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1961 |
1950年 第一及第二外科合併
1953年12月 高天成主任兼院長首次進行大腦額葉切斷術以治療頑固精神病症
1954 完成首次肝癌切除
|
 |
1962-1971 |
1962年8月林天佑主任,開創肝癌手指切除術及發明肝鉗子。
1964年8月完成國內第一例成功開心手術
1968年第一例心臟穿刺傷急救手術成功
1968年5月27日台大醫院成功完成國內第一個也是亞洲第一例腎臟移植,開啟了國內移植醫學大門,此時台大醫院增設神經外科總住院醫師,使台大的神經外科開始蓬勃發展。
1971年7月外科正式成立加護病房,從此如開心手術、腎臟移植、嚴重燙傷、腦外科、重傷害、休克大出血病患及心肺衰竭病患皆可接受集中專業、分秒必爭之最佳照護。
|
 |
1972-1977 |
1973年本院首先開始神經外科的顯微手術;同年,本院外科完成國內第一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開心手術超過一百例。
1975年開始國內第一例經皮電灼法,治療三叉神經痛及顏面痙攣症。
1976年首度使用主動脈內氣球幫浦輔助循環,均為其任內主要紀事。
1977年國內首例成功先天性主動脈幹矯正手術 (Rastelli Operation)。
|
 |
1978-1983 |
1979年9月忠仁、忠義腹部坐骨三肢連體嬰之分割成功,為亞洲第一例也是世界第二例,不但代表著台大外科團隊精神的充分發揮,台大外科醫療科技得以揚名世界,同時也將台大外科之醫學成就推向醫界顛峰。
1980年國內首例左心室到腹部主動脈繞道手術(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合併上升主動脈全部鈣化)。
1980年本院外科完成第一例自由皮瓣移植手術,1981年完成第二例連體嬰分割。
1983年高壓氧治療艙啟用。
|
 |
1984-1989 |
1986年本院外科完成世界最小胸腹坐骨連體嬰之分割。
1987年完成國內首例心臟移植同年,本科主導雷射外科的發展,提升我國在國際雷射醫學之地位。
1989年完成亞洲首例異位心臟移植之雙心人手術。
|
 |
1990-1992年 |
1990年完成首例電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引導國內電視內視鏡手術之發展。
1991年11月隨著新醫院之啟用,外科病房由西址遷至東址後,外科之醫療成就更蓬勃發展。
1992年完成心臟相連之胸腹連體嬰分割。
|
 |
1994年 |
國內首例Norwood氏手術成功。
腹腔鏡下脾臟切除手術成功。
國內首例ECMO維生系統之引用。
李氏姊妹胸腹連體嬰分割成功,創體重最輕分割成功之世界記錄。(分割時兩人合計體重僅3502克)。
|
 |
1995年 |
國內首例胰臟移植成功。
完成腹腔鏡下胃亞全切除術。
成功完成首例顱內巨型硬腦膜動脈畸形栓塞手術。
ECMO體外循環輔助下,完成世界首例在低溫及心跳停止下,進行顱內巨大動脈瘤之手術。
一位捐贈者同時捐贈給六位受贈者器官移植成功。
國內首例肺臟移植成功。
開心手術達一萬例。
|
 |
1996年 |
首度完成心室減縮整形術(Batista手術)。
完成全國首例「以自體肺動脈移植治療嬰兒主動脈辦狹窄症」之羅斯術式。
推展迷你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及小兒迷你腹腔鏡手術。
|
|
1997年 |
成功心臟移植同時切除主動脈弓部瘤,完成國內首例心腎同時移植,完成首例心室輔助器過度至心臟移植成功。
神經外科於國內首次施行經皮雷射椎間般減壓術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以治療坐骨神經痛症。
神經外科於國內首次施行經胸內視鏡交感神經切除術,以治療頑固性心絞痛症。
完成本院首例活體肝臟移植。
|
 |
1998年
|
亞洲地區首例二度肺臟移植病人在本院接受手術成功出院。
神經外科以腦室內視鏡成功完成本院首例第三腦室造口術於水腦患者。
|
 |
1999年 |
成功完成國內體重最輕(BW:5.5kg)的活體肝移植。
成功完成國內第一例心肺移植。
|
 |
2000年 |
首度進行小兒腹腔鏡胃摺疊手術。
首度進行腹腔鏡病態肥胖症手術。
首度在國內成功使用人工肝臟為指標進行肝臟移植。
亞洲首例經「心室減容手術」後,再成功接受心臟移植。
亞洲首例使用「離心式及滾輪式左心室輔助器」31天,再成功進行心臟移植手術。
國內首度採用心跳停止之捐肝,成功完成肝臟移植。
首度完成台大活體成人間肝移植。
使用腹腔鏡摘取腎臟作活體腎移植手術。
|
 |
2001年 |
以近紅外線腦血氧測定儀測量胸交感神經切除前後腦血氧濃度。
首例肺葉移植成功。
首度使用內視鏡輔助性副甲狀腺切除。
完成國內首次全靜脈營養添加麩醯氨之臨床效果研究。
|
|
2002年 |
完成台灣首例 "全腹腔鏡下活體腎臟移植術"。
外科臨床專科護理師制度正式建立。
國內首例肺葉移植成功慶生會。
發表以視丘下核燒灼術治療巴金森氏症之全世界首次之長期追蹤成果。
完成亞洲首例10公斤以下幼兒腎臟移植。
|
 |
2003年 |
全國首例使用「電子式心伴輔助器」後換心成功,順利出院。
全球首創之心室中膈缺損合併 Eisenmenger 症候群,經體外循環、開心手術、肺臟移植、心導管手術成功。
國內第一例腸道引流式胰腎同時移植。
國內首例孩童心臟與腎臟同時移植,13歲罹患紅斑性狼瘡併擴張性心肌症的病童是目前年紀最小的心腎移植病人。
國內首例由器官受贈者腦死後捐贈器官遺愛人間,共有一位心臟衰竭及二位腎臟衰竭病人受惠。
乳房外科成功引進同位素導引前哨淋巴結切片術。
針對肺結核引起之複雜性氣管狹窄,首創以階段式擴張與支架置放來治療。
HerartMate 氣動式心室輔助器衛生署人體計畫結案。
|
 |
2004年 |
國內首例罕見體重相差三倍之小兒心臟移植成功出院。
完成台灣體重最輕的肝臟移植。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完成首例開心手術。
全國首例血型不相容活體腎移植成功,順利出院。
成功完成全世界最小最輕早產兒開腹手術(手術時體重僅432g)
|
 |
2005年 |
完成全國年紀最小(一歲八個月)、體重最輕的小兒活體腎移植。
完成利用改良式自體心臟移植切除原發性左心房心臟惡性纖維組織瘤。
成功完成兩對〝高齡〞夫妻活體腎移植,捐贈者分別為67歲和68歲,接受者為68歲和67歲。
全國第一例以「雙肺移植合併心臟修補手術」成功治療因心房中膈缺損及嚴重肺動脈高壓「艾森緬格氏症候群」病患。
完成第200例肝臟移植手術。
完成272例心臟移植手術(94年完成42例),為亞洲之冠。
成功治療97%大面積燒傷病人。
完成利用雙向冠狀動脈灌流及冠狀脈重植術矯治嬰兒左冠狀動脈源自肺動脈併發嚴重擴大型心肌竭及二尖逆流。
發表使用三叉式人工血管之主動脈弓置換手術。
|
 |
2006年 |
猛爆性心肌炎經急救裝置體外維生系統後心臟移植,成功出院記者會。
腹主動脈瘤新療法---管內支架置放手術。
全國首例在葉克膜體外循環機支持下施行雙側肺臟移植手術成功。
首創靜脈曲張雷射及無線射頻治療無傷口開刀。
首例葉克膜體外循環機支持下施行雙側肺臟移植手術成功。
宣布成立神經母細胞瘤研究群。
胸主動脈瘤新療法---管內支架置放手術。
完成100例以上非充氣式腹腔鏡(Gasless Laparoscope)進行胃腸腫瘤手術。
6月12日成立具整合性治療及保障婦女隱私的「乳房醫學中心」,座落於臺大醫院兒童醫院2樓門診區,提供「以病人為中心」之診療服務。未來本中心將持續開創出新穎服務內容,達到與歐美一流乳癌醫療零時差,並著眼於東西方婦女乳癌表現的差異,致力成為亞洲尖端的乳房醫學中心。
