycline):500 mg 一天二次。
多喜黴素腸溶膠囊(doxycycline):100 mg一天二次。
敏羅黴素膠囊(minocycline):100 mg一天二次。
作用:治療中度、嚴重痤瘡。藉由抑制毛囊中痤瘡桿菌的生長,改善發炎性痤瘡。合併外用A酸或外用過氧化本醯治療,多用於治療難治型青春痘。
常見副作用:胃腸道不適、光敏感性(接受陽光直接照射易引起皮膚發炎)、發展中的牙齒可能變色、可能影響骨骼生長(避免低於8歲的兒童及孕婦使用)。
注意事項:四環黴素易與食物、乳製品、胃藥中的制酸劑、鐵等作用,會抑制四環黴素的吸收,所以建議空腹食用,至少吃飯前一小時或飯後兩小時再服用四環黴素。此外,四環素可能會與其他藥物互相影響療效,使用前建議與醫師及藥師討論。不是每位青春痘患者都需要使用抗生素的藥物治療,使用上通常會從外用抗生素開始。一旦開始使用,必須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固定回診,不隨意停藥,才能確保療效,避免抗藥性。
懷孕:D級。具致畸胎性,孕婦應避免使用。
哺乳:目前尚無報告確立分泌於母乳的四環黴素濃度是否對嬰兒有害,哺乳婦女不建議長期使用。
兒童:不建議低於8歲兒童使用。
2. 口服A酸(Isotretinoin)
羅可坦軟膠囊(Roaccutane Capsule)
作用:適用於傳統療法無效的嚴重痤瘡。改善皮脂分泌,抑制痤瘡桿菌增生,幫助毛囊正常角質化,抑制毛囊發炎反應。
常見用法:醫師會根據症狀來調整劑量,通常每日兩次,持續使用15-20週。
副作用:可能產生乾燥症狀(乾眼症、唇炎、流鼻血、口腔黏膜乾燥、乾燥性皮膚炎)、肝功能與血脂異常(需定期監測)、掉髮、指甲易脫落、血球異常(需定期監測,少見)。
注意事項:建議隨餐服用,可增加藥物吸收,避免空腹吃藥。
懷孕:X級。具致畸胎性(胎兒神經發展方面的畸形),女性(生育年齡者)使用前必須做懷孕測試。正在使用口服A酸者,不可捐血。
哺乳:治療期間不建議哺乳。若欲哺乳,至少停藥一個月後。
兒童:低於12歲兒童使用的療效及安全性尚未被確立。
總結
青春痘是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平時清潔保養與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可預防青春痘。若覺得發炎紅腫、膿皰嚴重,則需要就醫使用藥物治療。醫師在治療青春痘的時候,會詢問病史,並透過視診、觸診,判斷患者的青春痘種類及嚴重程度,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與醫師及藥師溝通合作,正確使用藥物,按時回診,完成療程,才能緩解病情,達到良好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Brian K. Alldredge, Robin L. Corelli. et al. Koda-Kimble and Young's Applied Therapeutics, 10th edition.2. Zaenglein, Andrea L. et al.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ne vulgar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Volume 74, Issue 5, 945 - 973.e33
3. IBM MicromedexR DRUGDEXR (electronic version). Truven Health Analytics, Greenwood Village, Colorado, USA. Available at: http://www.micromedexsolutions.com/
-
為什麼醫師要開維他命給我?可以跟我平常在吃的鈣片或維他命一起吃嗎?
複製連結
維他命,又稱維生素,是一群能幫助人體代謝、維持人體正常機能的營養素。常見的維生素包含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理論上,正常人從日常均衡的飲食中,應能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但是,現代人常因忙碌而有飲食不均衡的生活形態,導致許多人會自行至藥局購買維生素產品。然而,您的醫師可能在評估您的情況後,開立維生素作為藥物給您服用。此時,如果您平常便有使用維生素產品的習慣,是否還能和醫師開立給您的維生素一起使用呢?
