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而能有機會從事醫療工作,是我們最大的福氣。
因為,這就是最直接、最實在的愛人和助人的事業。
我們能不珍惜、能不敬業嗎?
-韓良俊教授,台灣口腔顎面外科學先驅 : 韓良俊教授榮退專輯
詹建富/專訪,文章轉載自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韓良俊教授小檔案
韓良俊教授,1936年生於臺南市,臺大牙醫系畢業後,赴日取得日本大學齒學博士學位,歷任臺大牙醫系教授、主任及臺大牙科研究所所長。曾任衛生署牙醫諮詢委員會主委,曾擔任國家衛生所研究院「檳榔與口腔癌」研究小組召集人。
向檳榔宣戰的牙科硬漢
韓教授的辦公室裡,掛著一幅「良醫為憂國,忘為子孫謀;陋屋堆書裡,慨然論五洲。」書法;詩的作者就是他父親韓石泉的恩師明石真隆。韓教授從小目睹每天上門求診者兩、三百人,父親不眠不休幫人看病,夜半時分,病人急促的敲門聲,常吵醒家人。這樣的情景,使他在升大學時,毅然放棄嚮往的哲學系而從醫,並以父親恩師相贈的詩作,惕勵自己。
韓教授家中共十一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六,其中五兄弟都是醫師,因而在南臺灣贏得「一門醫傑」美譽,而他與韓良誠昆仲,一北一南,也傳為杏林佳話。在過去行醫四十年中,韓良俊說,他們兄弟最感佩的是,父親視病猶親的言教與身教,以及他在日本留學時,千葉大學口腔外科教授佐藤伊吉所說,「臨床上,病人是最重要老師」,因此,他念茲在茲的是,如何瞭解病人的感受。
臺大退休員工陳標卿說,口腔癌患者常來自中下階層,韓教授對病患解釋病情極為詳細,完全沒有大教授的架子,問診細心、親切;冬天裡,他擔心自己雙手冰冷,為病人下顎觸診時會讓病人不舒服,他會先將雙手搓熱,後來還在診間裝了烘手機,讓病人感觸到的不止是他暖烘烘的手,還有暖烘烘的心腸。
韓教授對待病人和顏悅色,但是,對口腔手術絲毫不馬虎。與韓教授共事三十年、臺大牙科教授郭英雄說,韓教授慢工出細活,常常為了怎麼縫傷口才平整,一再琢磨,因此手術常比預定時間長。不論大小手術,他總在開刀前一晚先去探視病人,研讀相關報告,早年甚至還一邊開刀、一邊翻看教科書,連住院醫師看了在一旁竊笑,但也看出韓教授手術過程毫不鬆懈地執著。
對於自己開刀速度慢,韓教授常引用日本口腔外科權威教授中村平藏的告誡:「手術與其拙速,不如巧遲。」意思是,手術與其做得快、技術差,不如做慢些,技術好一點,也有助病人的預後。臺大牙科醫師陳信銘說,韓教授強調病人不能當醫師的實驗品,每一次手術無法重來,因此,絕不能抱持自大、傲慢的心態行醫。
執業四十年,最讓韓教授憂心的是口腔癌發生率越來越高。國內檳榔消費人口已由藍領擴及白領階層,年紀也越來越輕,「檳榔族」少說三百萬人,一年買檳榔的花費達一千四百多億,足可興建一條高速公路;而全臺每年死於口腔癌者逾一千三百人,常有病患因長年嚼檳榔而得了口腔癌,卻向醫師抱怨;怎麼不早點提醒:他嚼檳榔有害?這種悲劇,總是重複在醫院不停上演。
檳榔不止危害國人健康,山坡地種植檳榔,也不利於水土保持,一年水源流失量相當於一座石門水庫。韓教授說,長久以來,政府對檳榔問題採取放任態度,所謂不鼓勵、不輔導和不禁止的「三不政策」。種植檳榔有利可圖,因而很快成為臺灣第二大農作物。而「檳榔西施」衍生的色情文化和社會道德價值觀的破壞,讓他無法再坐視,因而提出「檳榔亡國論」;開始研究檳榔添加物與口腔癌關聯性,並於民國八十五年起,和中國民國防癌協會、衛生署合作,宣導檳榔危害,不斷地上電視、廣告的叩應節目,有時親自下鄉,與業者、鄉民對話,南北奔波演講。
