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一般精神科

目前提供門診服務,急診服務,急性精神病性病房住院服務,精神鑑定業務,成人日間住院服務,社區精神醫療服務,及精神健康增能服務。 
 

服務介紹

1.門診服務:提供全面而專業的精神科門診照護,門診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下午。包括早期思覺失調症特別門診、老年精神醫學、失智症特別門診、成人自閉症特別門診與藥癮戒治特別門診等。

2.急診服務:提供大台北地區即時緊急精神醫療服務、院內急診急性精神病個案照會支援。

3.成人全日急性住院服務:以周延評估急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病理及功能為目的,期能在短期內安全地接受完整的精神醫療,快速治癒病情。同時逐步擬定特殊復健之計劃,以期順利回歸居家生活。

4.成人日間精神復健服務:安排病情穩定的精神疾病病人白天參與規律活動,培養生活技能、建立人際關係、並進行職業復健,使能增進其精神與社會功能,順利回歸社會。

5.強制鑑定、緊急安置與強制住院業務:成人精神科配合精神衛生法相關規定,對嚴重病人有自傷傷人之虞或無法處理自身事務者,進行強制鑑定、緊急安置與申請及辦理強制住院之業務,為嚴重病人提供完整評估,並施以適當之治療。

6.社區精神醫療服務:連結社區精神醫療資源,使家人與病人在社區中能安心生活的居家治療,評估病人家居生活之需求,提供家人照顧病人之衛教方案。連結病人就業服務資源,含就業能力評估與訓練,庇護性職場訓練與就業指導、諮詢、轉介等。

7.司法精神醫學鑑定服務:依據法院來函囑託,鑑定事項包含刑事責任能力、量刑前調查、監護處分必要性、創傷後壓力症、民事監護或輔助宣告、意思能力、其他特殊民事事項等。

 

急性病房簡介

   台大醫院成人精神科急性病房,位於台大醫院西址三西二樓,病床共有35床。收治的疾病主要為思覺失調症、雙向情緒障礙症、失智症、器質性疾患、重鬱症、物質使用障礙症、兒童期疾患合併行為情緒問題等。團隊由主治醫師、住院醫師、護理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及心理師,共同討論臨床決策提供病人照護。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個別與團體心理治療、職能治療、照護者衛教、家族治療等。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每日迴診,每週舉行團隊醫療團隊會議,共同擬定後續治療計畫。治療目的在於對急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病理及功能缺損進行周延的評估,以在短期內接受安全有效之精神醫療,快速穩定病狀,並依據個別功能擬定逐步復健之計劃,以順利回歸居家與社會生活。對於難治型病患、激躁攻擊或高自殺風險個案,亦依病情需要提供腦神經調節治療(如:經顱刺激術、電痙攣治療等)。出院前並依個別狀況連結社會復健資源(如:社區復健中心、長照2.0)、或將有特殊需求個案轉銜至可較長期收治的單位,提升患者及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日間病房簡介

    本科日間病房(日間精神復健中心)的服務對象為思覺失調症、慢性雙相情緒障礙症、失智症或器質性疾患、自閉症類群個案等病情處於相對穩定狀態,需職能及生活復健的患者,包括來自急性病房或門診轉介之個案。本病房位於台大醫院西址精神醫學大樓三樓,病床共有60位名額。病房醫療團隊由醫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社工師、心理師等專業人員組成,藉由職能復健治療,協助患者適應疾病及因應壓力,達到病情持續緩解避免復發的目標,並依個別狀況提供各式復健活動。日間病房採多元化的治療模式,除藥物調整外,另有定期的治療性活動,包括紙工訓練、戶外運動、OT講座、韻律健身運動、認知促進活動等。透過各類團體及活動,使病情穩定的精神疾病病人,白天參與規律活動,培養生活技能與人際關係,進行職能評鑑,對於合適的個案實施職業復健、協助轉介庇護性就業場所,及支持性及競爭性就業的就業輔導機構。俾使其心理與社會功能恢復,以順利回歸社會。對於年長之患者,除了減輕照顧者之照護負擔,於白天活動結束後返回居處,也可實現在地安養之目標,或做為轉銜至社區長照資源的準備。