保健性的維生素
一粒綜合維生素中,含有多種基本劑量的維生素,以及其他有益於身體的礦物質,對於一般民眾單純做營養的補充,是很好的選擇。坊間也有許多單方維生素營養品,可針對個人的需求,諮詢販售的藥局或店家,選擇適合自己的維生素產品。原則上,維生素是一群相當安全的物質,一般民眾除非長時間地暴露在高劑量下,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水溶性的維生素,如維生素B群、維生素C,在體內的代謝比較快;脂溶性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在體內的分布比較廣,代謝相對比較慢,當不小心過量時,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來代謝這些物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之「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以各年齡層、懷孕或哺乳婦女分類,建議不同族群每日應攝取的維生素參考量。通常不建議一般民眾自行攝取超過建議量的維生素,雖然不見得傷身,但卻傷了荷包。
治療性的維生素
經身體檢查後確定有缺乏維生素的現象,或特殊狀況下需要維生素補充時,醫師開立足夠劑量的維生素應視為有治療效果。原則上,同一種維生素,不需要重複使用,如要併用,也需考慮總劑量的多寡。如不清楚手邊維生素產品的種類、含量的朋友,建議帶給醫師、藥師或營養師進行個別化評估,以免過量。以下就幾個維生素在各個疾病的治療作用做簡單介紹:
1. 維生素A:脂溶性維生素,如缺乏維生素A易導致夜盲症。此時醫師可能會請您自行補充維生素A。 如有青春痘、粉刺、異位性皮膚炎的民眾,可能使用過口服或外用的A酸。A酸是維生素A的衍生物,但兩者效果截然不同,A酸具有加速表皮細胞代謝,以及調節免疫系統的效果。A酸具有致畸胎性,使用者必須避孕;而孕婦攝取正常量的維生素A是安全的,切勿過量。通常在使用A酸的人,不應再額外補充維生素A。
2. 維生素B群:一群水溶性、安全性高的物質,坊間所販售的維生素B群中,所含的維生素B種類以及含量差異甚大,治療性的維生素B和自行購買的維生素B群一同服用,其實並非不可。然而,例如懷孕婦女每日維生素建議服用量是固定的,不建議多攝取。所以如有疑慮,可以諮詢專業人員的意見。
(1) 維生素B1、B2:嘴角炎、腸胃術後營養補充、神經痛或眼睛疲勞可能使用。
(2) 維生素B6:幫助懷孕婦女減緩孕吐。治療結核病的藥物引起的神經病變,使用維生素B6也有緩解與預防的效果。
(3) 維生素B9:即葉酸,在懷孕時補充,有助於胎兒神經管發育。在巨胚型貧血症、某些造血功能異常疾病、或化療病人的血球低下時也可能會使用。然而,如您正在接受化療,葉酸的補充可能會影響到特定的化療療程,如要自行補充葉酸,建議告知您的醫師或藥師。
(4) 維生素B12:巨胚型貧血症時可能使用,也有助於末梢神經病變。由於維生素B12絕大多數經由胃來吸收,胃切除手術後的病友,醫師可能會建議您補充維生素B12。
3. 維生素D:因為腎臟是活化維生素D的工廠之一,腎臟功能較差的病友,體內的維生素D可能會低下。維生素D是調節體內鈣、磷的重要物質,經醫師評估因腎臟病需要服用維生素D的朋友,應遵醫囑使用。由於腎臟機能下降時,人體對於藥物或毒物的代謝、排除機能較差,本來就不建議自行購買任何中草藥或保健食品來服用。再者,腎臟病時使用的是活性型維生素D,可能搭配「補鈣」或「降磷」用的鈣片,此時體內的鈣、磷離子受到嚴格的調控,不建議再自行額外使用任何維生素D製劑或鈣片。骨質密度不足、或停經後的婦女朋友,醫師可能會建議您使用維生素D與鈣片,主要以增加骨質為目的。此時,無論是醫師開立給您的,或是您自行購買的,均是非活性型維生素D,安全性較高,建議按照醫囑或產品包裝的指示服用;如您兩者手邊皆有,與醫師討論後,建議擇一種使用即可。
4. 維生素K:是幫助凝血的維生素,正常人在日常的飲食中,如深綠色蔬菜中,可攝取足夠的維生素K,不需額外補充。如您正在使用抗凝血劑,如「可化凝」的病友,每日的維生素K必須定量;如您正巧也有補充維生素的習慣,建議仔細鑑察您的維生素產品是否含有維生素K,以及劑量的多寡。如您所使用的維生素含有維生素K,建議與您的醫師或藥師討論再服用。
維生素的效果多樣化,難以一概而論。建議民眾自行購買維生素產品時,應仔細閱讀成分標示與含量,或詢問販售的藥局或商店,原則上避免使用重複的維生素。如有疑慮,仍建議以醫師的處方為主,或將您服用的維生素產品帶來與您的醫師、藥師討論。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44&pid=725
-
請問使用 Minoxidil 外用溶液有何注意事項?
