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器官移植小組

簡介

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是目前挽救器官衰竭末期病人生命的根本治療方式,也是唯一的途徑。除了能持續生命外更能提高生活品質,使得病人由需要他人照顧的角色轉變為能自我照顧、減緩家庭人力消耗及費用支出,甚至重回到工作崗位積極回饋社會,重返自己的人生舞台。 

完整的器官移植流程,簡單來說包括協助器官捐贈及移植手術前後照顧與追蹤。為增加屍體及活體器官來源,台灣自民國年通過器官移植條例,為應變移植醫學進步突進步、拓寬器官捐贈來源,於民國年再修正移植條例在同時配合移植除了參與的相關人員多,其過程連續又複雜,更有其專業及特殊性。在移植醫學進步的歐美國家,在世紀初開始有協調員投入器官捐贈及移植的工作,至目前已發展成器官捐贈及器官移植照顧兩部分,甚至成立專業組織機構及認證。完整的器官移植流程,簡單來說包括協助器官捐贈及移植手術前後照顧與追蹤。為增加屍體及活體器官來源,台灣自1987年通過器官移植條例,為應變移植醫學進步突進步、拓寬器官捐贈來源,於2003年再修正移植條例在同時配合移植除了參與的相關人員多,其過程連續又複雜,更有其專業及特殊性。在移植醫學進步的歐美國家,在20世紀初開始有協調員投入器官捐贈及移植的工作,至目前已發展成器官捐贈及器官移植照顧兩部分,甚至成立專業組織機構及認證。 

本院於1988年設立全台灣第一位專職移植協調員(Transplant coordinator),目前的協調員均為護理師;故又稱器官移植協調護理師,2011年更名為移植小組護理師。主要負責器官移植業務及支援器官捐贈流程,至今已有5名移植協調護理師;1名負責心臟移植、1名負責肺臟移植,2名共同負責肝臟、腎臟及胰臟移植,又包括肝、腎的活體親屬移植等,1名負責眼角膜移植。

平時移植小組護理師為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的,所扮演的角色是貫穿整個移植流程的第一線人員,除了不斷的溝通協調讓整個過程順利爭取時效外,同時讓受贈者與家屬,在術前、術後對移植手術均有正確的認知外,也減少其焦慮不安,因為移植手術不同與一般手術之處,除了移植術後將須需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還有監測器官功能、排斥與感染問題,更有抗排斥藥物對身體造成的副作用處置,與出院後心理及社會行為適應等;如就學、就業甚至結婚及懷孕等,種種的生活品質及壓力適應等問題,都是移植術前、後隨時面對的變化。

因此移植協調護理師在這過程中有衛教、傾聽,諮詢、協助與支持者等多元化的角色,從移植術前、術後及門診長期追蹤,伴隨移植病人的治療過程,是移植病人在移植醫療過程中重要的朋友。

民國94年為拓展屍體捐贈來源,在衛生署的器官勸募計畫下另聘專人負責(器捐小組)屍體捐贈部分,但是活親屬活體捐贈仍由移植協調護理師協助及處置。由於移植醫學在台灣地區逐漸蓬勃,成為器官功能衰竭末期病患一個重要的選擇,但是它也不是超級萬靈丹,移植手術有它的限制,例如適應症及禁忌症,移植治療並非適合每位器官功能衰竭末期病患,同時要「切記」移植後的自我照顧及定期追蹤的順應性更是關鍵,所以「移植協調護理師」是移植病人術前術後追蹤的重要朋友。

連絡電話 |(02)23123456轉63089

相關連結
台大醫院器官移植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