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
-黃瑞仁教授
文章轉載自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記者鄒尚謙‧李樹人╱專訪 記者陳正興╱攝影 圖╱黃瑞仁提供
燦爛歲月獻給雲林 醫療沙漠灌溉成良田
今年七月底,黃瑞仁在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的院長任期屆滿,返回總院。18年前,黃瑞仁以曾是臺大醫學院最年輕內科副教授之姿,「下放」雲林,出任雲林分院副院長。那時他才44歲。副院長六年、院長六年,黃瑞仁將生命中最燦爛的歲月貢獻給了中南部鄉親,將雲林這片醫療沙漠灌溉成青翠良田,還奇蹟似的,培育出雲林分院這朵欣欣向榮的玫瑰。
黃瑞仁教授小檔案
年 齡62歲
出生地 嘉義市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EMBA)
現職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中華民國重癥醫學會理事長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主任
經歷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副院長
臺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
臺灣大學雲林分部籌備小組召集人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
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
主要事蹟
●成立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完成雲林首例心導管治療。
●首創「先開刀再找床」制度,使雲林分院重大外傷醫療量能最大化。
玫瑰花瓣上,種種成績爭奇鬥豔:外傷的、神經醫學的、罕見疾病的等,有八大中心;急重癥病人送至醫院,沒有病床也可以先開刀的創舉;遠距離看診等科技應用;區域聯防的創意;安寧療護等觀念的引進;連正子掃描、微創機械手臂也到位。黃瑞仁在雲林分院走出一條獨特且成功的路。
輪調雲林才能升等,滿期「十個有九個回臺北」
雲林分院就是以前的署立雲林醫院。署立醫院時期,因為缺乏醫療資源、醫師不斷流失,竟然「每天有25部遊覽車一早載了雲林病患去林口長庚醫院看病」,難堪的雲林人滿腹辛酸。臺大醫院接手之初,其實雲林人並不看好,他們不相信臺大醫師肯留在窮鄉僻壤的雲林。確實,為幫忙緩解雲林分院的醫師荒,臺大總院那時對升等主治醫師的資格有必須「輪調雲林分院、支援兩年」的規定,年輕醫師無奈,便當做是服兵役,熬滿期限「十個有九個跑回臺北」。
黃瑞仁自己,其實也有過掙扎。他是國內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療及研究先驅,早在1995年遠赴日本北九州市小倉記念病院,跟隨國際心導管權威延吉正清教授學習「循環器科介入性心臟學」。
半年後回國,在時任內科部主任李源德教授的指導下,設立緊急心導管治療團隊,成為臺灣醫界急性心肌梗塞治療的先鋒,拯救眾多急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等急重癥患者。
署立雲林醫院2004年改制為臺大雲林分院,總院院長林芳郁即邀黃瑞仁去當副院長。黃瑞仁專精心臟內科,44歲又正值行醫的黃金階段,他不確定自己能否義無反顧地至偏鄉開疆闢土,且醫術有用武之地。
他找妻子討論。最後卻是因雲林貧瘠的醫療環境,令夫妻倆取得「去」的共識。黃瑞仁說,自己母親是嘉義人,55歲就因胃癌去世,妻子也是嘉義人,瞭解雲嘉地區的醫療困境,贊成他至雲林分院貢獻一己之力。
偏鄉開疆闢土,一間心導管室一年執行千例
事實上,黃瑞仁2004年10月到任前,雲林分院已有一臺最新型的心導管儀器。黃瑞仁一到任就開了門診,11月15日臺灣大學校慶日開始心導管檢查,隔天就安排兩臺心臟手術。同年年底,12月1日執行第一例急性心肌梗塞緊急心導管治療,從此全年無休,直到現在。以2021年為例,雲林分院一間心導管室執行一千一百例心臟冠狀動脈手術,與臺大總院三間心導管室一千五百例相較,毫不遜色。今年第二間心導管室已開始服務病人。
包括黃瑞仁在內,雲林分院心臟醫療團隊有19位醫師,分別為心臟內科13名、心臟外科4名、小兒心臟科專科2名,這哪裡是十多年前能想像的?
