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多來,台大外科已走過篳路藍縷的歲月,也表現出許多揚名全國、享譽國際的重大成就。
年份 | 發生事件 | 圖檔說明 |
---|---|---|
1950-1961 |
1950年 第一及第二外科合併 1953年12月 高天成主任兼院長首次進行大腦額葉切斷術以治療頑固精神病症 1954 完成首次肝癌切除 |
![]() |
1962-1971 |
1962年8月林天佑主任,開創肝癌手指切除術及發明肝鉗子。 1964年8月完成國內第一例成功開心手術 1968年第一例心臟穿刺傷急救手術成功 1968年5月27日台大醫院成功完成國內第一個也是亞洲第一例腎臟移植,開啟了國內移植醫學大門,此時台大醫院增設神經外科總住院醫師,使台大的神經外科開始蓬勃發展。 1971年7月外科正式成立加護病房,從此如開心手術、腎臟移植、嚴重燙傷、腦外科、重傷害、休克大出血病患及心肺衰竭病患皆可接受集中專業、分秒必爭之最佳照護。 |
![]() |
1972-1977 |
1973年本院首先開始神經外科的顯微手術;同年,本院外科完成國內第一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開心手術超過一百例。 1975年開始國內第一例經皮電灼法,治療三叉神經痛及顏面痙攣症。 1976年首度使用主動脈內氣球幫浦輔助循環,均為其任內主要紀事。 1977年國內首例成功先天性主動脈幹矯正手術 (Rastelli Operation)。
|
![]() |
1978-1983 |
1979年9月忠仁、忠義腹部坐骨三肢連體嬰之分割成功,為亞洲第一例也是世界第二例,不但代表著台大外科團隊精神的充分發揮,台大外科醫療科技得以揚名世界,同時也將台大外科之醫學成就推向醫界顛峰。 1980年國內首例左心室到腹部主動脈繞道手術(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合併上升主動脈全部鈣化。) 1980年本院外科完成第一例自由皮瓣移植手術,1981年完成第二例連體嬰分割。 1983年高壓氧治療艙啟用。 |
![]() |
1984-1989 |
1986年本院外科完成世界最小胸腹坐骨連體嬰之分割。 1987年完成國內首例心臟移植同年,本科主導雷射外科的發展,提升我國在國際雷射醫學之地位。 1989年完成國內首例異位心臟移植(雙心人)。 |
![]() |
1990-1992年 |
1990年完成首例電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引導國內電視內視鏡手術之發展。 1991年11月隨著新醫院之啟用,外科病房由西址遷至東址後,外科之醫療成就更蓬勃發展。 1992年完成心臟相連之胸腹連體嬰分割。 |
![]() |
1994年 |
國內首例Norwood氏手術成功。 腹腔鏡下脾臟切除手術成功。 國內首例ECMO維生系統之引用。 李氏姊妹胸腹連體嬰分割成功,創體重最輕分割成功之世界記錄。(分割時兩人合計體重僅3502克)。 |
![]() |
1995年 |
國內首例胰臟移植成功。 完成腹腔鏡下胃亞全切除術 成功完成首例顱內巨型硬腦膜動脈畸形栓塞手術。 ECMO體外循環輔助下,完成世界首例在低溫及心跳停止下,進行顱內巨大動脈瘤之手術。 一位捐贈者同時捐贈給六位受贈者器官移植成功。。 國內首例肺臟移植成功。 開心手術達一萬例。 |
![]() |
1996年 |
完成全國首例「以自體肺動脈移植治療嬰兒主動脈辦狹窄症」之羅斯術式 推展迷你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及小兒迷你腹腔鏡手術。 |
|
1997年 |
成功心臟移植同時切除主動脈弓部瘤,完成國內首例心腎同時移植,完成首例心室輔助器過度至心臟移植成功。 神經外科於國內首次施行經皮雷射椎間般減壓術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以治療坐骨神經痛症。 神經外科於國內首次施行經胸內視鏡交感神經切除術,以治療頑固性心絞痛症。。 完成本院首例活體肝臟移植。 |
![]() |
1998年 |
亞洲地區首例二度肺臟移植病人在本院接受手術成功出院。 神經外科以腦室內視鏡成功完成本院首例第三腦室造口術於水腦患者。 |
![]() |
1999年 |
成功完成國內體重最輕(BW:5.5kg)的活體肝移植。 成功完成國內第一例心肺移植。 |
![]() |
2000年 |
首度進行小兒腹腔鏡胃摺疊手術。 首度進行腹腔鏡病態肥胖症手術。 首度在國內成功使用人工肝臟為指標進行肝臟移植。 亞洲首例經「心室減容手術」後,再成功接受心臟移植。 一亞洲首例使用「離心式及滾輪式左心室輔助器」31天,再成功進行心臟移植手術。 國內首度採用心跳停止之捐肝,成功完成肝臟移植。 首度完成台大活體成人間肝移植。 使用腹腔鏡摘取腎臟作活體腎移植手術。 |
