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你該知道的事
2025/04/24
台大醫院神經部 蔡欣熹醫師
你是否曾聽過有人突然倒下,意識模糊,甚至失去說話與行動能力?這可能是腦中風的症狀,而其中一種最危險的類型就是 「腦出血」。當腦內的血管破裂,血液滲入腦組織,就像河水氾濫淹沒田地一樣,壓迫著正常的腦細胞,導致嚴重的後果。這不僅會影響我們的運動、語言與記憶能力,甚至可能奪走生命。由於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異常,罹患腦出血的風險也比一般人要高出許多,統計來說腦出血的盛行率每年約0.03%,但血友病患者可高達每年2.3%,在孩童或年輕病人身上可能更高,所以更需要仔細了解腦出血的成因、症狀,並且熟知如何預防與治療,以守護自己的健康。
腦出血的成因:為何腦血管會破裂?
想像你的血管是一條條柔韌的水管,隨著年紀增長或長期高壓運作,這些水管可能變得脆弱甚至裂開,而在我們的腦部這樣的情況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最常見的腦出血原因包括高血壓、頭部外傷、腦血管疾病如患有腦動脈瘤或腦動靜脈畸形、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酗酒、長期抽菸、過度壓力等,都會讓血管加速老化,並提高腦出血的風險。除此之外凝血功能異常也是一個重要的發病原因,除了先天的血友病患者,後天長期服用抗凝血劑的人,血液較不容易凝固,出血後更難止血。
如何辨識腦出血?
腦出血的症狀來得突然,若未能及時搶救,可能會導致永久性損傷。因此,當我們身邊的人出現以下症狀時,一定要立刻警覺,並儘速送醫:
- 突發性劇烈頭痛:有些患者會形容為「人生中最嚴重的頭痛」。
- 噁心、嘔吐:大腦受到壓迫時,可能會影響嘔吐中樞,導致強烈不適。
- 意識混亂或昏迷:如果一個人突然反應遲鈍、講話不清楚,甚至陷入昏迷,可能是腦出血的警訊。
- 身體一側無力或麻木:如果你發現自己或他人突然一隻手或一條腿動不了,甚至嘴角歪斜,那麼很可能是中風發生了。
腦出血如何診斷?醫學科技的幫助
當醫師懷疑腦出血時,通常會安排腦部斷層掃描(CT),是最快速且準確診斷的方式,只需10-15分鐘就能清楚看到腦內是否有出血現象,有些時候醫師也會安排腦部核磁共振(MRI),能提供更詳細的影像,特別是小範圍出血或早期腦血管異常的診斷,特殊狀況下,病患還需要進行腦血管攝影,以找出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
腦出血的治療方式:黃金時間內搶救生命
當確診腦出血後,治療的目標是控制出血、減少腦部傷害,並幫助患者穩定病情,一般來說會需要立刻嚴格控制血壓,因為當血壓過高時出血可能會繼續擴大,因此醫師會使用藥物將收縮壓降至140-180 毫米汞柱以內。血友病的患者因凝血功能異常,醫師也會輸注凝血因子來止血,若出血量大或壓迫腦組織時,醫師可能會考慮進行手術移除血塊,以減輕對腦部的傷害。
如何預防腦出血?從日常生活做起
雖然腦出血可能較容易發生在血友病患身上,但仍可以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大幅降低風險,透過以下的建議讓大家一起守護大腦,預防腦出血的發生:
- 控制血壓:定期監測血壓,避免高血壓長期傷害血管。
- 規律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如快走、瑜珈等,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也有助於保持血壓穩定。
- 健康飲食:少鹽、少油、少糖,多吃蔬菜水果,幫助保護血管健康。
- 避免頭部外傷:年長者可在家中安裝防滑墊,騎機車時務必戴好安全帽。
- 定期健康檢查:由於各位都是高風險患者,建議可做腦部影像健康檢查檢查(如MRI),早期發現潛在血管問題,甚至也可偵測是否有微出血之發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