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HBV B型肝炎病毒

B型肝炎的傳染方式?

  有許多人都誤以為B型肝炎是因為飲食不潔而傳染的,其實不是。B型肝炎並非典型的「病從口入」,實際上,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主要是受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液、體液經由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尤其是進入血液內。它在人體內的潛伏期(病毒進入人體後到發生臨床症狀的期間)較A型肝炎為長,平均約二個月或更久,進入人體的病毒量越多時潛伏期可能越短。急性B型肝炎的臨床表現和A型肝炎相似。對B型肝炎沒有抵抗力的人,就有可能受到感染。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可區分為母子傳染及水平傳染。
 

  • 母子傳染(又稱重直傳染)
    ​是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前後將B型肝炎傳染給新生兒。這傳染途徑,應是台灣B型肝炎會如此猖獗,一代接一代的感染下去的主要原因。不過自從民國七十三年開始在新生兒注射B型肝炎疫苗以來,成果非常得好,經由母子傳染的路徑而感染到B型肝炎,變成相當的少。
     
  • 水平感染
    ​是指帶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進入有傷口的皮膚或黏膜而傳染。輸血、打針、血液透析、針灸、穿耳洞、刺青、共用牙刷、共用刮鬍刀,都可能是B型肝炎的水平傳染途徑。

 

B型肝炎如何致病?

  如果你認為B型肝炎病毒侵入肝臟直接殺死肝細胞,如此而已。其實,是錯了﹗B型肝炎病毒主要的致病機轉並不是直接殺死肝細胞,它是藉由人體的免疫機轉而導致肝細胞壞死的。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有一種細胞毒性T細胞(淋巴球的一種),平常並不會去攻擊體內的正常細胞,當體內的正常細胞遭受到病菌感染時,它就會去將這已受感染的細胞殺死,其目的是為了要除去這入侵的病菌。B型肝炎病毒導致肝炎,就是經由這樣的途徑。細胞毒性T細胞是要將B型肝炎病毒「驅除出境」,然而B型肝炎病毒是在肝細胞內,所以在細胞毒性T細胞欲除去B型肝炎病毒的同時,肝細胞也就跟著陪葬了。
 

  • B型肝炎如何治療?
    目前對B型肝炎治療效果較好的還是干擾素。干擾素可以藉由抑制病毒及促進免疫系統這兩方面來抑制B型肝炎病毒的活性,使得病毒的活性變低,肝發炎的狀況獲得改善,以及GOT、GPT數值下降。可惜得是,以干擾素來治療B型肝炎,雖然可達成上述的目標,但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仍然存在,不會消失,也就是說,帶原狀態依舊存在,而且有一部份的病人,在停藥之後,又會復發,大約只有四分之一的病人能維持長期的治療效果。雖然有這些缺點,由於沒有更好的藥物,所以干擾素仍是目前最佳的藥物選擇。最近也有一些新的治療B型肝炎的藥物出現,不過,目前仍然在臨床試驗中,效果是不會比干擾素還來的好,必須等臨床試驗結果後,才能下結論。
     
  • 什麼是B型肝炎的干擾素治療?
    對於B型肝炎而言,干擾素治療通常是用於肝功能不正常(GOT、GPT上升兩倍以上)、e抗原陽性,沒有肝硬化的病人。用干擾素來治療慢性B型肝炎可使病毒的活性降低以及抑制肝臟的發炎。如果有效的話,臨床上可見到e抗原消失,e抗體出現,肝功能變成正常,同時在病理上肝發炎的情況也較緩解。可是干擾素並沒有辦法完全將B型肝炎病毒徹底清除掉,所以,儘管e抗體出現了,表面抗原仍然是存在的,病人仍然是帶原者。干擾素的作用,乃是使B型肝炎病毒由高活性變成低活性,肝發炎嚴重變成輕微,這樣轉變的好處是,可以使日後發生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機會降低。
     

B型肝炎如何預防?

  • 防止母子傳染
    政府字民國七十三年起推展B型肝炎疫苗注射,所有新生兒一律須接種B型肝炎疫苗,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的時間是初生後三至五天接受B型肝炎疫苗第一劑,隔一個月後注射第二劑,滿六個月後打第三劑。若母親是e抗原陽性,則小寶寶除了要注射B型肝炎預防針外,還必須於出生二十四小時內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最近的調查報告指出,學齡前的兒童B型肝炎帶原率已降低至百分之二至三,效果非常好
     
  • 防止水平感染
    避免輸血、打針、針灸、穿耳洞、刺青、紋眉、共用牙刷、共用刮鬍刀等。B型肝炎並非病從口入,也不是飲食傳染,所以使用免洗餐盤、碗筷分開,對於B型肝炎的預防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 接受B型肝炎疫苗接種,產生免疫力
    這是一勞永逸的方法。什麼人須接種型肝炎疫苗呢?血液中無B型肝炎表面抗原(即非帶原者),無表面抗體也無核心抗體的民眾最好接受疫苗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