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歷史回顧

歷史回顧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的第一年,日本政府開設總督府立台北病院於大稻埕千秋街(以後改為台北醫院,今之台大醫院),1898年並設立產婦人科(當時名稱,即今婦產科),開啟了台灣婦產科歷史。川添正道(日本長崎縣人)被派為第一任醫員兼醫長,當時年僅二十四歲。隔年(1899年),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成立。 花
  1914年川添氏被日本長崎醫科大學產婦人科延攬為第四代教授而離開台灣。這段期間,川添氏最大的貢獻除了訓練產婦人科專科醫師外,並於1907年起設立助產士講習所,專收台籍青年女子教以助產學術,以台語及基督教白話字講課,每年訓練10~15人。川添氏在此期間共訓練二百多位女助產士,散佈在全台灣,作為婦產科之先鋒,推行台灣社會之婦幼衛生工作。
01-1940-醫師與新生兒照片.jpg   1914年,長崎醫專教授迎諧來台接任川添氏之職位。此時號稱東洋第一的「台北醫院」新院舍已落成啟用。醫局人員擴編至五人,病床超過六十床。當時台灣人對產婦人科之認識漸深,婦女對看婦科疾病亦漸能接受,尤其迎氏之手術技術名聞全島,聲名更遠播至福建、廣東各地。而台北醫院婦產科之病患人數及醫療收入因而能與內、外科競爭首位。因此,產婦人科由冷門逐漸轉成熱門。 darwin200m.jpg

  1915年,高敬遠成為迎氏接掌台北醫院產婦人科以來的首位台籍醫師。高氏年輕有為,表現優異,頗受賞識,遂於1919年升為「醫官補」。在當時台灣人對於這種職位,根本不敢奢望。高氏亦在藥理學教室做研究而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1918年,醫學校改制為醫學專門學校。1922年,本作為教學醫院之日本赤十字社支部醫院,增設產婦人科,追隨迎氏多年的早田五助升任為醫專教授。台灣人張文伴在此時隨早田氏轉至日赤醫院。日赤醫院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改為台大第二附屬醫院,而後改為省立台北醫院,再改為市立中興醫院,由徐千田教授負責,也可說是台灣婦產科的第二中心。

 1922年迎氏留德回來專任台北醫院醫長在醫專兼任教授講課,大展其手術雄才,大振聲譽,而另一方面於1919年醫學校改制為醫學專門學校,1938年,真柄教授正式主持台北帝大醫學部附屬醫院產婦人科,始以大學教育的方式,訓練台灣的產婦人科人才。真柄教授除對研究方面不遺餘力,對產婦人科學推展亦不落人後。對臨床手術方面則精勤磨鍊。他雖力圖表現,任期八年中後半多在戰亂中度過,績效當然大受限制。

歷史回顧- 1938年,真柄教授正式主持台北帝大醫學部附屬醫院產婦人科,始以大學教育的方式,訓練台灣的產婦人科人才。
  1945年由於台北遭受不斷的空襲,為免病患危險,帝大附屬醫院疏散至大溪國校(前後約一年多)。帝大附屬醫院疏散及復原可以說是完全靠邱仕榮教授的指揮,醫療器材的損失減少到最少的程度。當時病人不多,婦產科總共借有三間教室。門診佔用一間教室,另一間則闢為產房及開刀房用。麻醉主要是腰椎麻醉,另一間為病房。

 

歷史回顧- 1949年,魏炳炎教授以其顯赫之學經歷(東京帝大醫學部畢業,省立嘉義醫院產婦人科醫長及院長)出任教授兼台大醫院婦產科主任(1949年8月~1972年7月)。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華民國取代日本統治台灣,邱仕榮教授奉命接收帝大附屬醫院,邱仕榮教授成為台灣大學醫學院婦產科首屆主任(1945年12月~1949年7月)。日籍醫師全部離台返日,曾於日據時代台北帝大醫學部產婦人科擔任教職者包括真柄正直教授、木村義明助教授、德永幹雄講師等。帝大醫學部第一屆台籍畢業生在接收醫學院及醫院的貢獻很大。

