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泌尿腫瘤

常見的泌尿道腫瘤 理論上,各種千奇百怪的癌症都有可能出現,但由於我們的身體細胞會遵循正常的流程,進行分化、分裂及演化等工作,所以癌症發生的機率仍然很低,主要和運氣與習慣不好有關,實在不需要過度恐懼。

◆ 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腎臟分為實質與尿路上皮兩部分,從腎臟的實質部分產生的癌症,就是腎細胞癌。 早期腎細胞癌沒有什麼特殊症狀,然而到了晚期的時候,病人可能會出現疼痛、血尿,以及腰部摸到腫塊等情況,這就是所謂的腎細胞癌的三特徵。它是一個在近代才有辦法早期診斷出來的癌症,跟其他癌症不同的是,腎細胞癌腫瘤對於放射線治療的抵抗力很強,所以沒辦法藉由放射線治療消滅,過去只能透過手術切除。 如今已經可以利用標靶治療進行醫治,只是即便標靶治療具有不錯療效,腎細胞癌的最佳治療方式,仍公認以手術切除為優先考量,後續標靶治療則是讓癌症得到進一步控制。

◆ 腎血管肌肉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 腎血管肌肉脂肪瘤幾乎沒有症狀,大部分屬於良性,只有非常少是惡性的成分。 通常是在照超音波時意外被發現,看似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腫瘤長得很大,有可能會自己破裂出血,造成腰痛,視出血量的多寡,有時候會發生血壓下降或休克的情形,進而威脅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 由於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腰痛,如果是有腰痛或腎疾病的患者,可以進一步留意。這裡還是要再次強調,雖然此類腫瘤唯一的症狀就是腰痛,然而腰痛不一定是因為腎臟腫瘤,腰痛的成因是腫瘤所造成的比例也很低,我們不宜把所有的腰痛都認為是腫瘤。

◆ 腎囊腫(renal cyst) 腎囊腫大部分都是良性,同樣最常是在做超音波檢查時,病人突然被告知腎臟長了一顆水泡,就是所謂的腎囊腫。 腎囊腫只要定期追蹤即可,不用切除,只有少部分透過超音波懷疑可能是惡性才需要動手術。水泡如果太大顆,可能有破掉的風險,然而破掉之後,裡面只是水,影響並不大;但也有可能其中一部分包含血管,所以還是要視情況而定。 若是囊腫太大引起相應症狀,例如疼痛或是壓迫到周圍的組織跟器官,就要考慮是否手術切除,然而大部分都非常小,並不需要特別在意與擔心。

◆ 腎尿路上皮癌(renal pelvis urothelial carcinoma) 腎尿路上皮癌也是腎臟的腫瘤之一。跟前面幾種不太一樣,前面三種都是長在腎臟實質部分,然而腎臟的另一個部分,也就是尿液途經的路線,這裡可能會產生此癌。 腎尿路上皮癌在台灣的發生率偏高,一旦發生就要拿掉整個腎臟,就連輸尿管,以及位於膀胱的輸尿管都要一起手術切除。關於輸尿管的尿路上皮癌跟腎盂的尿路上皮癌,兩者是相同的治療方式,由於人類擁有一顆腎臟就足夠維持身體正常運行,大部分患者手術後都不一定需要洗腎,也不需要特別做導尿的輔助。

◆ 輸尿管尿路上皮癌(ureter urothelial carcinoma) 輸尿管尿路上皮癌和腎尿路上皮癌的差別,一個是長在輸尿管上,一個是長在腎臟剛出來的地方。 輸尿管就是腎臟跟膀胱中間的那條通道,從那條通道長出來的,就是輸尿管的尿路上皮癌,相關症狀是血尿,但不太會產生頻尿狀況。手術治療方式也是要把腎臟、輸尿管跟膀胱一起手術切除。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發生率比起國外高出很多,原因可能跟我們的人種、飲食相關,真正原因尚在研究調查中。

◆ 表淺性膀胱癌(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大部分的膀胱癌都是所謂的表淺性膀胱癌,它只長在膀胱最表淺的那一層,沒有侵犯到膀胱內部的肌肉層,相關症狀是血尿、頻尿,屬於比較初期的癌症。 大部分治療都需要採用內視鏡將腫瘤刮除,表淺性膀胱癌的手術並不困難,比較惱人的是很容易復發,所以患者需要定期進行追蹤;有些腫瘤惡性度比較高,但通常會再輔以膀胱內的藥物灌注,就可以順利解決。

