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23年09月_葉寶專醫師

 

 

只要有我在的一天,巡迴醫療我一定會撐下去,讓病人重回社區安頓。

 

-葉寶專醫師

 

 

陳雅玲/專訪,文章轉載自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棄高薪返鄉 推動醫療升級

葉寶專醫師初到雲林署立醫院時,雲林縣只有兩個地方有精神科醫師,斗六兩位,虎尾一位。三位醫師要撐起整個雲林縣七十多萬的人口、兩三千名精神疾病患,可以想見精神醫療資源如何貧瘠,他記得當時病患天還沒亮就到醫院排隊,醫師清晨6點半已經開始看診。

不僅醫療資源匱乏,民眾對於精神疾病的認識也十分不足,葉醫師說,「一般病人會和醫師結盟,因為他要對抗這個疾病;精神病患不一樣,反而會和精神疾病結盟,或者被疾病綁架,所以他們沒有病識感,不會來就醫。」

在那個年代,因為對精神疾病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汙名化非常嚴重,他記得曾有一位病患初診時告訴他,「我在醫院外猶豫了三年才敢走進來。」但還有許多精神疾病病患不知道自己生病了,家人也不了解狀況,害怕鄰里的指指點點,而將病患關在家裡,甚至放棄他們,讓他們在街頭自生自滅。

 

深入社區 主動尋找病患

幸運一點可以就醫的病患,往往也因為雲林縣的精神醫療資源缺乏,必須翻山越嶺到外縣市的療養院去求醫,甚至求助龍發堂等民俗醫療。求神問卜等各種非正規的醫療方式不說,花了大把金錢卻徒勞無功,種種資源不足的苦,促使葉醫師日後以醫院為出發點,走進社區、走進人群,讓那些曾經因為疾病而不被旁人了解的精神病患,能獲得妥善的照顧。

葉醫師和他的團隊看到雲林縣對於精神醫療的需求,再加上當時得到政府通過精神醫療法、全民健保等所撥下的經費,讓他們得以在1995年興建急性病房50床, 2001年慢性病房110床,篳路藍縷、從無到有的建立雲林精神醫療網,希望能牢牢地接住那些因為疾病而被排除在社會之外的病人。

 

居家訪視 病患不漏接

除了硬體設施的成立,葉醫師知道還有很多病患走不進醫院,他和醫療團隊把觸角深入社區,和衛生局合作,開始居家訪視,尋找疑似未就醫的精神病病患。他還記得曾經為了尋找一名病患,與醫療團隊在巷弄裡迷了路,突然遇見一路過民眾,向其打探病患訊息,那人卻只回「他死了」就快步離去,後來找到病患家中,才知那路過民眾就是病患,只是他不願意就醫,才謊稱「他死了」。

葉醫師很清楚,像這樣的病患不計其數,因此,只要家屬提出需求或是公衛護士通報,葉醫師就會開著自己的車載著護理師、社工到病患家裡探視,希望不要漏掉任何一個需要就醫的人。

儘管有了病房、居家訪視,但雲林縣幅員廣大,居家訪視只能以醫院為中心,訪視鄰近鄉鎮,沿海偏鄉的病患在雲林就像被遺忘了一般。

葉醫師曾在急診遇到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年男性精神科病患,和他媽媽一起從沿海坐計程車過來。「我問他媽媽花費了多少錢,她說七千塊。我問計程車司機『這個錢你也收得下?』(那時候從沿海坐計程車來到這邊大概一千塊左右),司機說因為我還要負責把他綁過來。」

 

推動巡迴醫療 縮短就醫路

當時的雲林,交通不便,從沿海鄉鎮到斗六就醫,公車的班次不多,轉乘到醫院相當不便,更何況是病症較為嚴重的病患,很難安穩地搭車到醫院來。葉醫師從病患身上看到沿海地區礙於交通而無法穩定就醫的困境,甚至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於是與醫療團隊和衛生局合作,2000年開辦巡迴醫療。

巡迴醫療駐點一開始是設在臺西鄉,但巡迴不久就因當時的負責醫師離職,導致臺西醫療點中斷。葉醫師並未放棄,他跑去找當時的衛生局長,希望能再重啟巡迴醫療,增設水林、東勢這兩個點,照顧沿海的民眾。

當時的衛生局長非常猶豫,因為前次臺西的經驗讓他擔心可能半途而廢。葉醫師說,「我跟他說,只要我在的一天,一定會撐下去,巡迴醫療絕對不再中斷。」這一撐,就撐到了現在,一直到現在,他每隔兩周就到水林鄉巡迴醫療。

巡迴醫療一開始門可羅雀,一整個上午等不到幾位病患,後來病患逐漸成長,現在大約有一百人次,不必跨區就醫。沿海病患有了固定門診和規律用藥,病情終於有了好轉的契機,回歸社會的情況也改善很多。

 

協助弱勢 成立康復之友會

除了醫療資源給予外,葉醫師的醫療團隊也和衛生局合作,每年舉辦家屬座談會,替病友的家屬、當地的公衛護士、警消人員上課,告訴他們什麼是精神疾病、要怎麼跟精神疾病病患溝通、有什麼資源可以申請等,給予病患周遭的力量支持,並藉此消除一般民眾對於精神疾病的誤解和歧視。

雲林縣經濟弱勢的家庭較多,葉醫師常發現病患的家中經濟狀況惡劣,醫療團隊常需要自掏腰包幫助病人。後來他成立了康復之友協會,以組織的方式向大眾募款,幫助病友解決緊急的經濟狀況,儘管力量有限,但能做多少就盡力而為,因為在偏鄉當一位精神科醫師,往往面對的不只是眼前的病患,還有許多病患所處的經濟與社會的弱勢結構。

 

最大願望 助病患回歸社會

葉醫師也長期擔任雲林縣中小學的諮詢醫師,如果學校發現有特殊問題的學生,就會透過他做專業的心理輔導、提供協助,讓學生能得到適當的幫助,甚至預防可能的精神疾病發生。

他也和衛生署合作美沙冬替代療法方案的籌畫,面對比病患更複雜的藥癮者,雖然總有一些緊急狀況發生,如警察埋伏逮人、藥癮者在醫院交換資訊等,面對這些棘手的狀況,他和醫療團隊一邊檢討一邊修正。

葉醫師和他的團隊,以一步一腳印的方式,奠定雲林縣的精神醫療網,建立門診、急性、慢性病房、日間病房、居家治療、巡迴醫療等,他最感謝的是醫療團隊的支持,他說,若沒有醫療團隊的支持,單靠一人力量是很難完成這艱鉅任務。

默默在雲林耕耘多年,對葉醫師來說,看見病患逐漸穩定就是最大的安慰,最大的願望是幫助病患重回社會。多年來醫療團隊成員來來去去,他靠著這分堅持與對病患的承諾,仍在精神科團隊裡默默地守護著病人,讓雲林的精神醫療網越來越密,不再讓任何病友從這張網裡掉下去。

 

葉寶專醫師看診剪影

 

臺大精神科巡迴醫療「巡迴醫療尋回愛」成果展

 

葉寶專(左4)教授榮獲第28屆醫療奉獻獎

 

葉寶專醫師惠賜本次主題「以生命影響生命」墨寶

 

資料來源:

  1. 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個人醫療奉獻獎 葉寶專(http://www.hwe.org.tw/Html/WinnersPage?Id=345)

影音資料:

【成大110傑出校友】醫學系78級葉寶專:利他,共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eUGTkXvJg)

 

更多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