 
  1949年,魏炳炎教授以其顯赫之學經歷(東京帝大醫學部畢業,省立嘉義醫院產婦人科醫長及院長)出任教授兼台大醫院婦產科主任(1949年8月~1972年7月)。憑其過人的智慧與深謀遠慮,將本科一步步推上國際婦產科學界之舞台。 歷史回顧- 1950年台大醫院大改革,新設住院醫師制度而廢除助教。1951年新設嬰兒室。在此之前嬰兒由婦產科醫師負責照顧。這兩件事是當時很大的改革。
  1950年台大醫院大改革,新設住院醫師制度而廢除助教。李卓然教授為第一代總住院醫師,陳皙堯教授為第二代,林振權醫師為第三代。1951年新設嬰兒室,由小兒科醫師陳炯霖接管嬰兒室。在此之前嬰兒由婦產科醫師負責照顧。這兩件事是當時很大的改革,由德日系統的醫院制度改為美國系統的制度。
歷史回顧 - 1968年魏炳炎主任下令成立子宮頸癌手術小組,由李卓然教授主持,全心全力精研手術技巧及病人的照顧,使窮苦病患亦能得到一流的治療,故病人數目激增,有口皆碑。

  1968年歐陽培銓教授及李鎡堯教授在魏炳炎主任指導下創設台灣第一所「內分泌學實驗室」從事腦下垂體賀爾蒙,生物活力測定,並以氣相層頻譜測定性類固醇賀爾蒙提供臨床服務,第一次測量台灣地區妊娠孕婦尿中Estradiol和Pregnandiol的研究,獲得美國婦產科醫學雜誌刊登。

  1970年代,陳皙堯教授開台灣醫界之先河,首先以超音波作為診斷妊娠中所有的疾病的超音波掃瞄圖的工具,後來其他各科也相繼加入超音波掃瞄之診斷與研究。

  繼魏教授之後,邱仕榮教授再暫接一年主任(1972年8月~1973年9月)。而後,王耀文(1973年10月~1975年7月,其間陳皙堯教授暫代理),歐陽培銓(1975年8月~1981年7月,其間1979~1980進修,由李鎡堯教授代理),李鎡堯(1981年8月~1987年7月,1986~1987休假一年,由陳源平教授代理),謝長堯(1987年8月~1992年7月),黃思誠(1992年8月~1998年7月),謝長堯(1998年8月~1999年7月兼代理主任),周松男(1999年8月~2005年7月),楊友仕 (2005年8月~2011年7月),陳祈安 (2011年8月~2017年7月),陳思原 (2017年8月~2023年7月),楊政憲 (2023年8月~迄今)等教授陸續傳承魏、邱兩位前主任的優良傳統,繼續領導本科。

  歐陽培銓教授對當時台灣相當高發生率的滋養層細胞疾病研究頗多。他與魏教授曾於1960年代末期報告台灣的滋養層細胞疾病。歐陽教授及爾後的李鎡堯、謝長堯、周松男、黃思誠、陳瑞堅教授等一脈相承對絨毛性腺激素(β-hCG)的臨床意義及其生化結構與性質作了相當深入之研究。歐陽教授更以台大的滋養層細胞疾病的病例經驗,自行訂定一套台灣人特有危險因子計分標準,以作為台灣婦產科醫師治療此類疾病的重要依據。

 1981年李鎡堯教授接任主任後積極參與衛生署優生保健法的立法籌備工作,參加衛生署組團赴日、美訪問考察優生保健業務,並提出「優生保健諮詢中心」設立草案,終於1984年1月27日成立台大醫院優生保健諮詢中心,開幕由許子秋署長剪綵。此中心乃全國獨一無二的包括婦產科、小兒科、實診科、病理科、護理科和公共衛生同仁組合的跨科服務。

  1980年代初期,試管嬰兒等生殖科技之突飛猛進,本科也不落人後,急起直追。在李鎡堯教授的領導下,不孕症小組於1987年產下本院第一例試管嬰兒。楊友仕、連義隆、劉志鴻、何弘能等醫師更再接再厲,迭創佳績,於1989年產下國內第一例冷凍胚胎嬰兒。2002年,本部在陳思原、陳信孚、趙光漢、吳明義、陳欽德、楊政憲等年輕醫師的努力下更成功誕生國內第一例冷凍卵子之試管嬰兒。