|
 |
2007年 |
無氣式腹腔鏡開腹器支撐結構』取得台灣專利。
外科肝臟移植團隊應邀赴越南河內成功完成越南首例成人活體肝臟移植,手術順利成功。
大腸直腸癌腹腔鏡手術已超過500例。
|
 |
2008年 |
神經外科成立電腦刀放射線手術治療中心(CyberKnife Radiosurgery), 可治療腦及體內腫瘤。
神經外科開始以清醒狀態做開腦瘤手術(Awake surgery),避免重要腦神經區域傷害。
神經外科開始施行術中腦幹神經核位置確認(Brain stem cranial nerve nucleus mapping)。
林明燦教授繼2007年8月獲中華民國專利後,連續第2年獲得另一有關微創手術之發明,M340033號(一種手術用具光源之吸取結構)。
|
 |
2009年 |
一般外科發表併用充氣及非充氣式腹腔鏡(Hybrid MIS)手術,進行胃癌切除之癌症手術500例。
完成全東南亞前3例無氣式腹腔鏡輔助之微創惠普氏手術成果發表。
完成本院第一例以嵌合性手術(Hybrid Surgery),利用包覆性動脈支架治療小兒再發性主,動脈窄縮氣球撐開術後併發急性主動脈破裂。
7月完成全胸腹腔鏡食道切除與重建手術。
9月9日,完成台灣第一例無痛清醒迷你胸腔鏡手術治療肺腫瘤。
本科ECMO研究團隊(研究卓越團隊組)榮獲98年度台大醫院『傑出研究獎』。
發表台灣前2例高難度純腹腔鏡脾臟保留之胰尾腫瘤切除;以及2例腹腔鏡胰尾腫瘤併脾臟切除術,台大胰臟手術進入高階微創手術的新里程。
一般外科高階微創手術醫療團隊,發表單孔微創胃惡性腫瘤切除手術之突破性醫療技術。
|
|
2010年 |
小兒神經外科於2009年1月為罹患頑固型癲癇的4歲男童植入亞洲首例迷你型迷走神經刺激器(VNS Therapy™ Demipulse™ Model 103 Generator)。該孩童於6個月後不再有癲癇發作,並於2010年起順利減低抗癲癇藥物,成效匪淺。
5月21日,完成全世界第一例單孔腹腔鏡胰尾腫瘤切除術(SILS distal pancreatectomy)。
6月11日召開記者會,發表東南亞及台灣首例單孔腹腔鏡脾臟切除術(SILS splenectomy)。
6月23日,外科腎臟移植團隊榮獲台大醫院服務特殊優異獎。
11月12日,王水深教授率領心臟移植團隊與蔡孟昆醫師以手術中血漿置換術(Plasmapheresis)完成亞洲首例『交叉試驗陽性心臟移植』。
本院ECMO團隊獲得生策會(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銀牌獎。
|
|
2011年 |
1月22~23日 舉辦國際教育課程 (杜永光教授)
亞澳神經外科醫學會教育課程暨2011年台灣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進階教育
2月21日 本院肝硬化研究轉譯團隊與新加坡科技局簽訂合作研究備忘錄,開展肝病國際合作計畫。
9月16 日 杜永光教授,於巴西Racife,榮任世界神經外科聯盟會長(President, 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
9月29日~10月2日 舉辦國際會議 (王水深教授)第十二屆亞洲血管外科年會暨第六屆亞洲靜脈論壇
11月29日~12月1日 舉辦國際會議 (杜永光教授)第四屆世界神經外科學
12月1~4日 舉辦國際會議 (杜永光教授)第十三屆亞澳神經外科醫學大會
胸腔外科醫療團隊從2001年起開始運用胸腔與腹腔內視鏡,以微小手術傷口進行食道的切除與重建手術,目前手術已成功執行超過100例,醫療團隊研究成果已被世界外科學雜誌(World Journal of Surgery)接受,此一研究成果亦獲得國際食道學會年會優秀論文獎的肯定。
|
|
2012年 |
心血管中心開幕,開刀房機械人手術室及複合式手術室啟用。
許文明醫師於印尼日惹,與亞洲各國小兒腫瘤醫學專家共同發起成立亞洲小兒血液腫瘤研究群 (Asia Pediatric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Group)。
王水深教授、賴鴻緒教授榮獲2012年度本院「優良教材著作獎」。器官移植醫療團隊(蔡孟昆、李志元、楊卿堯醫師)完成亞洲首例機器手臂腎臟移植。
台大心血管中心與台灣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學會,於2012年12月16日聯合舉辦周邊血管介入手術現場實況轉播暨研討會,為國內血管外科首次手術現場轉播研討會。
引進達文西機器手臂,2012年外科部共施行165例,包括肝膽手術55例、肺癌及食道癌手術36例、大腸直腸癌手術27例、胃癌手術17例、心臟手術11例、
減重手術8例、腎臟移植手術7例、甲狀腺手術3例、十二指腸胰臟頭部切除手術1例。
|
|
2013年 |
陳晉興醫師研究團隊成果發表於The Lancet雜誌,改寫全世界氣胸治療之指引。
肝臟移植團隊(胡瑞恆、吳耀銘、何明志、何承懋醫師),成功執行「機器手臂活體右肝捐贈微創手術」,為臺大醫院外科手術寫下新頁。
腎臟移植團隊自1968年5月27日至今年6月25日為止,總計已完成1000例腎臟移植手術,其中活體腎臟移植366例、屍腎移植634例。腎臟移植術後追蹤5年的存活率95.2 %,成果傲人。
杜永光教授正式接任世界神經外科學會聯盟(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理事長。
心臟移植團隊(王水深、陳益祥、紀乃新、黃書健、周迺寬師)成功進行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植入於末期心臟衰竭病患。
|
|
2014年 |
發展奈米刀「腫瘤不可逆電擊穿孔治療」微創技術。
台大葉克膜破2000例,亞洲最多。
內視鏡食道肌肉切開手術(無傷口)治療食道弛緩不能症。
本部編著之『外科微創手術圖譜』榮獲教材著作獎。
心臟移植500例,亞洲第一。
臺大醫院完成第 1000 例機器手臂手術,達成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的重要里程碑。其中包含了一般外科 229 例、胸腔外科 130 例、大腸直腸外科 97 例、心臟外科 98 例、耳鼻喉科 110 例、泌尿科 263 例以及婦產科 73 例等七大領域。
柯文哲教授借調就任第6屆台北市市長。黃勝堅副教授借調擔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
外科代表臺大醫院機器手臂手術團隊榮獲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臨床新創組國家新創獎。
|
|
2015年 |
6月
- 發生的八仙樂園粉塵爆燃事故,至12月底為止,共造成15死484傷,是繼1999年921大地震以來,臺灣受傷人數最多的意外。臺大醫院收治此燒傷事故之住院病人有33位,平均燒傷面積是43%,其中有21位住進加護病房。至11月底所有病人都已經出院,沒有病人器官衰竭,所有住院病人之平均住院天數是65天。
8月
- 心臟外科團隊替一名1.6公斤的早產兒進行滑行氣管成形術,此手術之全球最輕病例。
- 小兒心臟外科團隊替一名體重只有1.4公斤的早產兒,法洛氏四重症患者進行手術,順利出院,成為國內這類型手術體重最輕成功案例。
9月
