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團隊陣容

本中心診治醫療團隊由受過完整職業醫學訓練之主治醫師、職業傷病個案管理師、職能治療師及職業衛生護理師組成。

【醫師】

本醫療團隊看診醫師均受過職業醫學等兩科以上之專科醫師訓練。目前除職業醫學科,尚有內科、胸腔內科、心臟內科、家醫科等主治醫師駐診,另包括母性健康保護、過勞諮詢評估及自費勞動能力減損評估諮詢。2022年成立院層級職業傷病醫療委員會,與各科部建立整合性服務系統,讓就診勞工獲得確實與完整的醫療照護。

  • ​蘇大成​ 醫師​(詳細介紹
  • 郭育良​​ 醫師(詳細介紹
  • 陳保中​​ 醫師(詳細介紹
  • 杜宗禮​​ 醫師(詳細介紹
  • 朱柏青​​ 醫師(詳細介紹
  • 陳啟信​​ 醫師(詳細介紹
  • 黃敬淳​​ 醫師(詳細介紹
  • 陳仲達​​ 醫師(詳細介紹
  • 李念偉 醫師(詳細介紹
  • 楊孝友​​​ 醫師(詳細介紹
  • 葉詩帆​​​ 醫師(詳細介紹
  • 陳秉暉​​​ 醫師(詳細介紹
  • 林維安 醫師
  • 施   屏 醫師
  • 謝秉儒 醫師
  • 陳宗延醫師


【職業傷病個案管理師、職業衛生護理師及職能治療師】

本醫療團隊之專業人員除了協助門診作業之進行,並進行職業傷病通報,職業傷病個案管理、職能復健評估之個案管理,另協助聯繫勞工健康檢查、職業病預防體檢、員工健康管理等業務。

為確保就醫品質之一貫與完善,減少受災勞工多處就醫奔波之苦,個案管理師作為醫、護、病、甚至包括受災勞工之雇主多方之間的溝通橋樑。透過門診醫師轉介,篩選、確立需要管理的個案,蒐集個案疾病相關資料,加以建檔、分析,評估個案的需要擬定及協調醫療團隊的照護計畫;針對病況與醫療團隊、勞雇雙方、地方政府勞工局、勞保局、職業訓練機構溝通聯繫。透過個案服務模式,讓受災勞工接受 『診斷-治療-職災保險-職能復健-工作能力評估-職能治療-復工-預防』連續性且相互連結的服務。即使是未達收案標準的病患,亦盡可能提供​完善之就醫流程諮詢與轉介服務。

姓名及職稱 學歷 職稱 經歷 工作職責

江宛霖

個案管理​師

國立臺灣大學

人類學系

臺大醫院

環境職業醫學部  

職業傷病個案管理師

  • 臺大醫院 職業傷病防治中心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臺灣大學公衛學院 健康風險及政策評估中心 

1.統籌各項業務之規劃、執行與目標管理業務。
2.負責推廣建構區域網絡業務及規劃與轄區內重建機構建立夥伴關係。

3.勞工職業災害保險權益、申請、補償諮詢
4.醫療復健、職能復健、復(配)工評估與方案整合性服務
5.疑似職業病實地訪視等整合性服務

6.協助法人職災預防及重建中心、勞保局、職安署委託之個案鑑定事宜

魏廷恩

個案管理師

 

中山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系

 

臺大醫院

環境職業醫學部 

職業傷病個案管理師

  • 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   

1.職業災害個案管理、通報、追蹤及轉介、勞雇雙方之 溝通協調
2.勞工職業災害保險權益、申請、補償諮詢
3.醫療復健、職能復健、復(配)工評估與方案整合性服務
4.疑似職業病實地訪視等整合性服務

王立潔 

個案管理師

國立陽明大學

護理系

國立臺灣大學

護理所

臺大醫院

環境職業醫學部 

公職職業衛生護理師

  • 臺大醫院 環境職業醫學部  
1.職業災害個案管理、通報、追蹤及轉介、勞雇雙方之 溝通協調
2.勞工職業災害保險權益、申請、補償諮詢
3.醫療復健、職能復健、復(配)工評估與方案整合性服務
4.疑似職業病實地訪視等整合性服務

王俐淳

個案管理師

中山醫學大學

護理系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Leadership of health management

臺大醫院

環境職業醫學部 

院聘職業衛生護理師

  • 臺大醫院 環境職業醫學部  
1.職業災害個案管理、通報、追蹤及轉介、勞雇雙方之 溝通協調
2.勞工職業災害保險權益、申請、補償諮詢
3.醫療復健、職能復健、復(配)工評估與方案整合性服務
4.疑似職業病實地訪視等整合性服務

職能復健室

戴承芬

職能治療師

國立成功大學 職能治療系

國立臺灣大學 職能治療研究所

臺大醫院

環境職業醫學部

職能治療師

  • 臺大醫院 職災勞工職業重建中心  

1.協助職災勞工擬定復工計畫、個案管理服務及後續復工情形之追蹤
2.職災勞工作分析、功能性能力評估
3.增進或恢復職災勞工生理心理功能之強化訓練
4.職災勞工輔具設施、器具、設備、機具與辜作環境改善等需求評估

職能復健室

陳亮羽

職能治療師

國立臺灣大學 職能治療系

臺大醫院

環境職業醫學部

職能治療師

  • 台北市合宜輔具中心   職能治療師暨甲類輔具評估人員
1.協助職災勞工擬定復工計畫、個案管理服務及後續復工情形之追蹤
2.職災勞工作分析、功能性能力評估
3.增進或恢復職災勞工生理心理功能之強化訓練
4.職災勞工輔具設施、器具、設備、機具與辜作環境改善等需求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