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業領域介紹

小兒物理治療

  小兒物理治療是以正在發展階段的兒童為服務對象。由於兒童正處於成長階段,任一系統發生障礙都會影響發展,常發生於兒童的疾病也多有其特殊性。因此小兒物理治療針對嬰幼兒採全面性的發展介入,學齡兒童則以動作及日常生活功能介入為主,配合學習活動與職能訓練建議。小兒物理治療方式包含直接治療與間接諮詢。主要依據兒童發展、動作控制學習理論及個案處理模式;在兒童遊戲與親子互動的自然情境下,利用各種不同的誘發、治療手法、治療設備及輔具進行發展治療、運動治療與功能訓練。並以整個家庭為中心,將治療計劃融入日常生活中。小兒物理治療最終目標為激發兒童潛能,促進兒童獨立自主、融入社會;並引導身心障礙兒童及其家庭勇敢面對身心障礙、享受人生。

 

  • 服務對象

十八歲以下診斷為發展障礙,或因外傷、疾病影響到發展及動作功能之兒童。

  1. 發展遲緩(包含動作及全面性發展遲緩)
  2. 腦性麻痺
  3. 動作協調不良
  4. 早產兒等有發展遲緩高危險性的嬰幼兒
  5. 一般兒童常見骨骼肌肉問題及運動傷害

 

  • 服務項目
  1. 家長諮詢:提供正確的日常生活照顧手法及居家訓練計劃
  2. 發展篩檢與發展評估
  3. 發展促進技術
  4. 功能訓練
  5. 運動治療
  6. 操作治療
  7. 儀器治療
  8. 小兒輔具評估諮詢

 

  • 基本設備

  跑步機及步態訓練懸吊輔助系統、功能性電刺激器、小兒泰洛比運動系統(SET)、發展評估工具、促進發展玩具、移位輔具(助行器、柺杖與輪椅)、擺位輔具(特製座椅、站立架、滾筒、楔型墊)、生活輔具與特製食具。

 

心肺物理治療

  呼吸循環物理治療是以呼吸循環之急慢性病患為服務對象。呼吸循環物理治療方式包含直接治療與間接諮詢。依患者需要提供手術前、出院後或居家相關物理治療建議。主要依據運動生理、呼吸生理及循環生理來增進患者的呼吸循環功能。利用各種不同的治療手法、治療設備及輔具進行運動治療與功能訓練。並以患者本身的病況、體能、職業需求為目標,設定相關運動建議,使病患能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減少危險因子,並能促進心理健康及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

 

  • 服務對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限制型肺疾病患者、外科術後或外傷造成胸廓疼痛或肺擴張不全者、神經肌肉系統疾病造成呼吸肌肉衰弱或影響呼吸功能者、心臟及胸腔內外科病患、及需呼吸照護、心肺耐力訓練之其它相關科病患。

 

  •  服務項目
  1. 姿位引流
  2. 扣擊及振動技巧
  3. 咳嗽能力誘發及訓練
  4. 胸廓活動度訓練
  5. 呼吸再訓練
  6. 恢復性運動
  7. 心臟復健計劃
  8. 肺臟復健計劃
  9. 心肺耐力運動訓練計畫
  10. 開刀前
  11. 出院後或居家相關物理治療建議

 

  • 基本設備

跑步機、腳踏車、血氧計、電動拍痰器、氧氣設備、血壓計、聽診器、心電圖設備。

 

早期療育

  早期療育是針對學前(特別是0-6歲)有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的兒童及家庭所提供的一種完整而全面性的服務。兒童的發展大致可分為認知、動作、語言或溝通、心理社會、生活自理及生理發展幾個領域。若孩子有任何一個或大於一個以上領域的發展較同年齡孩子遲緩、不協調或異常時則表示孩子可能有發展遲緩。基於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的原則,有發展遲緩的兒童愈早開始接受療育及相關服務會有較好的預後。同時也有專家學者認為3歲以前作早期療育一年的功效是3歲以後的10倍。依照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對於發展遲緩兒童應提供早期療育服務及醫療費用補助之規定,目前各縣市對於學前發展遲緩兒童皆有提供早期療育的服務。早期療育的服務流程大致為通報轉介→評估鑑定→療育。由學校老師的觀察、門診、或大型篩檢找出可能有發展遲緩的兒童,經過家長同意透過通報系統將疑似發展遲緩兒童個案通報至各地的早療通報轉介中心,並由中心依兒童的需求轉介相關的療育及福利服務。

