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不會為自己發聲,所以大人要為他們爭取權益。
-呂鴻基教授,臺灣兒童心臟學之父
許政榆╱專訪,文章轉載自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呂鴻基教授很喜歡小孩子,早早立定志向當小兒科醫師。那個年代治療先天性心臟病不容易,像開放性動脈導管(PDA)、法洛氏四重症等,也是到1940年代美國才有治療成功的案例。他在1957年自臺大醫學系畢業,1965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心臟病學,而臺大心臟外科教授洪啟仁早他兩年到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兩人陸續返臺後,由呂教授診斷、洪啟仁開刀,合力挽救許多寶貴生命。
號召社會捐款救命,救治近7500位先天性心臟病童
在50年前,開一次心臟手術至少要四萬元。呂教授發現,家屬無法負擔手術費時,選擇讓孩子「自動出院」。明明能治好的病,怎麼可以放棄?於是呂教授號召各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1971年成立「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起初以「一月救一心」每月募款四萬元為目標,隨著舉辦慈善音樂會、路跑活動募捐,迄今已救治將近7500位心臟病兒童,也推廣學生心臟病篩檢,受惠學童超過兩百萬人次。
呂教授說,1995年全民健保實施,許多病症陸續有健保可給付,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因而集中資源,協助患有特殊心臟疾病的兒童以及健保不給付的治療項目。呂教授並注意到家有心臟病兒的父母親承受諸多壓力,因此參與發起成立中華民國關懷心臟病童協會,關懷病童的家庭,支持他們勇敢走下去。
讓臺灣風濕性心臟病絕跡,愛學術也愛病人
臺灣1950~1980年代風濕性心臟病盛行,這是一種由風濕熱引發的後天性心臟病。呂教授研究風濕熱及風濕性心臟病,推動長期預防風濕熱之再發,風濕性心臟病終於在臺灣絕跡。世界衛生組織(WHO)聘請他出任專家委員會委員,參與制定「風濕熱暨風濕性心臟病診斷基準指引」,使臺灣在國際學術舞臺上博得目光。
呂教授愛學術,也愛病人。現任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執行長、臺大兒科教授王主科,曾是呂教授的學生,他推崇呂教授視病猶親,尤其關心小孩,有時擔憂病童狀況不好,甚至半夜跑到醫院探視。
趙亨學是先天性心臟病及唐氏症患者,從3、4個月大時就請呂教授診治。呂教授判斷若不動手術可能最多活一年,建議趙亨學赴國外開刀,並協助準備資料寄給國外醫師。順利手術返臺後,趙亨學定期到呂教授門診追蹤,現在已29歲,健康狀況良好。
還有58歲的李階宇,是風濕性心臟病患者。他9歲開始向呂教授求診,因家裡經濟狀況不好,呂教授幫忙籌措醫藥費。受呂醫師照顧至今整整50年,李階宇形容呂教授「照顧病人好像照顧自己兒子般」。
爭取兒童醫療權益,催生臺大兒童醫院
呂教授多次代表臺灣赴國際交流,看見英國、美國、莫斯科等皆設有兒童醫院,便積極與政府部門溝通、說明,經過30年的推動,以及許多醫師接棒,臺大兒童醫院終於在2014年誕生。
曾任臺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幾十年前還是小兒科住院醫師的時候,呂教授是小兒部主任。黃立民目睹呂教授為了兒童醫院奮力克服一關又一關的困難。他說,沒有呂教授,就沒有臺大兒童醫院。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呂教授關心兒童的整個健康福祉,不以促成臺大兒童醫院為滿足,正在為設置獨立的國家級兒童醫院奔走,並主張仿效國外,在國家層級有「國家兒童局」,認為如此方可實質保障兒童權益。
呂教授2000年自臺大醫院退休,受學生楊敏盛邀請,赴桃園敏盛醫院任院長六年;再受邀赴羅東聖母醫院,成為第一位「非神父」院長。歷經三次退休,90歲的他仍退而未休:每周四上午在臺大醫院開教學門診,固定出席每周一、五上午八點的晨會,每周五參加臺大兒童醫院心臟病討論會,每月最後一周的周三出席羅東聖母醫院病例討論會。精神奕奕、體力充沛,是「不知老之將至或已至」的寫照。