- 臺大醫院減重暨代謝手術中心成立記者會(2015/9/18)。光動力治療在肺癌合併肋膜擴散的治療成果發表記者會(2015/9/24)。11月 賴鴻緒教授榮獲第「104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2015/11/12) 。八仙塵爆事件醫療專業照護獲表揚狀。(2015/11/12)。
12月
- 臺大醫院收治八仙塵爆傷患醫療成果說明記者會,塵爆醫療團隊為燒傷病友慶生鼓勵打氣(2015/12/10)。
|

|
2016年 |
5月
- 周迺寬醫師榮獲教育部「模範公務人員獎」。徐紹勛醫師榮獲「北美校友會最佳主治醫師獎」李章銘醫師參加第 24 屆歐洲胸腔外科醫師學會(ESTS)年會榮獲金牌項目
7月
- 外科獲獎:104年度平衡計分卡目標管理績效評核榮獲醫療組傑出獎,104年度各單位年報獎勵評選獲頒醫療組佳作。陳晉興教授榮獲徐有庠紀念基金會頒發「第14屆有庠傑出教授獎」。
8月
- 蔡孟昆、紀乃新、郭律廷醫師榮頒105年度本院教學特殊優異獎,住院醫師陸惠宗獲頒教學優良獎。賴鴻緒教授獲頒教育部師鐸獎。
10月
- 吳健暉醫師獲得台北市醫師公會第五屆「青年杏林獎」。鄭乃禎醫師在美國外科學院年會獲頒2016國際訪問學者榮譽獎。
11月
12月
- 黃俊升教授榮獲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頒發「第十三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梁金銅教授領導之傷口造口小組以「異口同身,守護美好人生」參加生策會舉辦2016年SNQ國家品質標章暨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榮獲護理照護服務類-護理特色專科組金獎。」
|
 |
2017年 |
2月
3月
- 許榮彬教授參加第二十五屆亞洲心臟血管及胸腔外科學會年會【2017 The 2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ian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演講並獲得「Travel Award」。
- 黃書健醫師完成國內第一例合併大動脈轉位手術之單一心室分隔手術 (Ventricular septation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
6月
- 醫療創新-微創肺動脈瓣膜置換術 (mini-invasive 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黃書健醫師針對成人期法洛四重症術後肺動脈逆流的病患,發展出以微創手術進行肺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免於再次鋸胸。
7月
- 外科部榮獲台大醫院105年度平衡計分卡目標管理績效評核競賽醫療組特優獎。
- 黃凱文醫師領導之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團隊獲頒台大醫院「服務特殊優異團隊獎」第三名。
- 陸惠宗醫師獲頒台大醫院106年度住院醫師「服務優異獎」、台灣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第五屆「優秀神經外科住院醫師」獎和台北市醫師公會第六屆「青年杏林獎」。
8月
- 陳炯年教授任外科部副主任
- 各次專科主任分別為:
- 一般外科/田郁文教授、心臟外科/許榮彬教授、胸腔外科/陳晉興教授、神經外科/蔡瑞章教授、小兒外科/許文明教授、整形外科/戴浩志助理教授、大腸直腸外科/梁金銅教授。
- 胡瑞恒教授任創傷醫學部主任。
- 陳晉興教授任醫療事務室主任。
- 黃俊升教授獲頒台大醫院106年度「傑出研究獎」-醫療技術創新組。
- 黃俊升教授獲頒台大醫學院106年度「教學卓越獎」。
- 黃俊升教授獲頒台大醫院106年度醫療專業類-Ultrasound for Axillary Staging「教材著作獎」。
- 陳晉興教授團隊(醫療專業類-創傷醫學新進展)以及(醫療專業類-醫院整合醫學)同時獲頒台大醫院106年度團體「教材著作獎」。
- 何明志副教授獲頒台大醫院106年度「教學優異獎」。
- 胸腔外科於2017年8月獲選為亞洲胸腔鏡訓練學會卓越訓練中心。
10月
- 臺大醫院(外科部器官勸募小組)獲頒衛生福利部106年度優秀醫院器官勸募第二類器官捐贈第一名。吳經閔醫師獲頒優秀器官勸募人員獎。陳益祥教授擔任亞洲體外維生學會理事長,任期4年,領導及推展亞洲體外維生系統。
11月
- 陳益祥教授與王植賢醫師參與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7年會,發表演講,研究團隊獲得大會「Paul Dudley White International Science Team Award」,王植賢醫師並獲得「ReSS-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11月29日
- 台大醫院減重暨代謝手術中心於外科9樓研究室揭牌。
- 李章銘教授當選第十六屆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理事長,任期2年。
12月
- 李章銘教授當選第二屆亞洲胸腔鏡訓練學會(ATEP)理事長,任期6年。
- 奈米刀腫瘤電擊治療團隊獲得國際肯定。臺大醫院係為全球僅3個被正式認可的臨床訓練及技術指導中心之一。在本領域,本院穩居亞太地區領導角色。
- 外科部肺臟移植照護團隊以「新的一葉,明天肺更好」,參加2017 SNQ國家品質標章評選,通過醫療院所類/醫院特色醫療組評鑑認證。
- 心臟外科葉克膜團隊以「為你拼命、立即啓動-世界第一的體外維生系統輔助急救」榮獲2017 SNQ國家品質標章,醫療院所類/醫院特色醫療組評鑑金奬。
|
  
|
2018年 |
獲獎:
- 黃俊升教授榮獲「故高天成教授紀念演講獎」。
- 郭夢菲醫師任「Co-Chair, Ways and Means Committee,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Neurosurgery」。
- 鄭乃禎臨床副教授榮獲「第7屆(107年度)李鎮源院長紀念醫學獎」。
- 黃書健副教授在日本胸腔外科醫學會年會獲頒「2018國際訪問學者榮譽獎」。
- 【讓「愛」從「心」開始-見證台大的心臟移植團隊】於2018年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證書。
- 陳晉興教授榮獲「科技部106年度教學傑出獎」。
- 陳晉興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6學年度教學傑出獎」。
- 黃俊升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6學年度教學優良獎」。
- 許榮彬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6學年度教學優良獎」。
- 何明志副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6學年度教學優良獎」。
- 林孟暐醫師榮獲「台大醫院107年度教學優異獎」。
- 陳坤源醫師榮獲「台大醫院107年度教學優異獎」。
- 王國川醫師榮獲「台大醫院107年度教學優異獎」。
- 許文明教授榮獲「台大醫院107年度教學優異獎」。
- 許文明教授榮獲「北美校友基金會-最佳臨床教師獎」。
- 賴逸儒教授榮獲「北美校友基金會-最佳基礎教師獎」。
