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小兒腸胃科

      小兒肝膽胃腸科過去數十年來,經過歷任前輩的耕耘,在教學、臨床服務、以及研究上,都有著優異的表現。由於肝膽腸胃疾病在台灣兒童的盛行率頗高,加上近年來對於兒童肝膽腸胃疾病的瞭解與各種治療方式的發展以及臺大兒童醫療大樓的開幕,使本科的重要性更甚以往,兒童肝膽研究團隊並於2008年榮獲台大醫院研究卓越團隊獎,張美惠教授​並榮獲中央研究院院士之殊榮


人力配置及工作執掌

科主任: 倪衍玄教授

主治醫師: 許宏遠教授,陳慧玲教授,吳嘉峯教授,邱郁淳醫師,張凱琪醫師, 戴季珊醫師

兒童分子與細胞研究室: 崔道貞博士,蔡慧慧博士

兒童內視鏡室: 李慧娟小姐

 
服務內容及具體量化資料

  除了提供小兒肝膽胃腸科特別門診及住院病人的照顧外,於臺大兒童醫療大樓更提供了兒童專屬的消化系疾病檢查空間與服務, 包括兒童內視鏡、兒童超音波室、兒童消化道生理檢查室、以及兒童分子醫學及細胞治療研究室等,提供了諸多檢查服務,使得本科醫師相當忙碌,並獲台大醫院優良服務獎的肯定。

  1. 兒童內視鏡室:除診斷性內視鏡(包括胃鏡、大腸鏡等)外,另有多種治療性內視鏡(消化道擴張、經皮內視鏡胃造廔管置放及更替、消化道異物取出、消化道息肉腫瘤切除術、及各種止血治療等)
  2. 兒童超音波室:包括一般兒童腹部超音波檢查、肝內血流及都普勒檢查、彈性纖維超音波(Fibroscan)、超音波指引肝臟切片、及腹部膿瘍引流之局部治療
  3. 兒童消化道生理檢查室:包括消化道蠕動生理檢查(包括高解析度直肛壓力生理檢查及高解析度食道壓力生理檢查等)、氫氣吹氣測試、直腸黏膜抽吸切片檢查、二十四小時食道阻抗合併酸鹼度等檢查
  4. 兒童分子醫學及細胞治療研究室:提供B型肝炎病毒基因突變檢查、疸汁酸濃度檢查以及各種兒童膽汁滯留症的基因檢查並首創以次世代基因分析兒童膽汁滯留性疾病之分析平台等
  5. 腸內菌叢分析核心實驗室: 分析腸內菌叢之變異與人類疾病之關聯與角色

​​

教學計畫

  小兒肝膽胃腸科之教學對象涵蓋醫學系學生、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住院醫師、小兒科住院醫師及小兒消化系次專科訓練醫師,本科醫師對於教學不遺餘力,受到院方肯定並獲台大醫院教學優良獎。茲擇要介紹於下:

  1. 醫五及醫六學生在小兒肝膽胃腸科見習課程規劃與安排,醫五及醫六學生見習時需對新住院病患進行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並試行診斷,以訓練其看病之基本技能和診斷定型之邏輯思考能力。學生必須參加小兒肝膽胃腸科主任之病房迴診。
  2. 醫七學生至小兒肝膽胃腸科病病房實習時,須在上級醫師指導下負責二至三位病患之診療以培養其獨立診療及分析能力,亦有機會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執行特殊檢查對新 住院病患進行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並試行診斷,以訓練其看病之基本技能和診斷定型之邏輯思考能力及參加小兒肝膽胃腸科主任之病房迴診。
  3. 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住院醫師及第一年至第三年小兒科住院醫師輪流派照顧小兒肝膽胃腸科病房病患,上對主治醫師負責,下要指導實習及見習醫師,使其對常見小兒 肝膽胃腸疾病之診斷和處置能駕輕就熟。主治醫師每天要帶其團隊所有醫師及醫學生巡訪病患,於討論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完成臨床教學的任務。
  4. 小兒肝膽胃腸科次專科訓練對象為小兒科第四年和第五年住院醫師。依小兒消化系醫學會與消化系醫學會之規定予以各項專門技術及會診之訓練,並灌輸相關知識。鼓 勵參與研究,並在學會舉辦之年會或月會中正式報告,最後需將其研究成果寫成論文,期使經本科訓練過的消化內科醫師能同時具有服務及研究能力。
  5. 小兒肝膽胃腸科次專科​與日本東京順天堂大學醫院兒童消化器科進行研習醫師交換訓練計畫,​互相交換研習醫師經驗交流與學習。

 

醫師簡介
姓名 簡介
倪衍玄

 現職:台大醫學院院長、小兒科特聘教授、臨床醫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性別:男

 任現職年月:82.08

陳慧玲

 現職:生醫及醫倫學科教授、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

 性別:女

 任現職年月:86.08

吳嘉峯​​

 現職:小兒科臨床教授、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

 性別:男

 任現職年月:94.07​

邱郁淳​​​

 現職: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助理教授、教學部暨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

 性別:女​​

 任現職年月:103.0​4​

張凱琪

   現職:小兒科臨床助理教授、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

 性別:女​​

 任現職年月:108.09

戴季珊

 現職: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

 性別:女​​

 任現職年月: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