90高齡不停歇,繼續為兒童權益奔走
「照顧兒童讓他長大,可以發揮最大的潛能、替國家社會做事,這是我們小兒科醫師的目標。」一輩子致力提倡兒童權益,呂教授如今依舊呼籲政府重視。呂教授說,一般常說成年是18歲至20歲,根據功能性腦磁振造影,要到23歲或24歲才算真正成年。
根據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MDG),在1990至2015年間,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下降幅度須為66.7%。經過統計,已開發國家平均降幅60%,開發中國家54%,臺灣卻僅下降51%,連開發中國家都不如。呂教授說,近年夫妻離婚多,單親家庭、兒童虐待、青少年用藥等問題增加,身為臺灣的小兒科醫師,更應該跳出來呼籲政府重視兒童權益,包括投資兒童醫療、教育發展等面向。
學生稱他「Mission Impossible」,沒有做不到的事
呂教授在兒童心臟學耕耘超過60年,創下臺灣醫學史多項紀錄,包括做兒童心導管手術、心臟超音波檢查、心瓣膜及血管氣球整形術、建立正常新生兒心電圖標準等,為臨床兒科醫學奠定江山,桃李滿天下。學生們替他取了「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務)的綽號;因為學生們共同感覺呂教授做事很堅持,不接受失敗也不接受不可能,告訴他有這個那個困難,他還是反覆要求繼續做、繼續做。黃立民說,和呂教授共事因此會有壓力;但也因此呂教授想做的事雖然很多,絕大部分都能成功。
呂教授的大女兒呂如蕓觀察父親心中「掛念兒童和心臟病」,第一是病人、第二是小兒心臟科醫師。去年保生醫療奉獻獎頒給呂教授100萬元獎金,呂教授立即全數捐給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設立兒童心臟學研究獎金。呂如蕓說爸爸名下沒什麼財產,但對人慷慨,一生的時間、精力,幾乎都在為公眾謀福,為別人付出。
呂教授自己則說:「我做的都是應該做的,人生這樣比較有意義。我不在意金錢。」呂教授在熱心公益的家庭長大,他感謝父母親給予他充分的資源,供他順利大學畢業,也幸運地獲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博士後研究獎學金赴美留學。
虔誠天主教徒的他感謝上帝一路看顧,使他有機會替國家、替兒童做事。他還感謝已去世的第一任太太呵護三個孩子平安長大;感謝結婚19年的第二任太太家悉心照顧全家人。
呂教授從中學一年級起打網球到現在,他笑說,打網球的人據說會多活幾年。身為本屆醫療奉獻獎得主中最高齡的一位,呂教授將以他一貫的堅持陪伴更多兒童長大,體驗多采多姿的人生。
1975年呂鴻基教授召開記者會籌募心臟病兒童基金
1984年心臟病兒童基金會五屆第一次董監事暨工作聯席會
2000年小兒科呂鴻基教授迴診情形
2014年兒童醫院揭牌典禮(呂鴻基教授為右6)
資料來源:
- 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個人醫療奉獻獎 呂鴻基(http://www.hwe.org.tw/Html/WinnersPage?Id=367)
- 呂鴻基教授榮退紀念冊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及附設醫院小兒部編
- 呂鴻基 : 台灣兒童心臟學之父 / 林芝安著
影音資料:
- 【台灣演義】台灣兒童心臟學之父 呂鴻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hPvbJYSxJI)
- 【新聞觀測站】守護下一代健康! 兒童心臟學之父呂鴻基專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kqtwjGi7KQ)
- 《新聞思想啟》第21集-PART4 兒童心臟學之父呂鴻基 奔走30年催生台大兒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5jg9Pa3sI&t=491s)
更多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