- 黃慧夫醫師榮獲「北美校友基金會醫療服務獎(最佳主治醫師獎)」。
- 外科部106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評核」獲台大醫院頒發「特優獎」。
- 肺臟移植優良團隊榮獲「台大醫院106年度服務特殊優異獎團隊獎」。
重要事蹟:
- 【深植仁心,慶50】臺大醫院器官移植50週年:
1968年5月27日,李俊仁和李治學兩位醫師率領移植團隊完成亞洲第一例的腎臟移植手術,這項劃時代的醫療創舉,為本院移植醫學奠定基礎,更開啟亞洲器官移植的序幕。50年來,臺大醫院器官移植團隊不斷尋求精進與突破,2005年完成交叉試驗陽性腎臟移植,2010年交叉試驗陽性心臟移植,2012年微創機器手臂腎臟移植,2013年機器手臂活體捐肝手術,都堪稱是亞洲器官移植的創舉,更帶動國內外器官移植的進展。
- 肺臟移植團隊於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協助衛生福利部辦理 107年度「全球外科種子醫師培訓計畫」,培訓越南越德醫院之肺臟移植團隊成員。
- 肺臟移植團隊於2018年11月21日 完成臺大醫院第100例的肺臟移植手術。
|

|
2019年 |
重要研究成果:
- 黃俊升主任參與一項國際性多中心臨床試驗 Katherine,結果顯示完成術前輔助性治療後有剩餘侵襲性癌之HER2陽性乳癌患者,使用T-DM1相較於使用trastuzumab顯著改善存活率,此研究將奠基這類患者的新照護標準。黃俊升擔任研究論文第二作者(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0:617-628, February 14, 2019) 截至目前,此篇論文被引用的次數足以列入「被高度引用的論文」及「熱門論文」兩項頂尖學術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
- 許文明教授與台大及中研院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的方式,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Cancer research及ACS Chemical Neuroscience,此一療法也已提出多國專利申請,為罹患小兒顱外固態惡性腫瘤病患帶來新希望。
各科重大發展與獲獎:
- 陳益祥、周迺寬、許榮彬、紀乃新、王植賢:「生死一線,生命之鑰」-臺大醫院心臟移植醫療團隊成功完成心臟持續停跳50天後去敏化心臟移植。
- 戴浩志、吳經閔、林明燦:「新世紀醫療–臺大醫院人工智慧-遠距離傷口診斷AI-SWAS」-透過手機APP「智慧術後傷口追蹤系統(AI-SWAS)」技術,未來病人回家後可每天拍傷口照片,APP就能偵測有無感染的狀況,準確度高達9成以上。
- 整形外科謝孟祥醫師及團隊,以「臺大醫院顱顏中心設置計畫」獲得108年度臺大醫院A1計畫。
- 外科部榮獲「台大醫院107年度平衡計分卡目標管理績效評核-特優獎」。
個人獲國際肯定事蹟:
- 黃俊升主任獲邀擔任兩年一度 St.Gallen International Breast Cancer Conference 53位國際專家之一。
- 李章銘教授當選美國胸腔外科醫學會會員。
- 李章銘教授擔任亞太心胸外醫學會會長並成功舉辦29屆亞太心胸外醫學會年會(ATCSA 2019)。
- 郭夢菲副教授在韓國仁川榮任亞澳兒童神經外科醫學會秘書長。
- 郭夢菲副教授在英國伯明罕榮任國際兒童神經外科醫學會(ISP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Neurosurgery) Ways and Means Committee主席。
- 紀乃新副教授領導的達文西心臟手術團隊使台大醫院成為亞洲觀摩中心,其撰寫的二尖瓣手術指南英文版(Robotic Mitral Repair Procedure Guide)為全球前三本創作,並成為該領域之重要指南。
個人獲奬事蹟:
- 外科陳益祥教授榮獲「財團法人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第17屆有庠傑出教授獎」。
- 郭夢菲副教授榮獲「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第八屆臺灣兒童醫療貢獻獎」之「中流砥柱獎」。
- 李志元助理教授榮獲「2019年度台大醫院傑出研究獎-年輕優秀研究」。
- 葉啟娟醫師榮獲「台大醫院107年度服務特殊優異個人獎」。
- 林孟暐副教授榮獲 「2019年台灣胸腔外科學會年會理事長論文獎」。
- 陳建嘉助理教授榮獲「2019年台灣消化系外科醫學會年輕主治醫師傑出研究獎」。
教學相關獲獎:
- 蔡孟昆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7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 許文明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7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 何明志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7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 林本仁副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7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 黃俊升主任榮獲2019年「北美校友基金會最佳臨床教師獎」。
- 林孟暐副教授榮獲2019年「北美校友基金會醫療服務獎-最佳主治醫師獎」。
- 林孟暐副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7學年度醫學院臨床教師教學優良教師」。
- 王國川副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7學年度醫學院臨床教師教學優良教師」。
- 陳坤源助理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7學年度醫學院臨床教師教學優良教師」。
- 陳炯年教授榮獲「108年度台大醫院教學優異獎」。
- 郭夢菲副教授榮獲「108年度台大醫院教學優異獎」。
- 林本仁副教授榮獲「108年度台大醫院教學優異獎」。
|
|
2020年 |
重要研究成果:
- 黃俊升教授擔任台灣浩鼎生技公司轉移性乳癌Globo H主動免疫治療國際多中心研究的全球試驗主席,協助台灣浩鼎生技公司從試驗設計開始,尋求國際合作,組織試驗團隊,成功完成全球第一個乳癌疫苗的研究。硏究發現對疫苗有免疫反應的病人有較好的存活率,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 陳晉興教授與臺大及中研院研究團隊合作「癌症登月計畫」,結合深度多體學大數據及完整臨床資料,解析不吸菸肺癌之成因,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Cell》上,並榮登當期雜誌封面。
各科及團隊重大發展與獲獎
- 外科部榮獲臺大醫院108年平衡計分卡目標管理績效「傑出獎」。
- 在賴逸儒副院長及器官勸募小組召集人周迺寬主任帶領下,臺大醫院榮獲衛福部「第十三屆優秀器官勸募機構-第二類器官捐贈人數第一名」。
