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醫學系學生教學

  醫四內科見習分上下兩學期施行。上學期為「臨床診斷學」,涵蓋於"病理臨床整合課程"之中,傳授理學檢查及病史詢問之技巧,課程排定於每週五下午一點至五點,先由資深教授以大堂課講授,三點以後全班再分成十六組帶開至各病房見習,其中十二組由內科負責,每組由一位第五年總住院醫師負責指導。學習目標主要是實地操作課堂上所授予之問診和各種理學檢查技巧,先由同學間互相練習,再由總醫師視情況帶領同學至病床邊學習。整個學期中之課程內容涵蓋基本的病史詢問、脈搏及血壓之測量和各系統器官之理學檢查,配合上課之進度循序漸進,自心、肺、腹部、頭頸部、泌尿生殖系統、四肢關節、乃至於神經系統之理學檢查。學習評估則是分期中和期末兩次筆試測驗;另外,期末加考床邊測試,由各組指導之總醫師當場予以評估。為實地瞭解同學之學習情形和遭遇之困難,於學期中由副主任與各組代表座談,期末則行問卷調查,以利下年度授課之參考。下學期為「醫學問題解決」課程,涵蓋於"藥理臨床整合課程"之中,排在每週五下午一點至五點分十六組實施,每組學生由一位主治醫師和一位第四年住院醫師負責。住院醫師挑選病房中適合教學之病例讓同學先行問診和施行理學檢查,然後再與主治醫師做雙向的病例討論。另編有教學案例一本,以補足實例不足之憾,至於學習評估和期中座談同上學期方式實施。
 

醫學系五年級教學

  五年級醫學生之內科見習共九週,其內容包括內科基礎知識的講授、小組教學討論、內科學術活動之參與、以及各次專科病房的實務訓練。整個教學的重心,旨在強調基本臨床訓練和實務應用,跳脫傳統講授和書本的拘泥,期待能由實際與病人互動中加強邏輯推理和整合能力,磨練溝通技巧,從而觸發人道關懷,落實以人為基礎的教育本質。

  為落實此一目標,學生被分派至各病房跟隨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實習醫師組成醫療團隊,每天共同探視病人討論病情,判讀檢驗數據和影像學檢查,並搜集文獻對照整理;同時在病房住院醫師及實習醫師指導下,不斷練習各項臨床基本技能,包括: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及病歷之書寫等。另一方面,小組教學及討論則以實際案例作分析,以學生為主體、老師擔任指導者,訓練學生表達及整合能力。

  此外,為有效糾正死讀書、疏於臨床的不當習慣,自88學年度起,在考試方面亦有所調整,最主要的是實施「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之測試方式。其施行方式為分成數站由住院醫師扮演之假病人來擔任評分者,每站以十五分鐘為限,學生必須就病史詢問、理學檢查、以及簡單的檢驗數據加以發揮,整理出病情並與「病人」做適當的溝通與互動。評分由「病人」為之,其標準乃是在學生與病人之互動、病史詢問、理學檢查技巧以及整合能力等各項加以細部評估;測驗後馬上由扮演假病人之住院醫師對學生說明其優缺點。這類考試型態,將有助益於醫學生之落實臨床學習。
 

醫學系六年級教學

  六年級醫學生於內科的見習為選修課程。內科部所提供的見習病房包括:血液腫瘤科、肝膽胃腸科、風濕免疫科、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腎臟科、胸腔科、感染科及心臟科。學生在這一學年內,一共可以選修六周,分別於兩個病房見習。六年級學生之見習包括病房見習和門診見習兩部分。

  於病房見習時,需參與病房所有教學及迴診活動。以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及實習醫師的醫療團隊為基礎,安排六年級醫學生加入病人的照護與追蹤。每週須完成兩位新住院病人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及病歷的書寫,並於病房之晨會中報告。病歷的書寫須包括住院病歷以及住院當中病情發展的記載。自88學年度起開始讓醫六學生在住院醫師指導下進行病人的直接照護(primary care),包括開處方及安排檢查等,獲得學生的正面評價。至於門診見習,則是於每週一到週五上午的時間,由內科部教授級的主治醫師主持教學門診。所有病人由學生先行問診及從事理學檢查,再由老師們指導。學生每週參加一次,六週共有六次在門診見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