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術專長

        台大皮膚科在歷年來多位醫師於各次專科學門之研究發展,與各特別門診之相繼成立後已使得皮膚科學之教育及學術研究更趨完善。

 

        1950年代,呂耀卿教授專精於黴菌之研究及皮膚手術,當時的皮膚病除了性病外,黴菌病為第二大宗,呂教授為陳登科教授後,台灣皮膚科學界之巨擘。1948年於台大醫學院畢業後,即進入台大皮泌科,並於1964年以39歲之英年昇任皮膚科教授。於1972年至1975年,1985年至1989年,兩任台大醫學院皮膚科主任,於1960年赴美國Duke大學進修,隨Conant教授研究醫用真菌學一年,於民國1977年因醫用真菌學之研究獲得日本東北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呂教授於冷凍療法、皮膚磨皮術及整形外科手術亦有許多成就,於1963年在日本「皮膚科之臨床」雜誌發表多孔性皮片之論文,為全世界首創之作,比現今為人所熟知之Tanner發表mesh graft之文章尚早一年。黴菌、真菌學在呂教授後,歷經紀秀華、全鳴鐸、張志成、蕭光祥醫師之共同研究發展後,目前由廖怡華醫師繼續負責這方面的研究與服務。

 

        1951年在美國杜克大學病理學科之協助下,把病理科引進台大醫院,使之在診療與教學上發揮力量。當時許德金醫師專門負責皮膚病理,病理切片的製作、染色皆自己負責,當時並沒有專門的老師教導病理,一切都要自己摸索,看書找答案,病理報告也是自己負責。後來許德金醫師專任泌尿科,皮膚病理則由葉思伯醫師接棒。葉醫師曾赴美修習皮膚病理,回國後接掌台大皮膚科病理,作育英才無數。此外,葉醫師主持痤瘡特別門診超過30年,可謂台灣皮膚科美容醫學的先鋒之一。此特別門診之診治記錄,葉醫師都妥善保存,可以說是相當完整之醫學史料。

 

        早期未嚴格分科之際,皮膚科所進行之手術包括許多唇裂(Cleft lip)、顎裂(Cleft palate)之整型手術等,最早是由呂教授為主,繼之者為許郡安醫師(曾任台北市立仁愛醫院整形外科主任,現為台大醫院皮膚部兼任主治醫師)、吳啟欽醫師、莊祖儀醫師及吳英俊醫師。1987年由陳昭旭醫師接下棒子,1995年曾忠仁醫師亦加入皮膚外科之研究行列,之後有廖怡華醫師(2000年)與許致榮醫師(2002年)加入。本科於1986年開始進入雷射時代,首先使用連續波長二氧化碳雷射與氬雷射。1994年進入新一代脈衝式雷射,啟用Q開關紅寶石雷射治療色素斑。而後陸續引進鉺雅克雷射作磨皮換膚,染料雷射治療血管病變,更於2012年引進新一代銣雅各雷射,開啟淨膚雷射新紀元。2010年8月,由於許致榮醫師離職前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任皮膚科主任,因此邱政偉醫師也加入皮膚外科與雷射治療的服務陣容,接著於2011年加入沈宜萱醫師與洪楨邦醫師,整個團隊已具規模,手術服務量逐漸提高。邱政偉醫師亦於2011年11月赴美國哈佛大學進修雷射光電學,於2012年11月返國復職。   

 

        台大皮膚科之免疫學亦是當時走在最先端的研究領域。1972年,鄧昭雄副教授(現任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創立皮膚科之免疫研究室,為台大醫院研究臨床免疫之先驅。1982年,吳英俊醫師赴法國研習免疫學一年,回國後繼續發展皮膚免疫學。當時醫院內之ANA、intercellular substance antibody 、anti-basement membrane zone antibody 等判讀,皆由皮膚免疫室報告。皮膚免疫現由本科王莉芳醫師接棒,王醫師在完成皮膚科住院醫師的訓練後,再進入台大微生物學研究所專攻免疫學,並取得博士學位。於1992年開辦異位性皮膚炎特別門診,長期照顧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並致力於異位性皮膚炎致病機轉的研究。此外,戴仰霞醫師與朱家瑜醫師在2002-2003年也陸續加入異位性皮膚炎與免疫性皮膚疾病的診療團隊,朱醫師並於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間前往巴黎第十二大學研修,進修主題為嚴重藥物疹與自體免疫水疱症的臨床診療。回國後更致力於嚴重藥物疹收案研究,成果豐碩,並與歐洲(Regi-SCAR)及日本(Asian-SCAR)研究團隊交流密切,開啟本科研究新藍海,而且自2011年起於腫瘤醫學部開設「腫瘤治療藥物疹」 特別門診,嘉惠癌症病友,亦致力於國外學術交流,不僅屢屢受邀至各國學術研討會發表演講,更促成本院與多所國外醫院簽訂合作契約,相當活躍。

