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為生命增添歲月,復健為歲月增添生命。
-連倚南教授
黃文彥∕專訪,文章轉載自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其實,剛開始,我的夢沒有那麼大,只想把工作做好。」這是今年醫療奉獻獎得主,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連倚南初次聽到他獲獎的反應。
復健醫學 是他串起點線面
「只想把工作做好」,短短七個字,就讓連教授花了40多年,將臺灣復健醫學從點、線、面,發展成今天近一千名復健專科醫師的規模。
連教授這個名字,就是臺灣復健醫學的代名詞;連教授的人生,就是臺灣復健醫學的歷史。
46年前,連教授跟著素有「臺灣肝病之父」的宋瑞樓教授研究消化系統,黃疸更是他在住院醫師的研究主題之一;復健醫學對於當時的臺灣醫界,甚至連教授本人幾乎是未知的陌生領域。
接受挑戰 是一推一拉機緣
「進入復健這個領域,完全是一推一拉的結果。」連教授口中的「一推一拉」,指的是當年臺大醫院院長邱仕榮與內科主任蔡錫琴。1966年,連教授完成總住院醫師訓練,迫切需要專任醫師的職位,剛好臺大復健部提供缺額,又可出國進修;在這樣的機緣下,連教授接受邱院長與蔡主任的推薦,從此與復健醫學結緣。
在那個復健尚未成為專科的年代,連教授堪稱是臺灣復健醫學的拓荒者。許多人認為連教授能由內科轉任復健科,是具有先見之明的決定,但他卻認為這一切都是機緣。與多數人一樣,面對未知領域總會害怕、驚惶,連教授說,「在老師的推薦下,這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但我甚至不知道去墾荒的是不是一畝良田?」
像頭水牛 一步一腳印墾荒
儘管不知是否能開花結果,連教授就像一頭臺灣水牛,一步一腳印默默墾荒。他的學生,同時也是臺大醫院副院長王亭貴表示,最佩服的就是老師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精神。
臺大復健部坐落於臺北市公園路,1966年時是一棟兩層樓高的樓房。連教授從美國留學返國後,在復健部原主任離職的情況下,正式接掌臺大復健部,並著手規畫今日的復健大樓。
培育人才 讓他最有成就感
臺大復健部草創之初,除主任外,僅有一名主治醫師。連教授回憶表示,當時不僅臺大復健部醫師缺乏,甚至全臺各醫院也鬧人才荒。他說,一路走來,最困難也最有成就的是,培訓復健醫療團隊所需的各種專業人才。
連教授的學生,臺大醫院復健科醫師賴金鑫表示,老師雖然不是國內第一位投入復健醫學領域的人,但卻是讓臺灣復健醫學得以成長茁壯的人。賴金鑫說,早期臺灣復健醫學仍侷限於小兒麻痺病患的復健治療,在老師的堅持下,復健領域才開始拓展至中風病患、心肺復健及運動復健,才有今日的規模。
犧牲假日 建立全臺醫療網
另外,為培訓國內復健人才,連教授親自至高雄醫學大學、臺南成功大學、花蓮慈濟大學等校,開設復健醫學課程。賴金鑫回憶表示,老師在那個沒有高鐵的時代,甚至犧牲自己假日,搭車往返南北各校開課,只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全臺復健醫療網。
提攜後進 長年來不遺餘力
正因為如此,現今各醫院的復健科醫師,幾乎都是連教授一手培訓出來的徒子徒孫。包含成大醫院復健部前主任洪章仁、桃園長庚醫院院長黃美涓、新光醫院復健部主任謝霖芬等,都得尊稱連教授一聲老師。
王亭貴說,臺灣復健醫學能小有成就,甚至吸引鄰近各國醫師前來學習,一切都是平均發展的結果;全臺沒有一家醫院獨大,人才與資源發展平均,都得歸功連教授不辭辛勞協助各院培訓人才。
徒子徒孫 敬佩他身教言教
連教授不僅是醫者,更像師者。對於這些徒子徒孫來說,最佩服老師的身教與言教。
問起王亭貴當年跟隨連老師習醫的往事,王亭貴僅說「嚴格」。王亭貴說,老師的嚴格是出了名,如果沒有學生被罵過,還真的是怪事,被誇獎恐怕必須祖上積德。
教學認真 學生們滿懷感激
王亭貴認為,連教授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教學的態度與堅持。他說,老師兩小時的課往往會上3、4小時,教學回診一路從上午11點到下午2點,學生都已經飢腸轆轆,老師仍滔滔不絕,字字氣納丹田。
但對於這位嚴師,學生心中卻是滿懷感激。謝霖芬說,當年有幸出國進修,甚至到新光醫院任職,都是因為老師的大力推薦。王亭貴也說,第一篇發表論文是老師指導,第一個研究計畫是老師當主持人,甚至申請第一件儀器也是老師爭取的。賴金鑫也說,當年有幸獲得十大傑出青年,也是因為老師大力推薦的結果。
最大志趣 當伯樂養千里馬
「我最大的志趣是想當伯樂,那養千里馬的伯樂;希望畢生培養成千上萬的千里馬,復健醫學的千里馬。」這是臺大復健部50周年慶,連教授發表演說中的一段話。看著臺灣復健醫學從無到有,茁壯成長,連教授說,「我的美夢已經成真」。
再獲殊榮 歸功全醫療團隊
連教授曾於39歲時,因投入臺灣復健醫學,當選十大傑出青年。連教授說,十大傑出青年是給個人的肯定,但醫療奉獻獎則是對40年來所有復健醫療團隊的肯定,沒有後輩的投入,臺灣復健醫療網無法如此茁壯,「我只是代表全臺復健團隊領獎而已」。
退而不休 仍在各醫院兼課
連教授2000年從臺大退休後,至今仍在臺大、國泰、新光、慈濟等醫院兼課,連教授教授復健醫學教育基金會也於該年成立,持續鼓勵國內復健醫學教育,也提供獎助學金,讓各國醫師能來臺灣學習復健。
連教授的辦公室,坐落於臺大復健部四樓的角落。在這個當初自己一手規畫的復健大樓中,古色古香的木製屏風與辦公桌椅,都是當年胼手胝足奮鬥留下的。「醫學為生命增添歲月,復健為歲月增添生命。」這是連教授對復健醫學的注解,他在這間辦公室一待就是40年,醫師的白袍仍高掛在辦公室一隅,以行動奉獻臺灣復健醫學。
1984年連倚南教授於復健科治療工作教學情形
2009年復健部主治醫師合影(連倚南教授為前右1)
2021年連倚南教授(第2排左5)與復健部同仁合影
資料來源:
- 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特殊貢獻獎 連倚南(http://www.hwe.org.tw/Html/WinnersPage?Id=250)
- 台灣復健醫學之父:連倚南敎授臺大醫學院榮退專輯 / 連倚南敎授榮退歡送籌備會
線上影音:
- 連倚南教授88歲辭世 緬懷台灣復健醫學之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WoikDxT3g)
更多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