歷史回顧- 1984年1月27日成立台大醫院優生保健諮詢中心
  子宮頸癌是台灣婦女最多的癌症,在日據時代,真柄教授也很有興趣,在本科已開始電療及根除手術,因此子宮頸癌的治療一直是本科最重要的工作。子宮頸癌根除手術由邱仕榮教授繼續做,甚至也做過陰道子宮根除手術。而後1968年魏炳炎主任下令成立子宮頸癌手術小組,由李卓然教授主持,全心全力精研手術技巧及病人的照顧,使窮苦病患亦能得到一流的治療,故病人數目激增,有口皆碑。歷來參與子宮頸癌手術小組的人員包括文錫圭、黃國恩、蔡偉雄、謝謝豐舟、黃思誠、陳祈安、張道遠醫師等亦步亦趨,使子宮頸癌根除手術之技巧達到巧奪天工的境界。1956年魏炳炎教授為子宮頸癌的放射治療,在三西病房設計建造鐳錠室,特別隔離給病人使用並給予服務。後來引進鈷六十,更於1984年再採後荷式放射治療,病人改成在放射線科接受放射線治療。子宮頸癌之研究在本科亦不遺餘力。早期獲美國援助下成立「子宮頸癌病毒研究室」。江文哲、謝長堯教授等與美國第二海軍醫院合作研究泡疹病毒與子宮頸癌之關係,接著江文哲、謝長堯、黃思誠教授等從事子宮頸癌抗原之研究。
2008台大醫院兒童醫療大樓

 1980年代後期,隨著超音波儀器的進步,本科陳皙堯、謝豐舟教授以其敏銳的觀察與純熟的技巧,藉著杜卜勒血流超音波的掃瞄,對高危險妊娠的胎兒窘迫可提早診斷,吳志正醫師對卵巢及子宮內膜等疾病更可成功鑑別惡性與良性。尤其是對近來台灣已漸減少的滋養層細胞疾病的致病機轉與化學治療的成功率及其預後之詳細觀察,已獲國際學界之肯定。

  謝豐舟教授不僅輔助陳教授於超音波之臨床工作與研究,更將超音波引導做羊膜穿刺、臍帶血抽取、絨毛取樣及取卵。即以超音波的引導進入遺傳學臨床上的研究及應用。 在產前診斷方面,本科柯滄銘教授以分子生物學技術,對台灣盛行的地中海貧血的遺傳機轉研究以達國際水準,更造福台灣眾多有可能遺傳此病給小孩子的年輕夫婦,使他們免除憂慮,更減少社會成本。

  1990年代,科技的進步更是令人振奮,各種新穎的儀器,使得在疾病診斷或是研究方面,都有更進一步的成果。不論是在婦科、產科或生殖內分泌科,都是成績豐碩,相關領域之研究論文亦很可觀。

        1992年實施主任遴選制度,首次經遴選制產生主任,任期3年(可連任一次)。住院醫師制度上增加第五年住院醫師,其功能相當於fellow以研究工作為主,1995年再延長至第六年住院醫師。台灣脫離日治,遂成為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婦產科」,1995年改名為「婦產部」,包含婦、產及生殖內分泌三個次專科。

  2000年以後婦產部也積極參與台大公館院區的支援及配合黃昏門診的計畫及著手整建婦產科門診。2001年1月,婦產部門診遷移至西址三東的新門診診區,規劃更寬敞、舒適的門診空間以服務病患。並整合超音波空間使病人就醫更加方便,減少等候的時間。

 2008年12月生殖醫學中心正式啟用

   2002年以後,腹腔鏡手術在婦產科之重要性與日俱增,本部在黃思誠教授的積極發展下,腹腔鏡手術水準大幅提昇。在腹腔鏡子宮切除及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方面,更有創新的發明。此外,為因應婦女醫學之提倡及婦產科醫學會的推行,在這一年多來本部陸續派出多名主治醫師學習乳房檢查及乳房超音波檢查,並積極在本部推廣。亦於門診開設「乳房疾病」之特別門診,提供婦女乳房疾病之篩檢,擴展本部醫療服務之範圍,以期答到婦女醫學之整合。生殖內分泌科更積極發展人類成熟卵子及卵巢組織之冷凍技術,並於2002年成功誕生國內第一例冷凍卵子雙胞胎。 