 

       自體免疫性水泡病為本科研究、服務的一大主軸,王莉芳副教授於 2008 年起當時最新穎的 rituximab 治療天皰瘡病友,大幅改善病友的預後及生活。王莉芳副教授退休後,自體免疫性水泡病由朱家瑜教授、烏惟新醫師、卓雍哲醫師持續為廣大病友服務,卓醫師更專精於自體免疫性水泡病的基礎研究。

 

        本科與精神科關係亦甚為密切,科內張俊祥副教授曾與精神科李明濱教授合作完成多篇精神皮膚病方面之論文,每週五早上之心身性皮膚病特別門診,亦於1982 年成立,此為別的醫學院皮膚科所罕見之教學。此外,張俊祥副教授曾於1987 年赴日本東京大學進修一年,研習電子顯微鏡學,並負責本科皮膚疾病之超微結構變化之判讀。張俊祥醫師退休後仍持續於每週五下午為身心皮膚病患者服務。


  接觸性皮膚炎及職業性皮膚病由孫啟璟副教授開創,孫醫師於1971 年赴美國紐約大學醫學中心皮膚科進修,1973 年於新加坡政府皮膚及痲瘋病醫院服務,之後回本院服務,1985 年赴美國奧立岡大學及1986 年赴倫敦大學聖約翰皮膚醫院研修接觸性皮膚炎。自1978 年設立特別門診,並將個案資料及臨床影像建立成資料庫。多年來,有數千名以上的病友在此一特別門診中找到了答案。其後,朱家瑜醫師、莊德揚醫師先後加入此一行列,繼續提供病友全方位服務。由於藥劑取得不易,貼膚試驗服務曾短暫中斷,但經孫醫師與朱醫師的大力奔走及努力下,本科於2011 年10 月起,重啟貼膚試驗的服務,嘉惠廣大病友。朱醫師自2003 年起擔任亞太環境與職業皮膚病會議(APEODS)之國際顧問委員,定期參加該組織之會議發表論文並擔任會議主持人。2005 年起也與瑞典馬爾摩大學合作進行環氧樹脂引起職業皮膚病的研究。


  本科第一位本國的臨床醫學博士是紀秀華教授,1991 年畢業於臨床醫學研究所,專研皮膚病毒學、職業皮膚病及醫用黴菌學,近年更鑽研分子生物學,於個別領域皆有許多著作發表。在紀教授的領導之下,本科的皮膚癌分子生物學研究團隊包括廖怡華醫師、朱家瑜醫師、沈宜萱醫師等,分別針對黑色素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進展惡化的分子機制,進行深入的探討。廖怡華醫師也在國科會國外短期研究補助下,自2012 年7 月起至美國休士頓Baylor醫學院分子及細胞生物研究所Eric Chang 教授的研究室,進行為期一年有關皮膚黑色素細胞癌的腫瘤生成及藥物阻抗性研究。回國後,廖怡華醫師在黑色素細胞癌的臨床基礎研究及倍頻光學顯微術的醫學研究上都有豐碩成果;廖醫師也積極參與臺大醫院結節性硬化症整合醫療團隊,在罕見疾病的治療和研究上貢獻一份心力,使台大醫院成為全國唯一核准調製rapamycin 藥膏的醫療院所。廖醫師也致力與台灣大學光電所、化學所進行跨領域合作,在全方位的傑出表現下,廖醫師於2021 年榮昇皮膚科教授。沈宜萱醫師發表多篇肢端型黑色素癌致癌機轉、預後相關研究,於2023 年榮升副教授。洪楨邦醫師於2021 年12 月至2023 年11 月,至美國哈佛大學幹細胞再生生物學研究所許雅捷博士之研究室進修,研究以AAV 為載體的基因表達對皮膚幹細胞的影響,於2023 年12 月返國服務,繼續從事皮膚基因學的研究。

