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是現代社會所要面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它已造成全球疾病的社會經濟負擔。抗憂鬱藥是治療憂鬱症狀和情緒失調中最常用的處方簽,抗憂鬱藥使用範圍懬泛,除了精神病患者,也包含帶有憂鬱和焦慮症狀的慢性病人。因此,全世界每年有數百萬人服用抗憂鬱藥。但是,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從這種治療中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或痊癒,一半以上的憂鬱症患者對一線抗憂鬱藥的療效並無反應。所以,對臨床醫療而言,如何提高抗憂鬱藥的治療反應是重要與迫切。藉由動物模型的研究,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微生物、腸道和腦軸在憂鬱症有著密切的關係。
本研究的目標包括三個方面:
1. 首先,使用人類憂鬱症的臨床樣本來探索和驗證候選微生物群對抗憂鬱藥的治療反應和耐藥性。藉由細菌的功能性分析和代謝組學研究,探討腸道細菌的生物學功能。(第一二年主要目標)
2. 使用憂鬱症的臨床小鼠模型,研究抗憂鬱藥功效與腸道菌群之間的相互作用,並探討其串擾的潛在機制。
3. 使用藥理學研究,設計分析抗憂鬱藥賦形劑的化學特徵,並製備特定的益生元,以探索腸道菌群與活性藥物成分和賦形劑之間的相互作用,並可闡明多羥基化合物的作用和確定其抗憂鬱作用的潛力。
經由縝密的研究規劃,我們期望找到腸道菌群的功能和抗憂鬱藥物治療緩解憂鬱症狀的潛在機制,並且開發應用於臨床的宏基因組學分析的管道,設計結合遺傳信息和腸道菌群標誌物的篩查試劑盒,以預測治療反應,並確定有效的多羥基化合物的關鍵成分。藉由研究賦形劑和寡糖所獲得新穎的益生元,將可促進腸道細菌的生長,從而有利於良好的治療反應。我們深切期盼本研究成果,將最終提高對數百萬患有憂鬱症的人進行抗憂鬱治療的準確性。
下圖為研究追蹤流程,將會收集受試者之糞便檢體(了解腸道菌相)以及血液檢體(測量相關代謝體、基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