  以主題結構式臨床測驗(Objective Structural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評鑑住院醫師及醫學生之臨床實作能力,在國外已行之有年,2006年起本部為符合目前醫學教育對臨床醫師核心技能的要求與共識,也將臨床實作能力列入教學品質的重要指標。針對實習醫師訓練的需要,設計婦產部OSCE測驗,以提升實習醫師在婦產科方面相關素養,並培養面對病患時的全人醫療能力。實施以來,接受OSCE之實習醫師反應,此測驗有助於學習如何與患者建立醫病關係,更重要的是,能夠把以往課堂上學習的醫學知識,實際應用在臨床照護病患上,大大提升其臨床上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其臨床上實際primary care時,更能抓到箇中要領,有助於減輕面對患者時的焦慮與壓力,並吸取其中寶貴的學習經驗。

  2007年因應子宮頸癌疫苗被核准使用,本部設立“子宮頸癌疫苗諮詢”門診以服務病患。陳思原副教授、蘇怡寧助理教授、楊友仕教授於2007年達成亞洲第一例乙型地中海貧血及HLA配對經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成功懷孕。採用全基因放大(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診斷方式,以此方法準確診斷多對基因成功懷孕亦為世界首例。

母胎兒醫學中心

  2008年12月台大醫院兒童醫療大樓產房及生殖醫學中心正式啟用,提供病友更高品質之服務。李建南醫師與工研院合作主持之“智慧型孕婦居家即時監控與通訊系統及其方法“計畫已於台灣及大陸地區完成專利之申請。亦積極建構「母胎兒醫學中心」。爲因應台大兒童醫院之落成及建立亞洲第一之胎兒醫學中心,將胎兒治療、早期胎兒超音波篩檢及高層次胎兒超音波之技術完整引進本院產檢常規實施中,且於門診及孕婦手冊中宣導。

  2009年5月本部婦科亦遷入兒童醫療大樓一起照顧婦女健康,以提升照護病人之品質及安全。生殖醫學中心提供接近接近國際水準的〔生殖醫療科技〕,榮獲2012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銅獎殊榮。

       2012年8月份開辦「婦女整合門診」,包括婦產部、精神醫學部、乳房醫學 中心、家庭醫學部及臨床心理中心等專任主治醫師及心理師,共同提供婦女朋友 更完整的醫療照顧。婦女整合門診設在婦產部專屬門診區,提供同一時段、同一診區的醫療服務,增加就診便利性,免去婦女朋友跨部就診奔波之困擾。2017年為服務妊娠糖尿的孕婦特別邀請內科內分泌專家於本部開設妊娠尿病門診及營養 師別門診,提供孕產婦營養上的諮詢。

       2017年冷凍卵子或胚胎,乳癌懷孕不是夢。臺灣乳癌發生有年輕化的趨勢, 且因為醫學進步,長期存活率增加,應該與治療的主治醫師詳加討論,在年齡與 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可考慮預留預先冷凍卵子或胚胎,保留乳癌婦女未來生機。

       2019年臺大醫院團隊所使用的特殊縫合技巧,不僅可以有效止住產後大出血 (尤其是困難的植入性胎盤)、保留住這些婦女的子宮及生育能力外,同時也減少膀胱及輸尿管受損。由於縫合後的子宮,外型很像日本卡通「風之谷(Nausicaa)」裡的王蟲,因此我們將此改良的產後大出血手術方式,命名為「Nausicaa (王蟲) 縫合法」。

       2021年5月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COVID-19疫情警戒提升至第 三級,醫療量能降載,並積極配合國家政策,病人入院前進行篩檢措施,確保院 區清淨安全;啟動大型疫苗接種站,為民眾接種疫苗,5月22日起加開設孕婦特別診,額外提供婦產部主治醫師諮詢,於現場提供超音波及胎心音檢查。2022年5月設立COVID-19專責病房(14PE)收治孕產婦,提供確診孕產婦更好的醫療照 護。

       2023年跨科別的植入性胎盤團隊--浴血奮戰力保母子均安(通過SNQ認證)。台大婦產科團隊致力於產後大出血的照護已久,我們結合婦產科、心臟內科、心 臟外科、放射診斷科、放射介入科、泌尿科、一般外科、麻醉科、小兒科、重症 創傷團隊等組成的多專科團隊,以標準化的方式做術前準備及術中、術後之合作, 能在任何緊急狀況力即啟動,給予植入性胎盤者緊急手術,拯救母親及胎兒寶貴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