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推動手段

  根據文獻回顧與過去本院的經驗整理後,顯示影響醫療人員手部衛生遵從率的因素涵括:醫院政策、教育、環境、設備、認知、主觀舒適度與便利性等因素,且需藉由合適的手部衛生正確落實率監測方式,統計並分析監測之結果,再根據結果針對未來的手部衛生推廣策略與計畫進行修改;本計畫預計採用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建議的「五大階段、五大策略」結合「行為改變之跨理論模式」,且每個循環活動皆依品質管理之PDCA循環模式運作,檢討前一個循環活動成效,因應不同時期所面臨的弱點,調整推動策略,並逐年提高目標值,以達到推動手部衛生「認知」、「態度」、「設備」、「行為」、「環境」的目標。

手部衛生推廣計畫


手部衛生5大階段手部衛生推動的五大階段

  1. 計畫整備
  2. 背景資料蒐集及分析
  3. 計畫執行期
  4. 計畫成果評估與檢討
  5. 發展持續行手部衛生推動計畫

     

全院手部衛生風氣養成之五大推廣策略

  1. 系統性的改善

  2. 教育與訓練

  3. 相關評估與回饋

  4. 工作場所的標示

  5. 護理人員手部照護與關懷


手部衛生推廣之PDCA循環模式

  PDCA循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品質管制專家戴明所提出,所以又稱為「戴明循環」。PDCA四個英文字母及其在PDCA循環中所代表的含義如下: 

PDCA循環模式圖P(Plan)—計畫,確定方針和目標,確定活動計畫。

D(Do)—執行,實地去執行,實現計畫中的內容與目標。

C(Check)—檢討,總結執行計畫的結果,了解效果為何及找出問題點。

A(Action)—行動,根據檢討的問題點進行改善,將成功的經驗加以是當推廣、標準化;將產生的問題加以解決,以面重複發生,尚未解決的問題可在進行下一個PDCA循環,繼續進行改善。

  手部衛生推廣計畫中套用了PDAC循環的概念架構,針對每一階段的任務進行檢討前一個循環活動成效,因應不同時期所面臨的弱點,調整推動策略,並逐年提高目標值,以達到推動手部衛生「認知」、「態度」、「設備」、「行為」、「環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