![]() |
2001年 |
以近紅外線腦血氧測定儀測量胸交感神經切除前後腦血氧濃度。 首例肺葉移植成功。 首度使用內視鏡輔助性副甲狀腺切除。 完成國內首次全靜脈營養添加麩醯氨之臨床效果研究。 |
|
2002年 |
完成台灣首例 "全腹腔鏡下活體腎臟移植術"。 外科臨床專科護理師制度正式建立。 國內首例肺葉移植成功慶生會。 發表以視丘下核燒灼術治療巴金森氏症之全世界首次之長期追蹤成果。 完成亞洲首例10公斤以下幼兒腎臟移植。 |
![]() |
2003年 |
全國首例使用「電子式心伴輔助器」後換心成功,順利出院。 全球首創之心室中膈缺損合併 Eisenmenger 症候群,經體外循環、開心手術、肺臟移植、心導管手術成功。 首第一例腸道引流式胰腎同時移植。 國內首例孩童心臟與腎臟同時移植,13歲罹患紅斑性狼瘡併擴張性心肌症的病童是目前年紀最小的心腎移植病人。 國內首例由器官受贈者腦死後捐贈器官遺愛人間,共有一位心臟衰竭及二位腎臟衰竭病人受惠。 乳房外科成功引進同位素導引前哨淋巴結切片術。 針對肺結核引起之複雜性氣管狹窄,首創以階段式擴張與支架置放來治療。 HerartMate 氣動式心室輔助器衛生署人體計畫結案。 |
![]() |
2004年 |
國內首例罕見體重相差三倍之小兒心臟移植成功出院。 完成台灣體重最輕的肝臟移植。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完成首例開心手術。 全國首例血型不相容活體腎移植成功,順利出院。 成功完成全世界最小最輕早產兒開腹手術(手術時體重僅432g) |
![]() |
2005年 |
完成全國年紀最小(一歲八個月)、體重最輕的小兒活體腎移植。 完成利用改良式自體心臟移植切除原發性左心房心臟惡性纖維組織瘤。 成功完成兩對〝高齡〞夫妻活體腎移植,捐贈者分別為67歲和68歲,接受者為68歲和67歲。 全國第一例以「雙肺移植合併心臟修補手術」成功治療因心房中膈缺損及嚴重肺動脈高壓「艾森緬格氏症候群」病患。 完成第200例肝臟移植手術。 完成272例心臟移植手術(94年完成42例),為亞洲之冠。 成功治療97%大面積燒傷病人。 完成利用雙向冠狀動脈灌流及冠狀脈重植術矯治嬰兒左冠狀動脈源自肺動脈併發嚴重擴大型心肌竭及二尖逆流。 發表使用三叉式人工血管之主動脈弓置換手術。 |
![]() |
2006年 |
猛爆性心肌炎經急救裝置體外維生系統後心臟移植,成功出院記者會。 腹主動脈瘤新療法---管內支架置放手術。 全國首例在葉克膜體外循環機支持下施行雙側肺臟移植手術成功。 首創靜脈曲張雷射及無線射頻治療無傷口開刀。 首例葉克膜體外循環機支持下施行雙側肺臟移植手術成功。 宣布成立神經母細胞瘤研究群。 胸主動脈瘤新療法---管內支架置放手術。 完成100例以上非充氣式腹腔鏡(Gasless Laparoscope)進行胃腸腫瘤手術。 |
![]() |
2007年 |
無氣式腹腔鏡開腹器支撐結構』取得台灣專利。 外科肝臟移植團隊應邀赴越南河內成功完成越南首例成人活體肝臟移植,手術順利成功。 大腸直腸癌腹腔鏡手術已超過500例。 |
![]() |
2008年 |
神經外科成立電腦刀放射線手術治療中心(CyberKnife Radiosurgery), 可治療腦及體內腫瘤。 神經外科開始以清醒狀態做開腦瘤手術(Awake surgery),避免重要腦神經區域傷害。 神經外科開始施行術中腦幹神經核位置確認(Brain stem cranial nerve nucleus mapping)。 林明燦教授繼2007年8月獲中華民國專利後,連續第2年獲得另一有關微創手術之發明,M340033號(一種手術用具光源之吸取結構)。 |
![]() |
2009年 |
一般外科發表併用充氣及非充氣式腹腔鏡(Hybrid MIS)手術,進行胃癌切除之癌症手術500例。 完成全東南亞前3例無氣式腹腔鏡輔助之微創惠普氏手術成果發表。 完成本院第一例以嵌合性手術(Hybrid Surgery),利用包覆性動脈支架治療小兒再發性主,動脈窄縮氣球撐開術後併發急性主動脈破裂。 7月完成全胸腹腔鏡食道切除與重建手術。 9月9日,完成台灣第一例無痛清醒迷你胸腔鏡手術治療肺腫瘤。 本科ECMO研究團隊(研究卓越團隊組)榮獲98年度台大醫院『傑出研究獎』。 發表台灣前2例高難度純腹腔鏡脾臟保留之胰尾腫瘤切除;以及2例腹腔鏡胰尾腫瘤併脾臟切除術,台大胰臟手術進入高階微創手術的新里程。 一般外科高階微創手術醫療團隊,發表單孔微創胃惡性腫瘤切除手術之突破性醫療技術。 |
|
2010年 |
小兒神經外科於2009年1月為罹患頑固型癲癇的4歲男童植入亞洲首例迷你型迷走神經刺激器(VNS Therapy™ Demipulse™ Model 103 Generator)。該孩童於6個月後不再有癲癇發作,並於2010年起順利減低抗癲癇藥物,成效匪淺。 5月21日,完成全世界第一例單孔腹腔鏡胰尾腫瘤切除術(SILS distal pancreatectomy)。 6月11日召開記者會,發表東南亞及台灣首例單孔腹腔鏡脾臟切除術(SILS splenectomy)。 6月23日,外科腎臟移植團隊榮獲台大醫院服務特殊優異獎。 11月12日,王水深教授率領心臟移植團隊與蔡孟昆醫師以手術中血漿置換術(Plasmapheresis)完成亞洲首例『交叉試驗陽性心臟移植』。 本院ECMO團隊獲得生策會(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銀牌獎。 |