- 乳房外科黃俊升教授擔任臺灣乳癌臨床試驗合作聯盟(Taiwan Breast Cancer Consortium,TBCC)的主席,使TBCC成為academic research organization,整合各中心執行發起的乳癌臨床試驗,並在2020年與國際知名乳癌試驗合作聯盟Italian Michelangelo Foundation開始第二個臨床試驗合作、與Australian Breast Cancer Trials首次合作及和Kyoto Breast Cancer Research Network開始合作試驗,同時也協助國內外知名藥廠進行臨床試驗。
- 心臟血管外科於2018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協助代訓蒙古國第三中央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肩負拓展兩院心臟手術交流之重要使命,該名醫師返國後也將擔任種子教師,應用所學提升蒙古國心血管外科醫療技術與品質。
- 心臟血管外科陳益祥教授團隊以可攜式LED照明攝影同軸手術頭燈暨智慧化影像剪輯系統榮獲「第十七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
- 心臟血管外科陳益祥教授以「爭心為你·生機不棄:心臟衰竭的高階循環輔助團隊」通過生策會「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並榮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
- 心臟血管外科「為你拚命立即啟動-世界第一的體外維生系統輔助急救」及「讓「愛」從「心」開始-見證台大的心臟移植團隊」申請「2020 SNQ國家品質標章」續審,經生策會核定通過。
- 神經外科腦出血團隊,已利用微創手術治療超過400位腦出血病患,目前腦出血死亡率可利用微創手術降到2.4%為亞洲第一,並發表多篇國際醫學期刊,每年更受到美國神經外科醫學會(CNS/AANS)邀請發表演講分享手術技巧。
- 神經外科黃博浩醫師與臺大研究團隊合作研發之「創新複合止血平台」榮獲2020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未來科技獎」及「最佳人氣獎」。
- 整形外科鄭乃禎教授及團隊,以「臺大醫院慢性傷口中心計畫」獲得109年度臺大醫院A1計畫。
- 臺大醫療體系顱顏暨形態科學發展中心成功協助臺大新竹分院完成近30年第一例雙側唇裂修補手術。
- 臺大醫院變性醫療團隊順利完成總院第一例性別轉換後喉結切除手術。
個人獲獎事蹟
- 何明志教授榮獲「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109年度瑾瑜肝病研究貢獻獎」。
- 鄭乃禎教授榮獲「財團法人青杏醫學文教基金會第30屆青杏醫學獎」。
- 紀乃新副教授榮獲「臺大醫院傑出研究獎-醫療技術創新組」。
- 陳克誠助理教授榮獲「2020年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理事長論文獎」。
- 楊順貿醫師榮獲「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第二屆新秀論文獎-佳作」。
- 顏宏軒醫師榮獲「2020年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年輕學者研究獎」。
- 周恒文醫師榮獲「109年度台灣靜脈學會智慧深耕獎-優秀論文獎第一名」。
- 賴達明教授榮獲衛福部「第十三屆優秀器官勸募人員獎」。
- 黃勝堅副教授榮獲「總統府第四屆總統創新獎」。
- 官振翔醫師榮獲「2020年北美校友基金會醫療服務獎-最佳主治醫師獎」。
教學相關獲獎
- 賴逸儒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8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 田郁文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8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 何明志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8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 林明燦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8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 許文明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8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 許榮彬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8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 蔡孟昆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8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 郭夢菲副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8學年度臨床教學優良教師」。
- 戴浩志助理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8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 戴浩志助理教授榮獲「109年度臺大醫院教學付出獎」。
- 徐紹勛教授榮獲「109年度臺大醫院教學優異獎」。
- 李志元助理教授榮獲「109年度臺大醫院教學優異獎」。
- 楊士弘助理教授榮獲「109年度臺大醫院教學優異獎」。
- 梁金銅教授榮獲「109年度臺大醫院教材著作獎-醫療專業類」。
- 陳晉興教授榮獲「109年度臺大醫院教材著作獎-其他類」。
- 黃柏誠醫師榮獲「107年度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西醫組優良教師獎」。
|
|
2021年 |
各科及團隊重大發展與獲獎
-
外科部榮獲臺大醫院109年平衡計分卡-目標管理績效評核「特優獎」。
-
一般外科田郁文教授及團隊,以「臺大醫院胰臟癌精準醫學卓越中心」獲得110-113年度臺大醫院A1計畫。
-
整形外科鄭乃禎教授及團隊,持續執行110年度臺大醫院A1計畫-「臺大醫院慢性傷口中心計畫」。
-
整形外科謝孟祥醫師及團隊,持續執行110年度臺大醫院A1計畫-「臺大醫院顱顏中心設置計畫」。
-
胸腔外科肺臟移植團隊使用「心臟死後器官捐贈」器官,成功執行Type IV DCD (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 肺移植手術。
-
一般外科腎臟移植團隊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間成功完成末期腎病幼兒腎臟移植。
-