複製連結
Minoxidil 外用溶液是用來治療雄性激素引起的禿頭。用法用量為每天使用兩次,每次1 mL(按壓6 下),均勻塗抹於頭皮患部。使用前患部必須完全乾燥,由患部中心開始塗抹。增加用量及使用頻次並不會增加療效。每日使用不得超過2 mL。塗完藥後需徹底洗手,且不可以吹風機吹乾,以免降低藥效。用藥後4 小時內請勿清洗頭髮。
另外,此藥會使衣服、帽子、床單染色,使用後應等藥品完全乾燥才可以就寢(約2-4 小時)。治療期間若需染、燙髮,須先徹底洗淨頭皮,染、燙髮24 小時後才可以繼續使用本藥。如忘記用藥時,應於想起時儘快塗藥,若已接近下一次用藥時間則略過一次,依照原定時間用藥,絕不可一次使用雙倍劑量。1-2
使用初期(2 週內)可能持續掉髮,此現象與藥品作用於毛囊,使舊的毛髮脫落,促進新毛髮生長有關。2-4 若持續掉髮超過2-4週後未出現生髮情況,請告知醫師。當看到毛髮開始生長,此藥應持續使用,勿隨意停用,一旦停藥,新生的毛髮可能會再度脫落,慢慢回到治療前的狀態。5
在安全性方面,由於本品含有20 %之propylene glycol,不可與眼睛、擦傷的皮膚或黏膜接觸,如不慎接觸時應以大量冷水沖洗。2 如發生皮膚紅、腫、癢、皮疹、臉部多毛等副作用,宜告知醫師;如為視力模糊、胸痛、頭昏、暈厥、心跳異常、臉部潮紅、頭痛、手腳臉部麻木或刺痛、體重增加等請儘速就醫。1 另外,使用 Minoxidil 外用溶液後,可能有部分藥物會經由皮膚導致全身性的吸收,而出現全身性副作用(如低血壓、心跳過速等),因此有心臟病及高血壓之病人應遵照醫師指示,謹慎使用。2-3 當頭皮有傷口或感到刺激不適時,不可繼續使用本品,以免增加 Minoxidil 發生全身性吸收的風險。2 最後提醒,本藥品應置於 25℃以下陰涼處,並避免小孩自行取用。 1-2
參考文獻
1. 臺大醫院藥劑部網站: Minoxidil 外用溶液電子處方集
2. 臺大醫院藥劑部網站: Minoxidil 外用溶液用藥教育單張
3. Donovan J, et al. Treatment of androgenetic alopecia in men. In: UpToDate, Post, TW (Ed), UpToDate, Waltham, MA, 2018.
4. McMichael A, et al. Female pattern hair loss (androgenetic alopecia in women):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In: UpToDate, Post, TW (Ed), UpToDate, Waltham, MA, 2018.
5. Kelly Y, et al. Androgenetic Alopecia: An Update of Treatment Options. Drugs. 2016 Sep; 76(14):1349-64.
-
我正在服用安眠藥治療失眠,但最近晚上還是睡不太好,請問可以自行調整藥量嗎?
