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健兒門診

寶寶的定期約會

  大部分的成人都知道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才能針對疾病早期發現並早期治療,以維護健康,其實寶寶也需要定期的健康檢查,甚至比成人的還重要,因為三歲之前的孩子,不管是身體發育或是行為發展,都是變化最大的一個階段,從一個襁褓中只會哇哇哭的娃娃,轉眼間就變成一個跑來跑去,很有自己意見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否有跟上他該有的發展和成長進度,是需要細心觀察評估的,因為如果有任何異常,才能夠及早介入處理,給予孩子更快、更有效的幫助;此外,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還不能表達他的症狀或不舒服,定期的檢查才能有助及早發現孩子的疾病,給予治療。

 

什麼時候需要帶寶寶接受健康檢查?

  目前國民健康局每個孩子補助9次的免費健檢:一歲前有4次;一~二歲有2次;二歲未滿三歲1次、三歲未滿四歲1次、四歲以上未滿七歲1次。未滿兩歲的寶寶,因為較常接受預防注射,故一般都建議搭配預防注射的時間,同時接受兒童健康檢查,若是已經在別處施打了預防針,也可以依照以下的時間建議,單純去接受健康檢查;比較要注意的是大於兩歲的孩子,因為暫時不需要施打預防針,也就常被忽略了是否有接受例行的健康檢查,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仍然有很大的成長變化性,仍需要定期檢查,為其健康把關。
 

兒童健康檢查的項目有哪些?

每次的兒童健康檢查包括兩大部分:

  1. 身體檢查:個人及家族病史查詢、身高、體重、聽力、視力、口腔檢查、生長發育評估等。
  2. 健康諮詢:預防接種史查詢、營養、事故傷害預防及口腔保健等。


每次的兒童健檢,除了評估寶寶營養進食狀況和身長、體重、頭圍等生長狀況外,也包括完整身體檢查以及寶寶發展診察,兒童健康檢查時間及項目,可參考下表

兒童健康檢查時間及項目
補助時程 建議時間 服     務     項     目
出生至2個月,第一次檢查 一個月

身體檢查:身長、體重、頭圍、營養狀態、對聲音之反應、心雜音、疝氣、外生殖器等。

問診項目:餵食方法

發展診察:驚嚇反應、注視物體

2至4個月,第二次檢查 二至三個月

身體檢查:身長、體重、瞳孔及固視能力、心雜音、肝脾腫大、髖關節運動等。

問診項目:餵食方法

發展診察:抬頭、手掌張開、對人微笑

4至8個月,第三次檢查  六至七個月

身體檢查:身長、體重、頭圍、營養狀態、一般檢查、口腔檢查等。

問診項目:餵食方法、副食品添加

發展診察:翻身、伸手拿東西、對聲音敏銳、蓋臉試驗。

8個月至一歲,第四次檢查 九至十個月

身體檢查:基本身長、體重、眼位、瞳孔、疝氣、隱睪、外生殖器、口腔檢查等。

問診項目:餵食方法、副食品添加。

發展診察:會爬、扶站、表達〝再見〞、發ㄅㄚ、ㄇㄚ音

一至二歲,第五次檢查 一歲至一歲半

身體檢查:一般檢查、眼位、瞳孔、對聲音反應、心雜音、口腔檢查等。

問診項目:固體食物

發展診察:站穩、扶走、手指拿物、聽懂句子

一至二歲,第六次檢查 一歲半至兩歲

身體檢查:一般檢查、眼位、角膜、瞳孔、對聲音反應、口腔檢查等。

問診項目:固體食物

發展診察:會走、手拿杯、模仿動作、說單字

第七次檢查 二至三歲

身體檢查:身長、體重、營養狀態、一般檢查、眼睛檢查、心雜音等。

發展診察:會跑、脫鞋、拿筆亂畫、說出身體部位名稱。

第八次檢查 三至四歲

身體檢查:一般檢查、眼睛檢查、心雜音、外生殖器、口腔檢查等。

發展診察:跳蹲、畫圓圈、翻書、說自己名字

  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家長往往都會有一些寶寶成長中的疑問,想要與醫師討論,例如體重會不會太輕,這樣吃夠不夠,還沒有長牙是不是需要補充營養,或是還不會講話是不是太慢了等等,都可以在健檢時與醫師做諮詢。

 

在哪裡可以接受兒童健康檢查?

  健兒門診,顧名思義,就是給健康的孩子進行健康檢查及預防注射的門診,與一般兒科門診不同,並不是在診察並治療生病不舒服的孩子,而是藉由檢查和評估,找出生長或發育可能有異常的孩子,再轉介給適當的專科醫師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因此除了預防注射外,並不會進行特別的治療。

 

兒童健檢要準備那些東西?

  除了要記得攜帶孩子的健保卡、兒童健康手冊以及醫療補助證之外,家長在帶寶寶進行健檢前,可先把兒童健康手冊每一次健康檢查左頁的家長記錄事項盡量記載完全,包括飲食狀況、大便狀況、睡眠問題及發展狀況等等,可以讓醫師更快的掌握寶寶狀況,畢竟最常照顧寶寶的人才最了解寶寶平時的表現,提供的資訊會比醫師短時間的觀察更有幫助;此外在填寫過程中也可以想想是不是有那些問題想與醫師討論,可一併記錄在空白處,才會在門診結束後才想到問題。其實在每個孩子都有的兒童健康手冊內有相當多的衛教資訊,也列出了醫師會注意檢查的項目,家長可先翻閱,對寶寶成長過程會遇到的問題會有更多的瞭解。

 

可以到台大兒童醫院進行兒童健康檢查及預防接種嗎?

台大兒童醫院為促進兒童健康,在每週二、四、五下午門診時間有安排健兒門診,可先上網或電話預約,也可現場掛號,由於為寶寶進行健檢並給予預防注射較一般門診診察更耗費時間,因此有一些注意事項要請家長注意:

  1. 所有健兒門診看診皆依照當天現場報到順序看診(含已預約掛號者)。當日自中午12:30 開始於第32 診門診處抽取報到用號碼牌。自13:00 開始受理報到(寶寶亦須抵達報到,完成身高、體重、體溫測量),請您依據所抽之號碼牌,對照第32 診外燈號,輪至您號碼時請進入報到,工作人員將檢視寶寶預防接種時程及依原掛號診別及看診醫師編新的看診序號。
  2. 看診地點:兒醫二樓第33、34、35 診(依原掛號診別之報到順序看診)
  3. 看診流程:抽號碼→報到→測量身高、體重、體溫→看診→衛教→批價→注射。
  4. 請務必於16:00 之前報到。
  5. 提醒您務必在60 天內完成新生兒加保手續,就診時記得攜帶「兒童健康手冊」及寶寶健保卡(或提供加保證明)。若未及加保,依健保局規定,台灣出生之嬰兒,新生兒依附媽媽健保身份限60 天之內。
  6. 若您選擇自行掛號,請您依寶寶的病歷號資料掛號(見兒童健康手冊封面上的小貼紙)。

 

健兒門診看診流程詳細說明.TXT

健兒門診看診流程

 

兒童預防保健服務項目及補助時程詳細說明.TXT

健兒門診補助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