高壓氧治療中心重新打造嶄新環境並購置2台高壓氧單人艙,提供更完善照護品質,並於110年12月15日開幕與重啟營運。
-
心臟血管外科以【爭心為你•生機不棄:心臟衰竭的高階循環輔助團隊】及【讓「愛」從「心」開始-見證台大的心臟移植團隊】申請「2021 SNQ 國家品質標章」續審,經生策會核定通過。
-
食道癌團隊在外科部陳克誠副教授帶領之下榮獲「國家醫療品質獎2021年擬真情境類競賽手術照護組-銅獎」。
個人獲獎事蹟
- 黃俊升教授榮獲「110年度徐千田癌症研究傑出獎」。
- 黃俊升教授領導-臺灣乳癌臨床試驗合作聯盟研究團隊-榮獲「臺大醫院傑出研究獎-研究卓越團隊」。
- 黃博浩副教授榮獲「臺大醫院傑出研究獎-醫療技術創新組」。
- 黃博浩副教授榮獲「第三屆財團法人元大文教基金會醫師科學家績優獎勵」。
- 許文明教授榮獲「109年度臺大醫院服務特殊優異獎」。
- 王國川副教授榮獲「109年度臺大醫院主治醫師優異獎」。
- 林孟暐副教授榮獲「109年度臺大醫院主治醫師優異獎」。
- 何承懋副教授榮獲「109年度臺大醫院主治醫師優異獎」。
- 李柏居助理教授榮獲「109年度臺大醫院主治醫師優異獎」。
- 田郁文教授以【麩胺酸衍生物之正子造影劑診斷微小胰臟癌肝轉移】榮獲「第十八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
- 吳毅暉副教授以【小型可攜式AED緊急救護與裝置系統】榮獲「第十八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生醫產品研發類」。
- 陳克誠副教授榮獲 「2021年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第十八屆 胸外理事長獎」。
- 林孟暐副教授榮獲「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2021年最佳手術影片獎」。
- 吳毅暉副教授榮獲「110 年度台灣靜脈學會智慧深耕獎-優秀論文獎及發展獎」。
- 王植賢副教授榮獲「110 年度台灣靜脈學會智慧深耕獎-優秀論文獎」。
- 陳政維醫師榮獲「110 年度台灣靜脈學會智慧深耕獎-優秀論文獎」。
- 周恒文醫師榮獲「110 年度台灣靜脈學會智慧深耕獎-發展獎」。
- 傅薰儀醫師榮獲「110 年度台灣靜脈學會智慧深耕獎-傑出研究獎」。
- 郭庭均助理教授榮獲「2021年台灣消化系外科醫學會-年輕主治醫師傑出研究獎」。
- 郭庭均助理教授榮獲「2021 Investigator Award of Hsu-Yuan Education Foundation」。
- 江旴恒醫師榮獲「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2021年最佳手術影片獎」。
- 楊順貿醫師榮獲「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第三屆理事長論文獎-佳作」。
- 廖先啟醫師榮獲「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第三屆新秀論文獎-佳作」。
教學相關獲獎
- 賴逸儒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 109 學年度教學傑出教師獎」。
- 黃俊升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 109 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
- 許文明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 109 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
- 林本仁副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 109 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
- 徐紹勛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9 學年度臨床教學優良教師獎」。
- 李志元助理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09 學年度臨床教學優良教師獎」。
- 郭律廷副教授榮獲「110年度臺大醫院教學優異獎」。
- 陳坤源助理教授榮獲「110年度臺大醫院教學優異獎」。
- 楊博仁醫師榮獲「110年度臺大醫院教學付出獎」。
- 廖先啟醫師榮獲「110年度臺大醫院教學付出獎」。
- 陳益祥教授團隊以「肥厚型心肌病變攻略」榮獲「110年度臺大醫院教材著作優良獎-醫療專業類」。
- 陳益祥教授團隊以「生機:心室輔助器照護手冊」榮獲「110年度臺大醫院教材著作優良獎-醫療專業類」。
|
|
2022年 |
各科及團隊重大發展與獲獎
- 外科部榮獲臺大醫院110年度平衡計分卡-目標管理績效「醫療組傑出獎」。
- 外科部於2022年6月22日同步全球頂尖醫學中心,引進全球最先進的複合手術室設備,完美結合3T磁振造影與機器手臂術中定位系統,並利用創新的運轉床,可無縫接軌讓病患安全地於兩套設備之間滑行移動,病患在開刀房即可獲得高階影像診斷與精準微創治療,體現一站式的流暢效能,引領臺灣醫療水準同步全球。
複合式手術室能在手術中提供即時的二維平面影像及三維立體影像並可透過影像工作站將擴增實境的技術應用在手術中的影像定位,大幅提升各式手術的精準度,特別是對於需要細微精確手術治療的早期肺癌、心血管疾病或腦神經疾病等。再者結合電腦斷層造影系統的複合式手術室可以直接在手術室完成一站式的「麻醉、定位、手術」流程,減少病人移動的風險。
- 外科部參與【3T術中磁振造影系統及術中影像定位系統含工程及維護保養採購案之履約進度執行專案團隊】,榮獲「臺大醫院110年度服務特殊優異獎團隊獎」。
- 胸腔外科陳晉興教授領導氣管移植團隊,完成亞洲首例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手術,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個利用此方法治療結核性氣管病變成功的案例。
- 神經外科曾峰毅醫師及團隊以「台大醫院脊椎腫瘤中心設置計畫」獲得110-113年度臺大醫院A1計畫。
- 一般外科田郁文教授及團隊,持續執行111年度臺大醫院A1計畫-「臺大醫院胰臟癌精準醫學卓越中心」。
- 整形外科鄭乃禎教授及團隊,持續執行111年度臺大醫院A1計畫-「臺大醫院慢性傷口中心計畫」。
- 整形外科大面積燒傷治療團隊通過生策會「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 在吳明賢院長、賴逸儒副院長、黃俊升主任及器官勸募小組召集人周迺寬主任帶領下,臺大醫院榮獲衛福部「110年度及111年度第二類器官捐贈人數第一名」及 「111年度器官捐贈宣導週優良響應機構獎(醫學中心組)」。
- 臺大醫院肺臟移植團隊於2022年10月27為一位11歲因呼吸衰竭已裝葉克膜4個月的女病童,順利完成台灣首例的「活體肺葉移植」手術,兩位活體肺葉器官捐贈者為病童的父母親。
個人獲獎事蹟
- 黃俊升教授榮獲「第二十屆有庠傑出教授獎」。
- 陳晉興教授榮獲「故高天成教授紀念演講獎」。
- 周迺寬副教授榮獲「衛福部第十四屆優秀器官勸募人員獎」。
- 黃博浩副教授榮獲「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
