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青年人網路使用行為與心理健康之關聯性

 

WHO對青年人的定義為15至24歲,此階段大腦仍處在發展的階段,衝動性高、喜歡尋求刺激且嚮往同儕生活相較於傳統的人際互動模式,現代的青年已將網路作為主要的人際互動平台,過程中人際衝突或相關壓力事件亦於其中產生。

 

如面臨壓力時採用不佳的情緒調節策略,可能會提升網際網路空間中人際衝突的頻率,也容易造成憂鬱、焦慮、低自尊、與社交功能的下降。若在網路上的行為一旦包含有攻擊的意圖並對特定對象重複發生,便會形成「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霸凌向來是青年群體中重大的人際衝突議題,相較於傳統霸凌,網路霸凌傳遞的訊息速度快、範圍廣,所造成的傷害可能更加劇烈,更可能會延伸出新型態的精神健康議題,並與憂鬱、焦慮、自殺/自傷行為具相關性。

 

為了解台灣青年網路使用行為與精神健康之關聯性,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基本資料、網路使用習慣、網路霸凌經驗、網路遊戲/社群媒體成癮、情緒調節策略傾向、憂鬱/焦慮/自殺自傷行為等相關資料,透過分析上述資料,本研究旨在了解網路使用行為對精神健康造成的影響,其結果將能協助我們發現潛在的心理健康危害,並提供作為預防策略的參考

 

青年人網路使用行為與心理健康之關聯性


 

青年人網路使用行為與心理健康之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