2023年研究成果與社會貢獻

※思覺失調症遺傳與生物學研究

   一般精神科一直以來致力於思覺失調症的研究,包括精神病理學研究、遺傳流行病學研究(劉智民醫師和公衛所陳為堅教授合作)、精神藥物研究(劉智民醫師、黃宗正醫師與台灣大學曾宇鳳教授和賴文崧教授,交通大學孫仲銘教授和國家衛生研究院劉玉麗研究員合作)、結構與擴散磁振影像(劉智民醫師、黃宗正醫師與台灣大學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曾文毅教授)、功能性磁振造影(劉智民醫師、黃宗正醫師、簡意玲醫師、林奕廷醫師與台灣大學心理系周泰立教授合作、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杜培基教授)、腦電波事件關係電位(謝明憲醫師與林奕廷醫師)與磁振頻譜(林奕廷醫師與政治大學蔡尚岳教授合作)。最初由胡海國教授發起成立的台灣思覺失調症研究學會,在劉震鐘醫師擔任4年理事長後,於2023年8月交棒給成大曾懷萱醫師,曾醫師也是本部一般精神科訓練出去的專家。

 

※思覺失調症腦影像研究

  謝明憲醫師證實台灣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有與NMDA受體功能相關的失匹配負波(一種腦電波事件關係電位)缺損,此缺損反應了大腦對罕見刺激自動偵刺能力的減損,此減損也被認為與患者的整體功能有關聯,但目前沒有很好的方法來改善患者的失匹配負波。近年林奕廷醫師發現以非侵入性的經顱磁刺激能調節健康受試者的失匹配負波。林奕廷醫師與謝明憲醫師正在進行經顱磁刺激的臨床試驗,其能以此新穎的方式改善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腦電圖指標與認知功能缺損。自2020年開始由林奕廷醫師帶領第三年與第四年住院醫師提供經顱磁刺激的臨床治療服務,非侵入性大腦刺激方法也成為住院醫師訓練中的一部分。

  本部進一步於2023年成立跨科之腦神經刺激中心,由謝明憲醫師擔任主任,積極開展經顱磁刺激與電痙攣治療等與神經調節方法相關之臨床服務與研究。除了失匹配負波,聽覺穩態反應也是思覺失調症重要的腦電波事件關係電位生物標誌。謝明憲醫師、林奕廷醫師與中央研究院統計科學研究所劉長萱研究員、劉鴻翔博士後研究員、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曾乙立老師合作,開發聽覺穩態反應的腦電波功能性聯結分析方法,並與以功能性磁振造影的結果對照互補。林奕廷醫師自2023年9月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生物物理學部與 Sunnybrook Health Sciences Centre 林發暄教授的實驗室開始為期一年之進修,學習結合功能性磁振造影、經顱磁刺激-腦電波,與空間導引機器手臂之研究。

  黃宗正醫師與周泰立老師合作,研究早期精神病個案接受aripiprazole治療6週得到良好反應的腦部機制。與曾文毅教授合作的腦齡研究,發現失覺失調症個案有明顯腦齡老化現象。此外,黃醫師與長庚醫院核醫部合作,發現安眠藥物zolpidem引起的複雜睡眠行為與腦部的異常活化有關。

  本部兩個團隊(成人、兒心)將磁振造影數據結合,進行思覺失調症、自閉症、過動症三組個案的腦神經束比較,進一步驗證思覺失調症在發病早期具有神經發展疾患的大腦白質特徵,隨著病程演進,逐漸偏離神經發展疾患的表現,呈現更顯著的大腦白質退化,首度以大腦白質特徵驗證思覺失調症之神經發展與神經退化假說。

 

※早期精神病相關研究

   劉震鐘醫師負責撰寫的衛福部「精神病早期介入處置臨床參考指引」受到關注,政策上已將早期精神病納入新年度「嚴重情緒行為身心障礙者精神醫療就醫障礙改善計畫」的一環。抗精神病劑減藥的臨床研究於2023年有兩篇正式成果發表,顯示部分思覺失調症患者,在謹慎的依指示緩步減低劑量下,可以減輕一半以上的藥量而不復發,且維持好的職業功能及改善生活品質,然而還是有不少個案不適合這樣的做法,也有少數個案在減藥過程中復發。此研究不只能讓提供臨床重要參考,也呼應了患者對於長期服藥的關心與需求。近期也計畫展開抗精神病劑加快減藥的可行性研究(劉震鐘醫師與台大醫學院李立仁教授合作)