心臟醫療團隊浩大的陣容,反映了黃瑞仁在「人才」上的努力。黃瑞仁對於「人才」,有育才、愛才、留才的「三才」理論。他2004年擔任雲林分院副院長,六年後任滿回臺北;2016年再回雲林,出任雲林分院第五任院長。院長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設法提高同仁對於醫院的向心力,為三才打地基。
取消無助留才的「禁博令」,強調育才、愛才、留才
黃瑞仁對「人才」特別著力,是有背景的。原來,臺大接手雲林分院初期雖然有輪調制,但不少來支援的醫師既然志不在雲林,便也心不在雲林。此外,部分醫師藉這兩年輪調期攻讀博士班,禮拜五要回臺北上課,增添醫院管理上更多難題。院方被迫祭出「禁博令」:凡雲林分院醫師不可讀博士班,就算考上,也必須辦理休學。禁博令表面上解決了難題,實則無助於「留才」。
黃瑞仁任院長後,斷然取消禁博令。他改弦更張,鼓勵醫師攻讀博士班,考取之後,可以留職留薪兩年到臺北進修,毋須值班,只需每周在雲林看一節門診,維持臨床敏感度。
「價值感、幸福感、榮譽感」是黃瑞仁的管理宗旨,全力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讓醫師能夠在雲林分院找到行醫的價值 、找到家庭生活的幸福感,以及榮譽感。雲林分院因此積極發展特色醫療,相繼成立外傷中心、婦幼醫學中心、國際醫療中心、遠距醫療中心、急重癥醫學中心、神經醫學中心、罕見疾病中心、胸腔醫學中心、精準醫學中心,水準相當於醫學中心等級。
黃瑞仁重視團隊合作,強調醫療團隊在進行任何處置前,必須放棄本位主義,以病人為中心,而不是以醫師為中心。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什麼治療對病人最有利。
給年輕醫師發揮空間,生殖醫學中心孕育上百生命
黃瑞仁津津樂道「生殖醫學中心」的成立經過:專長於生殖醫學的醫師楊博凱到雲林分院報到,沒多久提案指出,當地亟待不孕治療的夫妻眾多,希望規畫生殖醫療團隊,要求院方提供八百萬元預算購買儀器,他則負責招募培訓胚胎師、遺傳諮詢師等專業人才。
回想起年輕醫師的毛遂自薦,黃瑞仁仍記憶深刻。他說:「我第一個念頭是這位第一年主治醫師口氣挺大的。」但他欣賞楊博凱的志氣與勇氣,同意提撥預算,成立生殖醫學中心。
不過,黃瑞仁也給了一道難題,那就是「要做到有成功案例,才可以回臺北。」楊博凱一口答應,更豪氣的說:「我可以來這裡兩年,時間到就回臺北,但我覺得不該如此,應為雲林分院做些什麼。」
在院方支持下,楊博凱率領的不孕治療團隊成功孕育試管嬰兒,後來國家推出鼓勵生育政策,雲林分院搭上順風車,至今累計已有將近一百名寶寶順利誕生。黃瑞仁說:「大家都唱衰臺灣的年輕人,但我看見臺灣年輕人的力量與勇氣。」
首創「先開刀再找床」,守護急重癥,減少死亡憾事
在雲林深耕十多年,黃瑞仁最引以為傲的是首創「先開刀再找床」措施。
黃瑞仁說,雲林分院為雲林唯一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加護病房每天滿床。嚴重外傷病人必須立即送開刀房,此時便面臨「加護病房沒床、外科醫師不敢開刀」等困境。急重癥病患被迫轉院,有些在轉院途中或後送途中不幸死亡。
黃瑞仁與馬惠明醫師(現接任雲林分院院長)討論後,研擬「先開刀再找床」。方法是每天傍晚盤點加護病房內病情穩定、可轉至一般病房的病人,若當晚收治急重病患必須緊急開刀,就將病情相對穩定的ICU病人移至恢復室,以空出床位。
黃瑞仁指出,此制度為全臺首創,靠的是急診同仁團隊的運作,「護理快速反應小組」(RRT)扮演關鍵角色。創始之初,部分急診醫師在PPT網站批評責難,但黃瑞仁堅持到底。「先開刀再找床」2016年上路,至2021年底,送來雲林分院急診的重大外傷病人共計開立185 床次,締造「零轉出」紀錄。
六年院長任期內,雲林分院贏得24座獎座
對內,黃瑞仁規畫成立八個醫療中心,對外則是屢屢獲獎。在他六年院長任期內,雲林分院共贏得24座獎座,包括政府服務獎、國家品質認證標章、國家醫療品質獎,2018年榮獲全國區域醫院唯一特優機構,成為中臺灣排名首位的區域醫院。
黃瑞仁深諳適才適所的管理心法,積極鼓勵留任的同仁出國進修,迄今已以公費贊助多名醫師到日本、歐美學習最新的醫療技術。學成歸國後,若要添購新型醫療設備,黃瑞仁更全力協助。他說:「只要有心要做,我就全力支持,端看你能做多好、走多遠。」
黃瑞仁謙稱自己「只會編列預算」,但他對於年輕醫師的鼎力支持,正是讓雲林分院留任醫師逐年上升的關鍵。今年8月1日雲林分院共有35名新到任主治醫師,但兩年期滿要回臺北總院的醫師卻只有八人。「在雲林分院的醫師絕不會龍困淺灘,」黃瑞仁自豪地說,現在年輕醫師也會考慮來雲林工作了。臺大醫療體系如何留住人才,雲林分院提供了多元的可能性。
雲林分院改變了雲林,黃瑞仁看見雲林也改變了臺大人。他以「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期勉所有醫師,歡迎他們來到臺大醫院雲林分院,不僅是為了工作謀生,而是找到人生的意義。
正因領導能力傑出,2021年,黃瑞仁榮獲中小企業總經理類「第39屆國家傑出經理人獎」,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醫療機構專業經理人。今年(2022年)則獲頒衛福部傑出公務人員三等專業獎章。
「在雲林這十幾年,讓我找到行醫價值。」對於獲得醫療奉獻獎,黃瑞仁說,這是無數同仁的無私奉獻,他僅只是代表領獎,「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
2004年雲林分院心血管第一例
2004年雲林分院心臟血管中心成立
2018年雲林分院國際醫療布吉納法索
2022年雲林分院主管成長營一級主管合照
2022年 黃瑞仁教授榮獲醫療奉獻獎
資料來源:
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個人醫療奉獻獎 黃瑞仁教授(http://www.hwe.org.tw/Html/WinnersPage?Id=378)
線上影音:
1.弭平「急重難罕」城鄉差距 黃瑞仁翻轉雲林|TVBS新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2gIgVD7Az0)
2.一群人讓這裡更美好 雲林改變台大(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kDbIkWwlI)
更多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