  白斑之治療先後由吳英俊醫師、王莉芳醫師負責,並發展水泡移植法特別門診,由紀秀華教授及蔡呈芳醫師陸續發展對於白斑病人的照光療法及黑色素細胞移植,並從事病人免疫基因之研究。朱家瑜醫師也在紀秀華教授指導下,發表論文證實血清中多巴胺濃度過高,會引發黑色素細胞凋亡。2013 年紀教授更與林頌然醫師於Science 期刊發表關於鳥類羽色調控機轉及黑色素幹細胞的研究論文,可謂皮膚科之光。目前白斑特別門診由陳柏樺醫師接續服務。


  對於最困難的小兒皮膚科學及照會皮膚科學,則屬邱顯清副教授最專精。皮膚科的照會,早期是一天平均一張甚至沒有一張照會單,後來則為平均一天10 張照會單,邱醫師功不可沒,因為有許多困難的病例,到邱醫師手中後才迎刃而解。照會一般是由總住院醫師負責,但特別困難的病例,尤其是小兒病例,則非得請教邱醫師的意見不可。此外,邱醫師亦專精於毛髮方面的研究,其於1988 年赴美國Stanford 大學進修一年,為當時國內相關研究少數的專家學者,並於1997 年8 月以此專題研究升任醫學院副教授。邱醫師於2020 年榮退前後,逐步將指導、教學住院醫師的工作交棒給烏惟新醫師,由烏醫師繼續傳承邱醫師解決各種疑難雜症、教育一代代住院醫師的精神。


  目前小兒皮膚病的教學、研究與服務由戴仰霞醫師接續服務,戴醫師於2002 年赴美國哈佛大學進修一年,研究的主題包括皮膚傷口癒合、小兒皮膚病的最新進展等等。而毛髮的相關研究則由林頌然醫師接手,並有豐碩研究成果;林頌然醫師曾獲得國家衛生研究院補助,於2010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前往美國南加大鍾正明院士實驗室進修毛囊幹細胞相關研究,回國後繼續深入研究,陸續發表多篇傑出論文,不僅在英年即高昇皮膚科教授與台大醫院醫學研究部副主任,更於2020 年,於頂尖期刊Cell 上發表交感神經與豎毛肌調控毛囊幹細胞活性的論文大作。林頌然教授亦多次獲得國內外各傑出研究獎,並屢屢受邀至各地發表研究成果。黃常銘醫師在林頌然教授指導下,參與少年白的基因調控等相關研究。


  蔡呈芳教授專研皮膚淋巴癌、乾癬及皮膚生理學方面之研究。1995 年在門診設立恆溫恆濕室後,皮膚生理學之研究更上層樓。經過多年用心的經營,乾癬特別門診團隊也日趨成熟,成果豐碩,蔡教授目前更是多項跨國生物製劑的臨床試驗研究主持人,也是國內乾癬的臨床與研究權威,亦是亞洲乾癬治療的第一把交椅。蔡醫師也針對乾癬的免疫與基因異常進行基礎研究。在蔡教授之後,詹智傑醫師、陳柏樺醫師也先後加入乾癬團隊的行列,在臨床與研究方面造福更多的乾癬病患。在發展創新治療方面,蔡醫師也首先引進窄波段UVB 光療、Excimer light 等新的治療模式,提供國內乾癬與白斑病友更多治療的選擇。近年蔡教授發表多篇關於全身性膿皰性乾癬的基因、生物製劑療法等相關論文,廣受國際矚目。


  本科的青春痘特別門診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當時葉思伯醫師學成歸國,有感於廣大青春痘族群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醫療照顧,首開風氣之先,設立了國內第一個青春痘特別門診,也造福了許許多多的痘痘族,讓他們重展歡顏。葉醫師退休之後,陳衍良醫師和賴碧芬醫師接下此一重責大任,並結合醫學美容,將果酸換膚和雷射磨皮與傳統治療結合,擴展青春痘的照顧範疇。其後,繼任的邱品齊醫師除了擴展青春痘門診業務外,也開創藥妝品諮詢特別門診,使得台大皮膚科青春痘特別門診的服務更上層樓。邱品齊醫師於2014 年9 月受聘前往中國醫藥大學擔任國際醫療美容醫學中心主任,致力於藥妝品美容領域,第一線為國內美容醫療器材把關。邱政偉醫師、黃常銘醫師承接青春痘門診的業務,為廣大的病患提供專業的諮詢與治療。黃常銘醫師亦專精於玫瑰斑、蠕形毛囊蟲症的相關研究,與眼科組成跨領域團隊服務病友。


  本科對於弱勢族群的照顧亦不遺餘力,除了開立漢生病及結節性硬化症特別門診,更設置性病友善門診,對於性病患者提供隱密性、全人性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