 

成人自閉症類群介入研究

   一般精神科也為成人自閉症類群患者提供門診、日間病房與急性病房照護。簡意玲醫師自2017年起並引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PEERS社交技巧訓練模式,進行團體課程之療效驗證研究,初步結果顯示,PEERS社交技巧訓練有效改善自閉症類群成人之社交知識與技巧、降低社交焦慮、並提升社交動機。有鑑於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社交困難,2022起將PEERS核心概念推廣至日間病房,融入復健課程中,目前正進行療效驗證。此外,2022年起為具自閉症特質的伴侶提供團體課程,期能改善其伴侶關係,目前正進行療效研究。

 

老年精神醫學研究

   在黃宗正醫師除了與國際老年精神醫學會(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 Association) 專家合作發表一系列關懷老年人孤獨、社交隔離與尊嚴議題外,也投入研究失智症前期發生的輕度行為障礙(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MBI),並探究(MBI Checklist)之信校度及施測方式。

 

精神衛生法與神經科學倫理

   我國精神衛生法自2008年修正迄今已逾10年,為因應實務需要,並呼應相關國際人權公約對於精神疾病病人之權益保障,本部吳建昌醫師受衛生福利部委託辦理「精神衛生法修正及法律政策研究」(2018年至2022年)。承接計畫期間,參與或辦理超過60場會議(包含公聽會、內部研商、外部協調、法規會審查)、歷經6次版本變更,整體修正幅度達9成,幾近於制定一部全新的法規。新版精神衛生法於2022年11月修正通過,修正內容包含積極落實精神疾病病人權益保障,更導入心理健康促進與精神疾病防治、政府轄下各部門協力、強化社區支持網絡、媒體報導不當連結禁止等重要概念。並透過將強制住院交由法院審理(採用專家參審制),法官可以即時獲取專家意見做出裁定,使病人對於人身自由限制之審查更加近接司法、完備程序正義。

   2023年2月開始,本部吳建昌醫師繼續承接衛生福利部精神衛生法修正及法律政策研究計畫,協助衛生福利部研議「精神疾病病人居家治療標準」、「指定精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執行精神疾病病人拘束身體或限制行動自由處置辦法」、「精神病人權益促進相關公益團體認可要點」、「保護人通報及支持服務辦法」、「嚴重病人通報處置及追蹤關懷辦法」、「社區支持服務之內容及執行方式(公告)」、「嚴重病人緊急處置作業辦法」、「社區支持及復健服務獎勵補助辦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設置及管理辦法」、「精神疾病病人關懷及訪視辦法」、「緊急精神醫療處置機制作業辦法」、「特定機關機構或場所精神疾病病人轉介轉銜及處置辦法」、「物質使用障礙症治療與生活重建業務指定機構管理辦法」、「疑似精神疾病病人通知流程(公告)」及「緊急精神醫療處置教育訓練要點」共計16部子法規或行政規則之初稿。

 

 腦波神經電生理研究

   上圖為所有精神疾病,在先天(Gene)與後天(Environment)交互作用下,從基因表現Gene Expression改變、神經元連結改變、訊息處理改變外顯行為、認知功能與情緒改變的一步步過程。事件相關電位(ERP, Event-Related Potential)就是連結最下方各種精神疾病Phenotype與最上方Genotype之間的橋樑與平台,期望在Gene-Anatomy與臨床『認知、情感與行為』中間扮演研究的橋樑。精神部神經生理研究室主要收集個案的聽覺事件相關電位(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諸如P50/N100/P200、MMN/P3a以及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ASSR),近年來收案擴及Schizophrenia、Prodrome、ADHD、ASD等精神疾病。

 


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團體照一般精神醫學科(日間復健中心)一般精神科研究團隊合照

本部一般精神科人員及參與研究討論會議

本部三西急性病房

職能治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