- 吳毅暉教授以【小型可攜式AED緊急救護與裝置系統】榮獲「2022年度國家新創精進獎」、並推薦收錄於「2023國家新創獎精進標竿技術年鑑」。
- 吳毅暉教授榮獲「臺大醫院110年度(外科部)主治醫師優異獎」。
- 郭律廷副教授榮獲「臺大醫院110年度(外科部)主治醫師優異獎」。
- 李志元副教授榮獲「臺大醫院110年度(外科部)主治醫師優異獎」。
- 楊卿堯副教授榮獲「臺大醫院111年度(外科部)主治醫師優異獎」。
- 詹志洋助理教授榮獲「臺大醫院111年度(外科部)主治醫師優異獎」。
- 洪基翔助理教授榮獲「臺大醫院111年度(外科部)主治醫師優異獎」。
- 徐紹勛教授榮獲「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第四屆理事長論文獎-理事長獎」。
- 林孟暐副教授榮獲「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第四屆理事長論文獎-佳作」。
- 林孟暐副教授榮獲「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2022年度最佳原著報告獎」。
- 陳政維醫師榮獲「台灣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學會第十九屆理事長論文獎(心臟血管外科組) 」。
- 陳政維醫師榮獲「台灣靜脈學會第七屆智慧深耕獎-傑出研究獎優選」。
- 王植賢副教授榮獲「台灣靜脈學會第七屆智慧深耕獎-優秀論文獎 首獎」。
- 吳毅暉教授榮獲「台灣靜脈學會第七屆智慧深耕獎-優秀論文獎貳 獎」。
- 吳毅暉教授榮獲「台灣靜脈學會第七屆智慧深耕獎-傑出研究獎優選」。
- 郭庭均助理教授榮獲「台灣消化系外科醫學會111年度年輕主治醫師(基礎領域)傑出研究獎」。
教學相關獲獎
- 黃俊升部主任帶領外科部團隊以「外科核心課程」榮獲「111年度臺大醫院教材著作團體組傑出獎」。
- 鄭乃禎教授榮獲「111年度臺大醫院教學優異獎」。
- 林孟暐副教授榮獲「111年度臺大醫院教學優異獎」。
- 郭順文助理教授榮獲「111年度臺大醫院教學優異獎」。
- 葉啓娟醫師榮獲「111年度臺大醫院教學優異獎」。
- 陳建嘉助理教授榮獲「111年度臺大醫院教學付出獎」。
- 李章銘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10 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
- 林明燦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10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
- 郭律廷副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10學年度臨床教學優良教師獎」。
- 陳坤源助理教授榮獲「國立臺灣大學110學年度臨床教學優良教師獎」。
|


|
2023年 |
各科及團隊重大發展與獲獎
- 外科部榮獲臺大醫院111年度平衡計分卡-目標管理績效評核競賽「醫療組特優獎」。
- 外科部榮獲臺大醫院111年分級醫療推廣-科部回轉績優獎第三名。
- 胸腔外科團隊積極研發【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虛擬3D列印數位孿生器官,完成跨科別高難度手術新里程。
陳晉興主任跨領域與臺灣大學電資學院洪一平教授合作所組成的「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研發團隊,榮獲國科會與廣達電腦補助,成功執行智慧醫療產學聯盟計畫。此計畫結合了臺大頂尖臨床團隊與3D影像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科技,致力於為跨科別、高難度手術,提供最高等級病情討論、術前模擬、醫病溝通、及教育訓練的元宇宙跨時空平台。臺大團隊同時分享兩病例,展示此創新平台的功能。
- 食道癌多科團隊,以【重食人生的美好:食道癌卓越多重照顧團隊的拓展】榮獲生策會「2022 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 【臺大醫院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聚焦超音波治療室】 112年12月5日揭牌,聚焦超音波有潛力用於消融腫瘤,協助導入藥物,控制體內異常結構,而不經由任何傷口也沒有輻射線,這個單位不僅在臨床上能有所發揮,更重要的是能完成癌症治療技術的開發,完成更多臨床試驗與研究,讓微創技術能更進一步造福民眾,帶領台灣乃至於全世界開發更多醫學及科學上的新領域。
教學相關獲獎
- 許文明教授榮獲「臺灣大學111 學年度教學傑出教師獎」。
- 陳晉興教授榮獲「臺灣大學111 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
- 田郁文教授榮獲「臺灣大學111 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
- 李章銘教授榮獲「臺灣大學111 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
- 許榮彬教授榮獲「臺灣大學111 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
- 戴浩志助理教授榮獲「臺灣大學111 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
- 鄭乃禎教授榮獲「臺灣大學111學年度臨床教學優良教師獎」。
- 林孟暐教授榮獲「臺灣大學111學年度臨床教學優良教師獎」。
- 郭順文助理教授榮獲「臺灣大學111學年度臨床教學優良教師獎」。
- 陳建嘉副教授榮獲「111年度臺大醫院教學付出獎」。
- 李柏居副教授榮獲「112年度臺大醫院教學優異獎」。
個人獲獎事蹟
- 李伯皇教授榮獲「台灣移植醫學學會終身成就獎」。
- 梁金銅教授榮獲「台北市醫師公會第31屆杏林獎」。
- 張金堅教授榮獲「台灣外科醫學會112年終身成就獎」。
- 徐紹勛教授榮獲「臺大醫院111年度服務特殊優異獎個人獎」。
- 徐紹勛教授榮獲「故高天成教授紀念演講獎」。
- 鄭乃禎教授榮獲「2023年臺大醫院傑出研究獎-醫療技術創新組」。
- 林孟暐教授榮獲「台灣外科醫學會112年青年外科醫師研究獎」。
- 賴達明教授與物理治療中心徐瑋勵教授等台大團隊以「虛擬實境滑板運動訓練系統榮獲國科會2023年未來科技獎-AIoT智慧應用」。
- 賴碩倫醫師以「無煙電燒新革命-微創手術排煙器」榮獲「第20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
- 王植賢副教授榮獲「臺大醫院112年度(外科部)主治醫師優異獎」。
- 陳克誠副教授榮獲「臺大醫院112年度(外科部)主治醫師優異獎」。
- 葉啓娟助理教授榮獲「臺大醫院112年度(外科部)主治醫師優異獎」。
- 林本仁副教授榮獲「臺大醫院111年度病歷書寫品質優良主治醫師」。
- 陳政維助理教授榮獲「臺大醫院111年度病歷書寫品質優良主治醫師」。
- 黃俊升教授榮任2023 St. Gallen國際會議早期乳癌治療共識小組成員。
- 陳沛興醫師榮獲「112年度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原著論文優秀論文獎」。