  物理治療師是早期療育服務團隊其中的一員;與其他專業共同合作進行篩檢及評估鑑定,並且負責提供後續療育。凡是動作及動作相關發展(如生活自理)有遲緩的兒童都可以接受物理治療的服務。例如不明原因或各式特殊症候群造成的發展遲緩、早產兒、動作協調障礙、腦性麻痺兒童等都是物理治療師服務的對象。在臺大醫院,物理治療師接到轉介後會先進行單一個案評估。在完成評估後,物理治療師會向家長解釋評估結果並決定孩子是否需繼續接受物理治療服務。無論評估結果為何,治療師都會根據家長關心的問題給予解答及建議。若孩子需要後續物理治療,治療師會與家長討論物理治療形式及內容,例如治療次數、時間及物理治療內容。物理治療師會撰寫評估報告並與專業團隊開會進行個案討論。在後續治療中,物理治療師會施行治療,並隨時向家長解釋孩子進步的情況、未來發展需要及給予居家訓練建議,同時提供家長諮詢。遇到孩子入學或入發展中心時,治療師也會提供建議及轉銜服務。並且治療師會協助相關福利申請。在評估及治療過程中若個案有其他需要,治療師會視情況協助轉介,讓孩子及整個家庭能得到最完善的服務。

 

老人物理治療

  臺灣地區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老年人的醫療與照護需求增加,為了提供老年人醫療與照護特別的知識與技能,並整合醫療決策減少醫療支出浪費,提昇老年醫學相關服務教學與研究。臺大醫院於93年成立老年醫學部,並且推動老年醫學次專科醫師訓練。

  本科物理治療師為老年醫學照護團隊成員之一,配合醫院政策,協助老年醫學次專科醫師訓練,並參與每週個案討論會,提供照護相關之建議與服務。
 

  • 服務對象

4E2病房、6A病房的老年醫學個案。

 

急性物理治療

  管理醫療的興起使一些無併發症的急性或術後病患留滯急性病房(acute setting)的時間變短,尤其老年人口與住院比例攀升的現在,協助病患早日下床活動、恢復功能愈加重要。證據醫學顯示對一些失能患者,早期介入的急性病房物理治療可改善其生活功能和長期預後。

  急性病房物理治療依病患需要,提供預防次發性併發症之衛教諮詢、呼吸照護、運動治療和功能訓練,並做出院後居家治療、長期照護、轉院甚至門診治療之評估、諮詢和轉介。

  治療地點以各病房為主,待病患病情穩定後也可改至治療室內繼續接受更為積極的治療項目。
 

  •  服務對象

  涵蓋各類疾患,主要包括神經內外科一般病房和加護病房、神經內科和腦中風加護病房、心臟內外科一般病房和加護病房、胸腔內外科一般病房和加護病房、呼吸加護和照護病房、小兒科一般病房和加護病房、新生兒加護病房、新生兒中重度病房、小兒癌症病房、一般內外科病房和加護病房、創傷加護病房、骨科病房、燒燙傷一般病房和加護病房等。

 

神經物理治療

  • 簡介

  臺大醫院神經物理治療之服務對象可分為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及周邊神經系統損傷患者。前者包括中風、腦外傷及脊髓損傷等,治療以神經肌肉誘發及功能訓練為主;前庭系統、腦瘤、小腦病變…等等。後者包括顏面神經麻痺及臂神經叢麻痺等,治療以電刺激以及運動治療為主。神經物理治療師均熟悉物理治療相關之基本與臨床知識,藉由評估病患之病史、意識狀態、心智能力、肌肉張力、反射、動作控制能力及型態、感覺、平衡、協調、肌力、關節活動度、運動功能狀態與步態等等,訂定長、短程治療目標與計畫,依循玻巴斯、路德、布朗斯壯、本體感覺誘發、工作取向、動作控制、動作學習、生物力學以及系統理論等理論基礎,以任務導向施行各項治療技術,並依據病情及病患的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協助擬定相關的後續計畫,如居家物理治療計畫、提供輔具諮詢或轉介適當的長期照護場所。

 

  • 服務對象

腦血管病變患者

週邊神經病變患者

脊髓損傷神經病變患者

頭部外傷神經病變患者

退化性神經病變患者

前庭系統病變及腫瘤併發神經病變患者

因老化影響導致動作功能失調之患者

 

