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和他們(病人)一樣,過下去
但是,每次一想到他們,我忍不住會哭!
-林惠仁修女
吳佩蓉/專訪,文章轉載自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林惠仁修女小檔案
林惠仁修女,美國籍,1937年出生,1957年獲得美國護理師執照,同時加入Maryknoll修女協會,1965年來臺,學習中文、臺語,1967年至1970年間在南投霧社衛生所服務原住民。1974年回美國深造,取得紐約大學護理碩士、1976年獲得臺灣護理師執照,1976年至1983年任高雄天主教聖功醫院護理督導,1992年參與臺大醫院愛滋病防治工作,近年來並走訪桃園龜山監獄,為感染愛滋病毒的受刑人提供醫療及心理照護。
惠仁修女把每一名愛滋病人都稱做「朋友」,做他們溫暖的依靠;除了在臺大陪伴、照顧他們,也到監獄為愛滋受刑人送藥、服務。面對愛滋,沒有人不畏懼,這位天主的使者說:只有真愛,才能贏得愛滋戰爭。
如果因為照顧病人而感染了愛滋病,你將如何?這個不斷困擾、威脅醫護人員的問題,在惠仁修女面前,他沒有埋怨、憤怒,沒有恐懼,更不曾不平,甚至,也不講什麼大道理,她只是沈默地淌下淚來,沈靜地回答說:「我會和他們(病人)一樣,過下去!」「但是,每次一想到他們,我忍不住會哭!」
視病患為友 反對為他們套上道德枷鎖
惠仁修女的眼淚,其實是為了太多仍在暗處,面對世人歧視,而無奈、絕望得愛滋病人流的。在她的腦海中,愛滋病人的善良不比別人少,她想起,有位少年一接到血液檢驗通知單,獲知感染後,從此便親人、愛情、希望遠離,疾病、死亡、陰影進駐;病人唯一能領受的是,醫護人員溫暖的對待;他想死,又怕麻煩別人,於是,他選擇了不流血的方式上吊,還特別選在早晨八點。以免夜半的吊屍,驚嚇了值班的小護士……。
在「二十世紀黑死定」面前,沒有人能堅強得一無所懼,人性總顯得特別脆弱,人們毫不掩飾對愛滋的恐懼及排斥。惠仁修女說,這些嚴苛的道德觀,對感染者而言,是比HIV病毒更具殺傷力的懲罰。
一名自獲知愛兒感染後,從未現身的父親,在農曆過年前突然來到病床前,修女在門外祝福這難得的父子相會。不料,病患事後卻告訴她,父親是專門來責備他,怪他竟染上這種敗壞門風的疾病,讓家人為他蒙羞。修女說,這就是恐愛滋的「文化」,道德的枷鎖往往無情地套在疾病之上。
照顧愛滋病患,並不是吸引惠仁修女來臺灣的理由。出身於天主教家庭,惠仁修女兄弟在美國擔任牧師,她一心跟隨天主的腳步,1965年來臺時,她即選擇深入南投霧社,為了照顧需要,她即全心學習日語,方便和原住民溝通。但是,她始終相信,天主安排她來臺灣,就是為了和這裡的愛滋病人相遇。
醫護同仁因她感召 願拆心中的藩籬
1991年到臺大醫院,惠仁修女認識的第一個感染者,也就是教她認識愛滋病的「老師」--林先生。此後,她面對愛滋病人,第一個問題往往是:「我可以跟你學些什麼?而不是「你為什麼感染愛滋病?」這種尊重態度,使她很快獲得愛滋病患的信任和友誼。
她進入愛滋病房從來不穿隔離衣、不戴口罩或手套;只有一次,修女感冒了,她戴上口罩進病房,敏感的病人眼神中明顯多了幾分防備。他們問她,為何戴上口罩修女解釋,怕傳染給他們,病人立刻從戒備轉為關心,頻頻問修女:是否該吃藥了?一名病人隨手拿起櫻桃請修女吃,修女本來想拒絕,可是心中有一個聲音卻要她接受,她當場取下口罩,將櫻桃塞入嘴巴,說:「好朋友送的櫻桃,就是最好的感冒藥!」曾和修女共事多年的臺大醫院護理部督導楊麗瑟說,這個小故事鼓舞了許多因恐懼而排斥病患的醫護人員,從此拆除心中因畏懼而築起的藩籬。
惠仁修女習慣稱呼她照顧過的愛滋病人為「朋友」。所有層在臺大愛滋病房住過院的患者,修女都照顧過,她甚至領著病人到其他醫院探視新發病的患者,也帶著出院的病人及家屬辦活動、走出生活陰影。許多人出院後,仍舊和她保持聯絡;清晨半夜,她常接到患者想自殺的求援電話,它們往往難耐疾病和孤獨的折磨,企圖尋短,一聽到修女的聲音,他再溫柔的安撫下,他們又重拾勇氣,面對人生。