- 黃凱文教授當選世界腫瘤介入治療學會(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Oncology)亞太區首屆主席。
- 郭夢菲教授當選亞澳兒童神經外科醫學會(Asian-Australasi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Neurosurgery) President-elect。
- 郭夢菲教授當選國際兒童神經外科醫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Neurosurgery) Communication Committee Co-chair。
- 郭夢菲教授當選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 楊士弘助理教授當選國際兒童神經外科醫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Neurosurgery) Nomination Committee Member。
- 楊士弘助理教授當選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
- 郭庭均醫師成為Fellow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
.jpg)
和死神拔河搶命!臺大醫院「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虛擬3D列印數位孿生器官 跨科別高難度手術新里程記者會-外科部陳晉興主任

和死神拔河搶命!臺大醫院「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虛擬3D列印數位孿生器官 跨科別高難度手術新里程記者會
|
2024年 |
各科及團隊重大發展與獲獎
- 除惡務盡, 爭取「胰腺」生機-世界頂尖的胰臟癌手術成績
惠普氏手術正式名稱為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是消化外科最複雜困難的手術,通常一台手術的時間約在8-12小時。臺大醫院是全球胰臟手術最多的醫院之一,單是田郁文教授一人生涯累積惠普式手術已經超過2300例,和德國及美國兩位教授並列世界前三名。由於經驗累積,近年手術時間也縮短到3-5個小時。用最能將胰臟癌乾淨切除的開腹手術替病人手術,不但能獲得最大的手術廓清範圍,也使得臺大醫院有全國最多量且最安全的胰臟手術。重視手術品質使得近五年台大胰臟切除手術後90天內死亡率約0.5%,優於歐美一流醫學中心,例如:(1)全世界唯一胰臟切除從手術前至手術後整個過程都不需插鼻胃管,大幅減少病患的不適。(2)獨創的胰管空腸吻合技術顯著地減少術後延遲出血的機率,因而大幅提升了手術後的安全性。(3)臺大醫院更發展了全世界首創的惠普式併脾動脈切除術取代了全胰臟切除術,術後讓90%的病患免除了需以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的痛苦,也讓病患因較穩定的血糖控制而有較高的機會完成術後輔助化療,進而延長了術後的存活。
- 【臺大醫院顱顏醫療暨形態科學發展中心於113年3月27日揭牌,這是全國第一家在國家級公立醫學中心設立的顱顏中心】。除了重症顱顏治療外,中心還將致力於顱顏方面之研究及科技發展,提供專業訓練及民眾教育,發展國際醫療及交流等任務。
- 【胸腔腫瘤定位手術團隊】榮獲「臺大醫院112年度服務特殊優異獎團隊獎」。
- 外科部榮獲臺大醫院112年度平衡計分卡目標管理績效評核-「醫療組特優獎」。
- 外科部榮獲臺大醫院112年度單位年報獎勵評選-「優良獎」。
- 年度平衡計分卡目標管理績效評核-「醫療組特優獎」。
- 神經外科榮獲臺大醫院112年分級醫療推廣-「病房轉銜績優獎第一名」。
- 心臟血管外科5B病房榮獲臺大醫院112年分級醫療推廣-「病房轉銜卓越獎第一名」。
- 5CVI以 「提升裝置心室輔助器病人術後早期活動執行率」,獲得台灣急重症醫療品質獎競賽 特優獎。
- 脊椎腫瘤多科團隊榮獲【2024年(第二十五屆) 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傑出醫療類競賽金獎(臺灣頂尖團隊)】。
個人獲獎事蹟
- 陳晉興教授榮獲「臺灣大學113 學年度特聘教授」。
- 陳晉興教授榮獲「112年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 賴逸儒副院長榮獲「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112年度「李國鼎管理獎章」。
- 林孟暐教授榮獲「112年度第34屆青杏醫學獎」。
- 林孟暐教授榮獲「113年度外科醫學會青年外科醫師研究獎」。
- 鄭乃禎教授 、吳俞鋒醫師以「傷口生物膜感染檢測套組」榮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
- 李志元副教授榮獲「112年度病歷書寫品質優良醫師」。
- 紀乃新副教授榮獲「112年度臺大醫院服務特殊優異個人獎」。
- 梁金銅教授以「大腸直腸癌問答101:大腸直腸癌臨床診療的全方位指引」榮獲「113年度臺大醫院教材著作個人組優良獎」。
- 林明燦教授以「樂活族手術:全方位加速復原寶典」榮獲「113年度臺大醫院教材著作團體組優良獎」。
- 紀慧瑩護理師榮獲「優良專科護理師-特優獎」。
- 林洋正醫師榮獲「113年度消化系外科醫學會年度優秀論文獎」。
教學相關獲獎
- 陳晉興教授榮獲「2024第十二屆星雲教育獎-典範教師獎」。
- 何承懋副教授榮獲「112年度臺大醫院教學付出獎」。
- 黃博浩副教授榮獲「113年度臺大醫院教學優異獎」。
- 李柏居副教授榮獲「臺灣大學112學年度臨床教學優良教師獎」。
- 田郁文教授榮獲「臺灣大學112 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
- 黃書健教授榮獲「臺灣大學112 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
- 黃俊升教授榮獲「臺灣大學112 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
- 吳耀銘教授榮獲「臺灣大學112 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
|

爭取「胰腺」生機-胰臟癌精準醫療 早期診斷與個人化精準醫療,有效對抗胰臟癌
.jpg)
重大氣管創傷新突破 颱風天電線繞頸險喪命 臺大外科氣管移植團隊利用主動脈組織工程重建技術 體系接力救命 榮登國際期刊記者會-切蛋糕慶祝病友重生大合照
|
2025年 |
各科及團隊重大發展與獲獎
- 臺大醫院外科胰臟手術團隊以「化險為夷、拿捏得當-以腫瘤生物特性為導向安全有效的胰臟手術」榮獲【2024年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並榮獲【2024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銅獎】。
個人獲獎事蹟
- 陳益祥教授、周恒文醫師參與「創新體外循環使用之穩定心臟麻痺液」團隊榮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
教學相關獲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