複製連結
若不解決真正失眠的原因,無節制的依賴安眠藥,不一定能夠改善睡眠品質,卻可能出現藥品的副作用。請回診時和醫師討論您的睡眠情況,搭配藥物與生活型態的改善,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切勿自行調整藥量。
根據2017年臺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顯示,全臺大約每10人就有1人受慢性失眠所苦,其中女性失眠比率高於男性,60到69歲長者慢性失眠比率更是高達22.7%。但即便這麼多人受失眠所苦,安眠藥卻不是治療的唯一方法。
首先要知道的是,造成失眠的原因非常多,可以簡單分成6+1類:
(1)壓力:工作、事件、人際關係…等造成焦慮 。
(2)飲食:攝取到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咖啡)或是提神物(香菸) 。
(3)行為:睡前激烈運動、躺在床上滑手機、過餓或過飽 。
(4)環境:睡眠環境太吵、太亮、震動…等。
(5)身體狀態:感冒一直咳嗽、過敏一直擤皮涕、憂鬱想東想西、身體疼痛,或是更年期燥熱睡不著 。
(6)藥物:有些綜合感冒藥為了提神會添加咖啡因,又或是睡前服用到利尿劑,則容易半夜醒來跑廁所 。
(7)原發性:就是找不到原因,無法解釋的失眠。
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找到造成您失眠的原因,解決它,自然能順利好眠,例如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改善作息、調整環境、治療疾病…等。若短期真的無法改善或找不出病因,且失眠確實困擾您,一週大於3天睡眠不佳又影響生活作息,並持續了數週。那我們會建議您找家庭醫學科或精神科醫師討論,找出失眠的原因、是否該使用藥物輔助。
切記,千萬別自行服用親友的安眠藥。因為安眠藥種類眾多,有長效(用於難維持睡眠者)、
有短效(用於難以入睡者)、有多功能型、有單純型,甚至有些藥只是剛好利用它嗜睡的副作用…經過醫師正確診斷後,才能針對您的失眠類型選用最適當的藥物。錯誤的用藥不但可能無效,還得平白承受其副作用,得不償失啊。
常見的助眠藥物分兩類,一是附帶有安眠效果的藥物,如感冒會開的抗組織胺可讓你嗜睡、肌肉鬆弛劑讓過度緊繃的肌肉放鬆方能好眠、抗憂鬱藥物、抗精神病藥物…另一類則是我們常聽到的「安眠藥」,它又再細分兩類:
(1)如果您是因為焦慮、肌肉緊繃…等原因而失眠,醫師可能會開立含有多重效果(安眠、抗焦慮、肌肉放鬆、抗癲癇)的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 BZD)安眠藥,如brotizolam(Lendormin® 戀多眠錠)、estazolam(Eurodin® 悠樂丁錠)、lorazepam(Ativan®安定文錠)、diazepam(Dupin®樂平片)。但要留意是否出現白天嗜睡、恍神等副作用。
(2)若您只是單純失眠,則醫師可能開立非苯二氮平類(non-BZD)安眠藥,如zolpidem(Stilnox®使蒂諾斯錠)、zopiclone(Imovane®宜眠安錠)。它們作用時間快,可幫助入睡,也較不易產生依賴性。但要留意是否出現夢遊、服用後睡前短暫失憶的副作用。
切記使用安眠藥一陣子後不可突然停藥,否則會反彈性失眠,應配合醫囑慢慢減量。且吃下安眠藥後,應馬上躺床,因為你無法預料何時藥效發作。像筆者媽媽以前第一次吃使蒂諾斯不知道藥效那麼快發作,還先去洗熱水澡,差點走不出浴室。
結論是藥物只能治標,處理失眠應該找到真正的病因,解決後才不會劑量越吃越重。假日多出門走走、運動,保持身心健康才是最天然無副作用的安眠藥!
參考資料:
1. Pharmacotherapy 8th edition. Chp. 81 sleep disorders.
-
我的孩子診斷為自閉症,請問有藥物可以治療或改善孩子的症狀嗎?
複製連結
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以社交情緒、溝通互動的障礙,與反覆侷限性的行為、興趣為主要表現。造成自閉症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行為療法和多元化的支持性療法是優先考慮的治療方式,包括教育的介入,溝通、社交技巧的強化,建立良好行為;必要時針對特定症狀或合併症,如躁動、易怒、缺乏專注力、自我傷害、焦慮等,輔以藥物治療,以增進其他介入的效果。
輔助的藥品多作用於神經傳導物質,包括抗焦慮藥品、抗憂鬱劑用於緩解情緒,中樞神經興奮劑用於改善專注力與過動症狀。其中risperidone和aripiprazole於臨床研究顯示,6-17歲自閉症孩童結合行為治療與用藥,可減少躁動與自我傷害行為,分別於2006、2009年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分述如下:
1. Risperidone:
Risperidone為多巴胺拮抗劑(dopamine antagonist),服用劑量由醫師依個人的需求和反應調整;常見副作用如鎮靜嗜睡,在服用初期或增加劑量時容易出現;另外還可能造成體重增加,增加代謝性併發症的風險,因此建議監測體重、血糖、血脂肪。
2. Aripiprazole:
Aripiprazole為部分多巴胺激動劑(partial dopamine agonist)及作用在血清素(5-HT)的受體,可治療對他人的攻擊症狀、故意的自我傷害、脾氣暴躁和快速變化的情緒。兒童(6-17歲)起始劑量為每日2毫克,如果需要,每日劑量可逐漸增加,至每日15毫克。兒童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昏昏欲睡的感覺、頭痛、嘔吐、疲勞、食慾減退、失眠。
自閉症目前仍然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所有的藥物都是用於治療在社會適應過程中,自閉族群所造成的不適應的各種身心症狀。因而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幫助他們能夠更加適應社會。在小學以上的孩童及青少年,除了能夠有部分的職能治療,改善他們的語言及肌肉張力之外,還可以輔助以心理治療,並且善用學校的特教輔導資源,幫助孩子在特殊學習障礙,人際關係障礙,以及固著性對環境變化產生的焦慮情緒不穩的問題,甚至是感官的過度敏感和不協調造成的困擾。能夠用行為療法,以及心理輔導加上藥物的輔佐,幫助他們成長並且融入社會,這才是最終的目標。
-
為什麼有些藥品健保會給付而有些則需要自費?