|
2011年 |
1月22~23日 舉辦國際教育課程 (杜永光教授) 亞澳神經外科醫學會教育課程暨2011年台灣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進階教育 2月21日 本院肝硬化研究轉譯團隊與新加坡科技局簽訂合作研究備忘錄,開展肝病國際合作計畫。 9月16 日 杜永光教授,於巴西Racife,榮任世界神經外科聯盟會長(President, 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 9月29日~10月2日 舉辦國際會議 (王水深教授)第十二屆亞洲血管外科年會暨第六屆亞洲靜脈論壇 11月29日~12月1日 舉辦國際會議 (杜永光教授)第四屆世界神經外科學 12月1~4日 舉辦國際會議 (杜永光教授)第十三屆亞澳神經外科醫學大會 |
|
2012年 |
心血管中心開幕,開刀房機械人手術室及複合式手術室啟用。 許文明醫師於印尼日惹,與亞洲各國小兒腫瘤醫學專家共同發起成立亞洲小兒血液腫瘤研究群 (Asia Pediatric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Group)。 王水深教授、賴鴻緒教授榮獲2012年度本院「優良教材著作獎」。器官移植醫療團隊(蔡孟昆、李志元、楊卿堯)完成亞洲首例機器手臂腎臟移植。 台大心血管中心與台灣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學會,於2012年12月16日聯合舉辦周邊血管介入手術現場實況轉播暨研討會,為國內血管外科首次手術現場轉播研討會。 引進達文西機器手臂,2012年外科部共施行165例,包括肝膽手術55例、肺癌及食道癌手術36例、大腸直腸癌手術27例、胃癌手術17例、心臟手術11例、 重手術8例、腎臟移植手術7例、甲狀腺手術3例、十二指腸胰臟頭部切除手術1例。 |
|
2013年 |
陳晉興醫師研究團隊成果發表於The Lancet雜誌,改寫全世界氣胸治療之指引。 肝臟移植團隊(胡瑞恆、吳耀銘、何明志、何承懋醫師),成功執行「機器手臂活體右肝捐贈微創手術」,為臺大醫院外科手術寫下新頁。 腎臟移植團隊自1968年5月27日至今年6月25日為止,總計已完成1000例腎臟移植手術,其中活體腎臟移植366例、屍腎移植634例。腎臟移植術後追蹤5年的存活率95.2 %,成果傲人。 杜永光教授正式接任世界神經外科學會聯盟(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理事長。 心臟移植團隊(王水深、陳益祥、紀乃新、黃書健、周迺寬)成功進行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植入於末期心臟衰竭病患。 |
|
2014年 |
發展奈米刀「腫瘤不可逆電擊穿孔治療」微創技術。 台大葉克膜破2000例,亞洲最多。 內視鏡食道肌肉切開手術(無傷口)治療食道弛緩不能症。 本部編著之『外科微創手術圖譜』榮獲教材著作獎。 心臟移植500例,亞洲第一。 臺大醫院完成第 1000 例機器手臂手術,達成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的重要里程碑。其中包含了一般外科 229 例、胸腔外科 130 例、大腸直腸外科 97 例、心臟外科 98 例、耳鼻喉科 110 例、泌尿科 263 例以及婦產科 73 例等七大領域。 柯文哲教授借調就任第6屆台北市市長。黃勝堅副教授借調擔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 外科代表臺大醫院機器手臂手術團隊榮獲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臨床新創組國家新創獎。 |
|
2015年 |
6月
8月
9月
12月
|
|
2016年 |
5月
7月
8月
10月
11月
12月
|
![]() |
2017年 |
2月
3月
6月
7月
8月
10月
11月
11月29日
12月
|
|
2018年 |
獲獎:
重要事蹟:
|
|
2019年 |
重要研究成果:
各科重大發展與獲獎:
個人獲國際肯定事蹟:
個人獲奬事蹟:
教學相關獲獎:
|
|
2020年 |
重要研究成果:
各科及團隊重大發展與獲獎
個人獲獎事蹟
教學相關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