◆ 侵襲性膀胱癌(invasive bladder cancer) 侵襲性膀胱癌就是指腫瘤已經進入到膀胱的肌肉層,甚至穿透肌肉層。 在過去,侵襲性膀胱癌的治療需要做所謂的膀胱切除手術,把整個膀胱切除掉;現在可以在切除之前,先進行化療,評估有沒有辦法控制腫瘤,若能適當控制,也許可以不用做膀胱切除手術,若是情況不良,還是要考慮先切除膀胱,再進行後續治療。 膀胱切除之後,大部分都要進行重建手術,重建方式可以考慮從最簡單的迴腸造口尿路引流(ileal conduit),到比較複雜的人工膀胱(neobladder),但不是每個病人都擁有做人工膀胱的條件,腫瘤必須沒有侵犯到膀胱頸才有辦法執行;若已經侵犯到膀胱頸,就只能全膀胱切除再加上尿道切除,無法使用人工膀胱進行尿路引流。

◆ 早期攝護腺癌(early prostate cancer) 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對早期攝護腺癌的診斷有很大幫助,若PSA出現不正常升高,病人接受切片檢查後,就可能診斷出早期攝護腺癌。 大多早期攝護腺癌的治療效果都相當不錯,甚至一部分癌細胞並不惡劣的患者,只需要好好追蹤,也不一定要接受治療。 一般而言,大多早期攝護腺癌屬於緩慢進展的狀態,若是病人本身身體狀況不是很理想,就不一定需要「根治性治療」,再加上攝護腺癌屬於惡性度低的癌細胞,可以接受追蹤就好。

◆ 晚期攝護腺癌(late prostate cancer) 晚期的攝護腺癌,屬於轉移的癌症,一般會採用荷爾蒙治療。 現今已經有二線的荷爾蒙治療與化療,只要病人願意跟醫生好好配合,大多都能夠得到良好的控制。目前在治療上不一定都要手術切除,大部分使用荷爾蒙治療,就可以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 睪丸癌(testicular cancer) 睪丸癌是男性專有的癌症,發生機率其實很低,但就算如此,有很多的名人都曾得過睪丸癌。 大部分睪丸癌的治療效果都很好,只是因為它是在睪丸產生的腫瘤,所以對病人造成的衝擊非常強大。事實上,男性就算只剩下一顆睪丸,想要懷孕生子也不會有太大問題,除非兩邊都有毛病,才需要兩顆睪丸全部切除,因此罹患睪丸癌不用過度擔心。 治療上,需要根據病人的癌症狀況而定。通常而言,大多只有一邊睪丸出現問題,先是進行手術切除,後續根據切除結果,決定是否需要化療與電療。

◆ 陰莖癌(penile cancer)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陰莖也會發展出癌症。 陰莖癌好發於年紀較大的長者,由於陰莖細胞是一個不太分化的細胞,發生機率也相對很低,往往是因為運氣不好,或者有其他因素,才會不巧讓陰莖細胞癌化。陰莖癌的治療方式也是做手術切除,切除之後,視情況考慮是否重建,重建後,上廁所可能就要從本來的站姿變成蹲姿了。 在台灣,因為民情關係,患者往往諱疾忌醫,造成問題很嚴重了,才肯來看醫生。因為長在私密處,許多人擔心是「花柳病」,心裡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前往就醫。 就臨床經驗而言,陰莖癌的病人大多都是年紀大的老先生,之所以在一開始發現時不敢就醫,是因為病人覺得不好意思,擔心別人會對他有所誤會;事實上,這些病人不太會有複雜的性關係,而真的有複雜性關係的人,反而會更關心自己的健康狀況。 舉此例子是要告訴大家,只要有器官的地方,就有可能產生癌症,差別只在於發生機率的高低而已。重點是,一旦身體發現問題,就應該盡速就醫,不要自行隨意猜想,不用害怕或是不好意思,更不要怕他人產生誤會。否則,若是延誤病情,那就非常不值得了。

◆ 淋巴癌 (lymphoma) 淋巴癌是一個全身性的疾病,只要有淋巴的地方,都有可能長淋巴癌。若是在泌尿系統的淋巴結中長出的淋巴癌,就有很大的機會是由泌尿科醫師診斷出來。 譬如說,在膀胱裡面長了一顆腫瘤,醫師可能在做完手術的切片之後,發現原來不同於一般所認知的表淺性膀胱癌或是侵襲性膀胱癌,而是一個淋巴癌;又或者是腎臟上面長了一顆腫瘤,進行切除之後,發現它不是所謂的腎細胞癌,而是淋巴癌。因為淋巴遍佈全身,身體上任何有淋巴的器官都有可能會產生淋巴癌,因此也可能在泌尿系統中現出蹤跡。 淋巴癌的切除,只是為了拿到病理診斷,後續的處理則是化療。淋巴癌的種類雖然多,經過化療都可以有良好的復原成效,所以千萬不要放棄治療。