複製連結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之保險給付範圍涵蓋藥品;然而,為了落實合理資源配置及給付公平原則,以達到將有限資源用於民眾亟需要之急症或重症醫療服務,因此並非所有藥品都能由健保給付。
首先,「全民健康保險法」第51條,說明不列入保險給付範圍的項目,共計十二項1。舉例而言,2018年10月健保署宣布取消含葡萄糖胺成分(如:維骨力)之藥品的健保給付。由於此類藥品屬於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故依「全民健康保險法」第51條第4項規定取消給付。因此,若民眾想服用含葡萄糖胺成分之藥品時,則須自費購買。
藥品是否由健保給付,於「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中有詳細的規範。該標準第一章即為健保藥品收載原則,其中第11條2說明了可建議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給付之藥品,而第12條2則說明全民健康保險不予給付之藥品。舉例而言,根據該標準第12條第1項,本院用於治療雄性禿髮的藥品昇髮密碼養髮液,因非屬醫療所必需,因此民眾須自費購買。
另外,即使該藥品已列入健保給付,但若使用時未遵照該藥品之健保給付規定,也須自費使用。「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83條為藥品給付規定,其中詳細規範各藥品之給付情形3。舉例而言,本院用於消炎止痛的外用藥品「麻腫消凝膠」(每支含有消炎成分indomethacin 20克),其藥品給付規定為「外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軟膏,限不適合口服非類固醇抗發炎製劑之軟組織風濕症或關節炎病人使用,每月至多以處方40克為限」。因此,根據此藥品給付規定,當患者一個月需要該藥品3支(60克)時,2支(40克)可由健保給付,而第3支(20克)則須自費購買。
因此,在我國全民健康保險的藥品給付原則之下,民眾就醫時可能會遇到須要自費購買藥品的情形,若對於自費的情形有不了解之處,可再詢問醫療人員。
參考資料:
1. 全民健康保險法
2. 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
3.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藥品給付規定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E70D4F1BD029DC37&topn=3FC7D09599D25979
-
我在網路上有看到使用抗結核藥物時,建議併用維生素B6,但我的醫師沒有幫我開立,請問我需要自行去藥局購買來使用嗎?
複製連結
首先需要釐清的是自己使用的抗結核藥物的種類,當服用的藥物中含有isoniazid(以下簡稱INH)才可能需要補充維生素B6,而原因來自於INH導致的周邊神經炎,其常見的症狀為對稱性肢端麻木、無力或刺痛感,發生率與劑量有關。
目前所知INH造成周邊神經炎有多種成因,其中與維生素B6相關的成因主要有兩種:(1) INH的代謝物直接使維生素B6去活性化。(2) INH的代謝物抑制維生素B6活化所需的相關酵素。這兩種機制所產生的結果就是身體內活化的維生素B6缺乏,故服用INH時補充維生素B6可以降低周邊神經炎的發生機率及症狀。
但是並非所有服用INH的患者都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B6,實際上在常用劑量(5 mg/kg/day)下周邊神經炎的發生並不常見,所以一般不建議常規補充維生素B6。依據治療指引的建議,以下10種高風險族群,可以考慮給予維生素B6(10-50 mg/day)來預防INH引發的神經毒性: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營養不良、慢性肝病、酗酒、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末梢神經炎、懷孕、哺乳、使用高劑量INH(16-20 mg/kg/day)治療等。若是用於治療INH所誘導的周邊神經炎,則須提高維生素B6劑量至100-200 mg/day。
參考資料:
1. 結核病診治指引第六版
2. Richard H Drew. Isoniazid: An overview. In: UpToDate, Post TW (Ed), UpToDate, Waltham, MA. (Accessed on Feb. 08,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