惠仁修女記得一名病患去世前,一直抓著她的手,說:「我好怕!」慌了手腳的修女只有拉著病人禱告,但病人沒有反應,她想到,臺灣人多半信奉觀世音菩薩,於是,她立即改口,為病人念起觀世音佛號來。接著她又找來一串佛珠,幫病人戴上。至今回想起病人去世時安詳的容顏,她微笑的說,有些人是講道「傳」福音,自己則是「做」福音,天主應該會諒解她的。
宣傳愛滋有手腕 還和醫師談交易
時任恩主公醫院院長周照芳指出,六十幾歲惠仁修女,看來像個樂觀的小女生,隨和、風趣,讓人樂於與她親近。但是,遇有醫護人員不願意碰愛滋病人時,也會來向她「打小報告」。惠仁修女有護理背景、又是外國人,經常有醫師在論文投稿前,請修女幫忙修改。這時修女和醫師們的「愛滋交易」就開始了,凡要改論文者,必須先交一篇「對愛滋病的認知與觀感」的文章,做為交換。讓修女改過論文的臺大外科醫師陸希平說,他在文章中坦白道出,自己過去排拒愛滋病人的心態,也因此,他和修女討論了很多關於愛滋病的問題,她的執著、真誠、投入,深深感動他的心靈。
認識惠仁修女十多年的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莊哲彥,則對修女在處理愛滋病方面的專業水準,十分佩服。修女僅常跟醫師的門診看病人,遇到需要輔導者,也會主動去找病人。院內每週五病例討論會,修女一定全程參與。他說,惠仁修女是少數可以和她討論病人用藥方式、劑量的人;因為看門診時間有限,雞尾酒療法繁複的服藥事項,多由修女代為解釋,足見她對愛滋病的了解程度。
五年前,惠仁修女更將交「朋友」的範圍,擴大到監獄受刑人。由於監所內缺乏治療愛滋病的專科醫師,修女常協助他們到臺大就醫,或將患者的資料帶回,與醫師討論後配藥,再帶到獄中,供患者服用。
在獲獎後,修女仍馬不停蹄地奔波在臺大醫院和龜山監獄之間,不過,獲獎年餘,修女仍感慨地說:國人對愛滋病人的照顧雖有進步,但在愛滋防治上仍缺乏認知;醫師們只注意上班時,嚴防道病患感染,卻不知下班後的私生活,才是最危險的時刻。修女婉拒了公開演講,她說,要把寶貴的時間,花在面對面的互動、溝通上,做真正「有效」的愛滋防治宣導。
真情真愛 始能戰勝愛滋病毒
天主教戒律嚴,對獻身天主的修女要求更嚴,惠仁修女卻是少數勇於挑戰禁忌的修女。由於從事愛滋病防治工作,修女經常和青少年討論性話題,她「大膽」詢問年輕的孩子:「做愛時,是否戴保險套?」讓年輕人尷尬得當場不知如何回答。誼光愛滋防治協會總幹事李大鵬說,惠仁修女既然選擇了愛滋病人,她自己就必須打破世俗的藩籬,負起宣導防治的使命;但是,貞潔的修女雖不言情,卻常深刻地告訴年輕人:性行為所象徵的,應該是人類最崇高的真情、真愛,她說,只有真愛的力量,才能消弭這場人類病毒的戰爭。
後記
惠仁修女已於2016年6月結束她在臺灣的任務,返回美國紐約州的瑪莉諾修女會定居,她告訴我們不是退休,而是必須回去照顧比她更老的修女(她說目前住在瑪莉諾修女會的修女平均年齡80歲),繼續奉獻真愛的力量。
1994.9林惠仁修女參加臺大醫院國際癌症與愛滋病研討會
臺大醫院護理部2016年歡送林惠仁修女返國
資料來源:
- 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個人醫療奉獻獎 林惠仁(http://www.hwe.org.tw/Html/WinnersPage?Id=303)
- 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再會啦,阿兜ㄚ林惠仁修女/ 張慈惠(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604/story_4.html)
線上影音:
- 【民視台灣學堂】這些人這些事: 為愛滋病人奉獻心力的林惠仁修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04s0cjuTA)
更多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