  • 服務項目

各種正確擺位指導

被動關節運動指導

呼吸訓練

吞嚥準備運動

肌力訓練

前庭復健運動

顏面肌肉運動

床上活動能力訓練

坐與站之平衡訓練

步態與行走訓練

協調能力訓練

日常活動能力訓練

神經誘發技術

神經肌肉電刺激

肌肉效貼布貼紮

輪椅拐杖、助行器及其他輔具操作之諮詢與訓練

各類神經疾患復健相關物理治療之家屬衛教與專業諮詢

 

  • 基本設備

各種神經肌肉電刺激、轉位輔助器與移動帶、滑動板、舉重器、助行器與支架、跑步機、固定式腳踏車、傾斜床、治療床、平衡訓練器、平行桿、懸吊系統、運動訓練輔助器及站立鏡等等。

 

骨科物理治療

  • 簡介

  肌肉骨骼系統物理治療基於對人體解剖生理、肌動學、生物力學、運動生理學之學理基礎,利用各種儀器治療、徒手操作治療技巧及運動治療方法來協助病人解決肇因於肌肉骨骼系統的疼痛、活動度受限及肌肉無力等問題,以促進日常生活與運動功能。

 

  • 服務對象

  所有肌肉骨骼系統及週邊神經損傷相關的病患,包括:肩部疼痛(肌腱炎、五十肩等)、肩頸部疼痛、下背部疼痛(腰椎長骨刺、椎間盤突出)、肌筋膜症候群、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媽媽手、退化性關節炎、腕隧道症候群、胸廓出口症候群、乳癌術後淋巴水腫、人工關節置換術後治療、骨折後遺症、關節攣縮……等。

 

  • 服務項目

熱療(蠟療,熱敷,微粒熱療,紅外線,短波,微波)

水療

超音波

電療(向量干擾波,低週波電刺激,功能性肌肉電刺激)

低能量雷射治療

循環治療

頸椎牽引、腰椎牽引

磁場治療

按摩

運動治療

關節鬆動術

軟組織鬆動術

被動性關節運動

肌力訓練

牽拉運動

耐力訓練

本體感覺訓練

姿勢及步態訓練

 

  • 基本設備

熱敷箱、上下肢水療桶、蠟療、固定式腳踏車、頸椎牽引、腰椎牽引、等速肌力訓練儀、髖關節肌力訓練機、多功能滑輪組、神經肌肉電刺激器、超音波、向量干擾波、低週波經皮神經電刺激器、短波、微波、低能量雷射、循環治療機、磁場治療、懸吊系統、治療床、平衡訓練器、治療球。

 

競技物理治療

  競技物理治療因各種專項運動選手特殊需求獨立於骨科物理治療所產生,主要為幫助運動選手解決因訓練過度或不足、不正確運動姿勢及運動場上急性傷害所導致的運動傷害等問題,利用各種儀器治療、徒手操作治療技巧及針對專項運動所需求之肌力、耐力、協調性訓練以促進運動表現及延長運動生涯。

 

  • 服務對象

  因運動傷害所導致的肌肉骨骼系統、週邊神經損傷及期望增進運動表現之各類運動選手,包括:各類肌肉骨骼系統損傷(可參照臨床服務-骨科物理治療)、特殊運動專項所容易造成的損傷(如:投手肩)、等速肌力訓練、核心肌肉訓練、速度肌力訓練(plyometric exercise)……等。

 

  • 服務項目

熱療(蠟療,熱敷,微粒熱療,紅外線,短波,微波)

水療

超音波

電療(向量干擾波,低週波電刺激,功能性肌肉電刺激)

低能量雷射治療

循環治療

頸椎牽引、腰椎牽引

磁場治療

按摩

運動治療

關節鬆動術

軟組織鬆動術

被動性關節運動

肌力訓練

牽拉運動

耐力訓練

本體感覺訓練

姿勢及步態訓練

 

  • 基本設備

  熱敷箱、上下肢水療桶、蠟療、固定式腳踏車、頸椎牽引、腰椎牽引、等速肌力訓練儀、髖關節肌力訓練機、多功能滑輪組、神經肌肉電刺激器、超音波、向量干擾波、低週波經皮神經電刺激器、短波、微波、低能量雷射、循環治療機、磁場治療、懸吊系統、治療床、平衡訓練器、治療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