由於不少黑道插足檳榔販售,對反檳榔不遺餘力的韓教授自然心生不滿;但他無畏於業者的暴力恐嚇,民國1997年,由南海文教基金會出資播出的電視廣告,以檳榔致癌的血淋淋照片及種檳榔引發土石流的畫面,希望喚醒國人對檳榔說「不!」;頓時檳榔生意大幅下滑,近萬名業者因而北上陳情。當大隊人馬經過臺大醫院時,有人以擴音器叫罵,要韓醫師「有膽出來!」但這些威脅都不曾動搖韓教授「反檳榔救國」決心。
除了率先推動拒嚼檳榔、著書宣導檳榔的危害,他也率先在臺大開設「檳榔學導論」,並首開「口腔檳榔病特別門診」,結合官方與民間力量,共同防治口腔癌。
解決許多身心障礙兒「有口難言、無處就醫」的煩惱
韓教授在反檳榔問題上,表現了他的專業良心和愛鄉土、愛社會的情操,他在創立身心障礙者牙科門診上,則表現了作為醫者的體貼和憐憫。1988年,他在臺大牙科主任任內,突破該院編制及預算限制,與蘇宣銘、黃桂芳等醫療團隊首開鎮靜麻醉口腔治療,至今受惠的身心障礙者數以千計。
韓教授說,腦性麻痺、自閉癥、智障或唐氏癥等身心障礙兒,在先天限制下,不易與外界溝通,常轉而以「吃」求得生活中的滿足,家長也常以滿足他們的口腹之慾表達對孩子的溺愛,因而導致這些障礙兒牙疾叢生,滿口蛀牙,有些甚至痛到以頭撞牆。蘇宣銘也說,這類孩童容易焦慮、躁動,又無法與牙醫師配合,一不小心就會被器械弄傷,不少基層牙醫都視看這些病人為畏途;轉到大醫院收治,也常需大費周章,小毛病即送開刀房,每次起碼住院三天,更讓這些病兒怕看牙科。
於是,韓、蘇兩人積極籌辦在門診施以鎮靜麻醉,即進行牙科治療,當天即可解決病兒的看牙之苦。家中十五歲智障兒的林太太感受最深,她說,女兒長期吃藥,牙齒蛀得厲害,好不容易教她學會刷牙,又因手腳不靈活,無法刷乾淨,遇有牙痛即哭鬧不休;最麻煩的是,妹妹到了牙科診所,好說歹說,根本不肯上治療椅。智障會家長總會也表示,許多病兒為了治療牙齒,即使只拔顆蛀牙,也像「上戰場」一般,必須五花大綁,才能施治,最後大家都搞得筋疲力竭;有了鎮靜麻醉門診,才「解除警報」,家長也放心不少。
臺北市牙科開業醫師王茂生和蔣金玉都指出,當時韓教授從寫計劃、執行鎮靜麻醉門診,解決許多身心障礙兒「有口難言、無處就醫」的煩惱。甚至他還自掏腰包、添購治療儀器,對弱勢團體的照顧,樹立醫界愛心的典範。
韓教授自臺大退休後,在家蒔花種草之餘,仍不忘提筆針砭時事;也無法忘情臨床工作,依然在臺大看診,為催生臺大口腔醫學院而努力不懈。他在白袍上別了一枚「拒嚼檳榔」的徽章,他說,有生之年,自己都要為推動全民拒嚼檳榔而努力,當個全職的義工。
1999向檳榔說不韓良俊教授於戶外演講
韓良俊教授協助拍製公益短片榮獲署長張博雅頒贈獎牌
2011年牙科部特殊需求照護門診開幕揭牌
韓良俊教授巡迴義診
2008年牙醫專業學院揭牌(韓教授為前右4)
資料來源:
- 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特殊貢獻獎 韓良俊教授(http://www.hwe.org.tw/Html/WinnersPage?Id=107)
- 台灣口腔顎面外科學先驅 : 韓良俊敎授榮退專輯 / 韓良俊敎授榮退編輯委員會編
影音資源:
【公視台語台】臺灣口腔癌防治之父 韓良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15_6HdxJQ)
更多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