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際團隊亞洲雙相性情感疾患遺傳研究 (A-BIG-NET計畫)

 

躁鬱症又稱雙極性疾患,是一嚴重具高度遺傳性且多重因子的精神疾病,終生盛行率約在1-2%,而其基因變異仍待釐清。亞洲人種約佔全世界六成,但只有10%的基因研究參與者是亞裔,而不同族群的個體間存在程度不等的基因變異,納入亞洲人種對於全球的雙極性疾患的遺傳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大型研究樣本均來自於歐洲人種,其研究成果及新藥開發的進程難以應用於其他人種,將加劇不同族群間醫療發展的差距。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郭柏秀與多校共同組隊,透過A-BIG-NET計畫的完成,期望能聚焦於屬於亞洲族群的躁鬱症的基因變異與遺傳結構,有助於未來發展出更完善的治療方式。

 

這項A-BIG-NET計畫是亞洲首次的大型躁鬱症基因體研究,由麻省理工學院博德研究所和哈佛醫學院 (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的助理教授Hailiang Huang (同時為史坦利精神疾病研究中心的全球亞洲計畫主任)帶領,除了臺大郭教授團隊外,還包含維吉尼亞聯邦大學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精神與行為遺傳研究所主任Kenneth Kendler、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教授Peter Zandi共同組隊,獲得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院提供為期五年的研究獎助。此研究網絡包含印度國家精神健康和神經科學研究所、新加坡精神健康研究所、韓國大學醫學院、巴基斯坦等其他亞洲國家團隊。

 

計畫負責人之一的Hailiang Huang助理教授表示:「目前還没有任何針對亞洲群體大規模的躁鬱症基因體研究。我們因此冒著一個明顯可見的風險,即全球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將由於在精神遺傳學研究的代表性不足,而被排除在可能受益於創新治療的發展機會。」

 

計畫共同負責人郭柏秀教授表示:「台灣經常被排除在一些主要的國際組織和行動之外。我們很榮幸能參與這個躁鬱症的遺傳研究網絡,以強化資料的全球多樣性,並致力於增進我們對嚴重精神疾病的了解,長期來看減少可能的健康不平等。」郭教授同時也是臺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及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此計畫之台灣團隊將在台灣北中南等地區收案,由台灣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的陳錫中主任,與目前借調至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任職主任的陳為堅教授共同執行。

 

A-BIG-NET計畫將在東亞與南亞總計招募2萬7500名躁鬱症患者與1萬5000名健康對照者,並使用最新開發的測序技術來對基因體進行深度測序與廣泛的解碼。研究成果預期識別出亞洲族群中第一型躁鬱症相關的遺傳變異,並探討表現型與遺傳變異和環境危險因子間交互的關係。此外研究計畫也將和歐洲、非洲、拉丁美洲人種的精神疾病資料一同分析,進行跨譜系、跨疾病的比較,進一步了解嚴重精神疾病的分子機制。

 

A-BIG-NET

A-Big-Net 的研究網路,包含五個亞洲國家並致力於亞洲族群的躁鬱症研究。(Credit : Ricardo Job-Reese)

 

完整的報導內容請見連結: https://www.broadinstitute.org/news/first-large-genetic-study-bipolar-disorder-asian-populations-launches

 

█ 研究聯絡人: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

                                 A-BIG-NET計畫專員 劉穜彤

                                 電話:02-3366-8015

                                 手機:0972-100-829

                                 E-mail:angelaliou0910@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