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斷地要有理想,日日求新,探究真理是沒有退休年齡的。
-連文彬教授,連文彬教授榮退紀念特輯
楊雅棠、李樹人/專訪,文章轉載自財團法人厚生文教基金會
「很多老病人看我的門診已經三、四十年,每個月見一兩次面,就像老朋友開心相聚,有些甚至邀我一起唱日本情歌。」高齡的連教授醫師,可能是全國醫學中心年紀最大的看診醫師,他有個「老」病人,已經100多歲,「老老相顧」可說臺灣醫界奇蹟。連教授執業逾一甲子,持續投入心臟研究領域,尤其是心臟電氣生理學和風濕性心臟病等研究,被譽為臺灣先驅,他用心傳承,培育出多位心臟科傑出人才。
長達11年 任前總統李登輝「御醫」
連教授曾為前總統李登輝的「御醫」,他說,「這是我最榮幸的一個時期。」從1988年到民國2000年,擔任李前總統的醫療小組召集人時間長達11年之久。在卸除召集人一職時,獲頒勳章證書。
連教授談到年輕時,和李前總統全球跑透透,陪同外交行程時,眼神充滿著驕傲。他說,曾造訪過中南美洲、非洲等許多國家,許多同學羨慕他可以「世界到處跑」,但實際上責任重大。
連教授說,李前總統健康狀況屬於機密,不能對外發言,他身為醫療團隊之首,需一肩扛起所有責任,壓力沉重,如履薄冰。雖然這已是幾十年前的往事,但回憶起來,仍記憶深刻。
舉例來說,李前總統的血型特殊,每次出國參訪,醫療團隊都需做好萬全準備,除了隨身必備藥品,還必須攜帶1000cc血液,以備不時之需,光是保溫、運送,就耗盡心思。
雖然頂著「御醫」的光環,但連教授卻從來不擺架子,對同事、醫護人員,或是病人,皆是如此。
對待「老」病人 親切如親人
金老先生是連教授的老病人,近40年來,每個月都會至診間報到。金先生說,一、兩年前,一次他看病之後,找不到皮夾證件,萬分焦急,當時高齡九十歲的連醫師得知時,除了拜託許多人協助尋找,自己還彎腰,低著頭,匍匐在診療床下尋找,令人相當感動。
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御醫」、視病如親的好醫師,連教授認為這是來自父親的願望和期待,也是他當醫師的契機與初衷。
回顧連教授一生,早年備嘗艱辛,曾祖父曾是三貂地帶雙溪莊(現新北市雙溪區)的大地主,但因為抵抗日軍侵臺,包括祖父在內的五、六個兄弟被集體殺害,家道中落,上光復後受到諸多改革影響,還變成了貧民戶。
由於家中環境極差,又缺乏衛生知識,連教授母親前後產下八名子女,皆由婆婆接生,疑似剪臍帶時,使用老舊的剪刀,且未消毒,以致連家八個小孩相繼夭折,最後僅剩他一人存活。
年紀無礙 看診、研究、寫論文
儘管家境貧困,但連教授課業成績卻出奇優秀,高中畢業時,同時考上中國大陸的中央大學法律系、臺灣大學醫學院。父親盼望他學醫,將來開業賺錢,救助病人。
「看歌仔戲時,官員拍桌子,很有威嚴!」連教授笑稱,年少時,很想做官,如果選擇中央大學法律系,還有機會娶到蘇州美女當太太,但想到家中兄弟姊妹的境遇,以及父親的期望,最後仍選擇就讀醫學系。
連教授高齡92歲,自嘲身體還不錯,除了聽力、視力有些下降,現在周一至周四仍排有門診,雖不習慣電子病歷,但醫護同事都熱心幫忙,讓他到老仍能快樂的看診、做研究、寫論文。
兩百多篇論文 心臟研究不停歇
截至今年為止,連教授執業65年,對於醫學仍是樂此不疲,他表示,醫學討論人體的器官構造和功能,甚至精神心靈。他一直認為心臟是個微妙的器官,「我們在睡覺、在吃飯,它(心臟)都在工作。」所以選了心臟專科,迄今累積發表兩百多篇論文於國內外期刊,直到現在,仍與學生一起進行研究及論文寫作。
多年來,連教授持續投入心臟研究領域,專精於心血管病人開心手術前的心導管檢查、心血管攝影檢查,這對臺大心臟外科開心手術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臺大第一例成功開心手術,便是由連教授檢查診斷後,接受開刀,透過心導管檢查,可以精準掌握心臟構造、功能,作為外科手術的重要評估。
此外,連教授於1969年完成臺大醫院第一例永久性心律調整器的體內安裝。民國61年,則建立電氣生理學檢查,奠定了臺大醫院、甚至是臺灣醫界在心臟領域上的研究基礎。
對於自己在臺灣心臟醫學史的貢獻,連教授謙虛說,「做這些研究很好玩,並不是貢獻啦!」他始終認為,醫師除了臨床看病之外,仍須持續做研究,這樣臺灣醫界才有未來。
培育優秀人才 捐四百萬退休金
在連教授帶領及教誨下,迄今培育出六名心臟科傑出人才,包括,曾任臺大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臺北慈濟醫院研究部教授柯毓麟、臺大醫學院內科部教授林俊立、曾任成大醫院院長的陳志鴻、曾任新光醫院內科部主任的程俊傑和徐國基等人,各個學有專精、成就傑出。
基於對醫學研究發展的熱愛與關心,連教授在屆齡退休時,將四百多萬退休金全數捐出,成立「跨世紀醫療促進基金會」,期間積極邀請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重量級外國學者來臺參與研討會,也設置醫學研究獎助金,資助35至50歲的年輕醫師從事醫學研究。
連教授表示,醫學中心的醫師必須身兼看病、教學和研究,往往分身乏術,加上現行制度,許多年輕醫師為了賺取更多的診療費,而捨棄研究,希望透過基金會獎助制度,讓年輕醫師在研究上能無後顧之憂,藉以提升臺灣在醫療研究能量,而這也是他自認執醫超過一甲子,對於臺灣醫界的最大奉獻。
1964年8月臺大醫院開心手術成功第一例
1989年連文彬教授任內科部主任留影
2000年李前總統頒發三等景星勳章予連文彬教授
2019年連文彬教授榮獲第29屆醫療奉獻獎
資料來源:
- 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個人醫療奉獻獎 連文彬(http://www.hwe.org.tw/Html/WinnersPage?Id=351)
- 連文彬教授榮退紀念特輯 / 連教授榮退籌備會編
更多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