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成人期先天性心臟病延伸的特殊問題

前言

 

  近年來對於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無論是外科手術或是心導管介入性治療都有長足的進步,許多較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都得以存活至成年。

 

  在美國目前先天性心臟病患存活至成年的比率約為85%1,因而可以預期未來成人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將會逐漸增加,對於這些以往一般醫療從業人員較不熟悉的族群,如何能夠讓他們持續得到妥善和專業的照顧,便成為醫療界目前所必需面對的重要課題。根據吳美環教授等人根據全國健保資料庫研究調查顯示,在台灣目前約有12萬多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其中有三萬三千多人(27.1%)年滿十八歲以上,而成人先天性心臟病的盛行率在2014年大約為2.17人/每1000成年人,並且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2

 

  先天性心臟病的種類很多,對於心血管系統以及身體的影響往往較其他疾病來得複雜多變,病患又多半自年幼時即開始接受治療,因此一直以來醫師所解釋的對象可能多針對患者的父母或是監護人,反而病患本身對自己疾病的狀況以及所曾接受過的治療經常不甚了解,許多病患更忽略了定期追蹤的必要性,誤以為手術或是心導管治療以後便完全痊癒而不再可能有問題。

 

  舉例來說,法洛氏四合症的病患雖然經過完全矯正的手術,但是仍有可能在日後出現心律不整、肺動脈瓣閉鎖不全、右心室出口狹窄、右心室衰竭等後遺症,影響到心臟的功能。

 

  因此持續的追蹤以及治療對於這些病患其實是十分必要的。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對成人先天性心臟病治療精通並且有經驗的醫療團隊,讓患者充分的了解自己心臟的情況,並協助病患作出正確的判斷以及醫療建議。 
成人期先天性心臟病中心標誌

 

參考資料:

  1. Warnes CA. The adult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born to be bad? J Am Coll Cardiol 2005;46:1–8
  2. Wu MH, Lu CW, Chen HC, et al. 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a Nationwide Population 2000-2014: Epidemiological Trends, Arrhythmia, and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J Am Heart Assoc 2018;7: e007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