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全部

#

譚慶鼎Ching-Ting Tan 我要掛號 回列表

主治醫師、專任副教授,主治醫師

一般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療及手術,內視鏡手術,顯微手術,雷射手術,音聲手術,口腔咽喉癌症打鼾及呼吸睡眠障礙的診治

  • 台大醫學院 專任副教授 --迄今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 主治醫師 --迄今
  • 北一女中 畢業 -
    中山醫學院 醫學系 畢業 -
    台大醫學院 毒理學 博士 -
    台灣大學 EMBA資管組 碩士 -
  • 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 主任 -
    臺大醫院口腔咽喉科 主任 -
    日本東京大學音聲言語研究中心 研修 1996-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耳鼻喉科 觀察員 2000-
    法國巴黎第七大學醫學院耳鼻喉科 研究員 1994-1995
    • 包含音聲醫學、放射線傷害、胺基配醣耳毒性及中耳炎之病理生理學
    • 研究論文曾獲1993及1997年中華民國耳鼻喉科醫學會優秀論文獎,及第89屆學術演講會優秀論文發表獎


    近期研究方向:
    打鼾及呼吸睡眠障礙治療、口腔及氣道基礎研究、耳毒性藥物、頭頸部癌症基礎研究

  • 相關醫療資訊Ⅰ


    相關醫療資訊Ⅱ
    常見問答

    • 聲音為什麼會啞?
      聲音嘶啞的原因很多,可大略分為腫瘤、發炎、黏膜病變、器質性病變及功能性障礙。聲音沙啞持續二週以上,就應該接受專業醫師的檢查。
       
    • 音聲如何產生?
      音聲的產生:先由腦依據情緒、思想,決定我們要說些什麼、怎麼說,然後發出命令經由神經肌肉系統使呼吸系統、喉部及聲道作出適當的運動而發出音聲。呼吸系統呼出的氣流在聲門處經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聲音,這再經由聲道的構音及共鳴後產​生了我們言語中所用的各種音聲。
       
    • 如何治療音聲沙啞?
      音聲障礙的原因很多,所以治療也是因人而異。臨床上嘶啞的程度並無法幫助鑑別診斷,也無法用以選擇治療的方式。
      常用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音聲治療、喉顯微手術、心理諮詢、放射治療、及其它手術方式。
      常有患者提到聲帶長繭就好似被判了死刑一般,其實大多數聲帶結節的患者在接受音聲治療後就可獲得改善而無需手術。
       
    • 何謂音聲治療?
      我們知道許多音聲障礙的發生是因為過度或不當的使用發聲器官,所以音聲治療就是教導病人學習適當的發聲方法。我們前面提到呼吸器官也與發聲有關,所以我們的音聲訓練也包括呼吸方式的訓練,簡單說就是學發聲。訓練長 短自然也是因人而異。
       
    • 為何要音聲治療?
      常有患者問道:我從小說話到現在,為什麼還要學?
      喉部與發聲有關的主要肌肉有九條,這些肌肉間的協調是相當精細的工作,要用得好是需要懂得技巧的。很多疾病都是長期使用不當的結果,像我們自小就走路跑跳,而關節的傷害也是中年後才慢慢發生。此外在年紀大時,聲帶會有老年性的變化,或是聲帶因為炎性反應造成一些變化,也會使得病人發聲的方式改變,所以也需要學習。
       
    • 小孩子音聲沙啞要不要治療?
      我們可以簡單分兩部份來講:如果是因為腫瘤造成的就需要治療,而這類患者多半會有呼吸困難或呼吸時有不正常的聲音。若是因為早期常哭喊、吼叫造成的結節或息肉,則要看小孩子的配合程度及個別需求而定。若小孩子不能改變不當發聲的習慣,縱使手術可暫時將病變除去,但是很快又會有新的結節或息肉產生。
       
    • 結節或息肉會不會變成惡性?
      一般而言,聲帶結節或息肉不會轉變成惡性,但因為原本就持續音聲沙啞,所以當腫瘤產生時導致的音聲變化往往會被忽視,而延誤了發現癌症的時機。至於因為抽煙等致癌物慢性刺激而產生白斑、紅斑、或黏膜變性的病人則應該要定期接受檢查,並避免繼續接觸刺激性物質。
       
    • 聲音保健注意事項
    1. 不要過度使用聲音;如:習慣性的大聲喊叫、遠距離或戶外長時間的說話。
    2. 經常清喉嚨或習慣性地咳嗽;喉嚨不舒服時,試著喝點溫水把痰吞下去。
    3. 避免在吵雜的環境中交談;如:KTV、工廠。
    4. 對著大群聽眾演講時,使用麥克風將自己的聲音擴音。
    5. 唱歌時,不要超過自己的音域,不要唱音階太高或太低的曲子。
    6. 以其他方式取代類似發號命令的叫聲;例如以搖鈴或敲鐘來引起別人注意,而不是試圖以吼叫方式壓過眾人吵雜的聲音。
    7. 作費力的身體運動時,不要講太多話。
    8. 學習全身的放鬆及自然的呼吸,隨時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身心的緊張。
    9. 放輕鬆說話而不是說悄悄話。
    10. 說話時要有適當而足夠的呼吸,避免一口氣說太長的句子。
    11. 說話速度不要太快。
    12. 避免長期的使用不自然的聲音,如:喃喃低語、大聲咆哮、尖聲喊叫、模仿動物或機械的聲音。
    13. 覺得精神疲倦、身體不舒服或睡眠不足時,不要說太多話或使勁說話。
    14. 避免置身於乾燥的環境中,應隨時補充足夠的水分。
    15. 適量的運動以幫助全身肌肉的放鬆及增加肺活量。
    16. 避免抽煙或過量飲酒。
    17. 有任何長期的生理症狀,應趕快去請教醫生,如:喉嚨緊繃、聲音嘶啞、喉嚨痛、腸胃不適〈胃酸反溢、腹脹、胃痛〉、過敏反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